莊碧峰
摘 要:經濟政治的迅猛發展為我國的第三部門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來,社會組織呈現繁榮發展趨勢。筆者從協同治理角度,梳理了我國社會的組織發展及參與治理的現實意義,以廈門市臺商協會為例,試從動員社會資源、提供公共服務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三個方面探討一帶一路中第三部門在社會治理中發揮的職能,并進行了(1)臺協具備為會員提供較為有效滿意服務的能力(2)政府與第三方部門協同治理機制(3)何如合理引領與正確監管第三部門是值得考慮的(4)第三部門的經驗可被借鑒的討論。
關鍵詞:第三部門;協同治理;一帶一路
一、第三部門概念界定及我國第三部門發展
第三部門(the third sector)作為與第一部門政府,第二部門企業相區別的民間社會組織,又稱為“非政府組織”或“非盈利組織“,學界一般認為“第三部門”的研究起源于哈佛商學院教授西奧多?萊維特。為了彌補政府失靈,在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累積了巨大財富的社會背景下,大約20世紀初,美國迎來了公益時代。作為描述非盈利部門的一種分類方式,美國國家免稅組織分類以組織宗旨、活動及項目為標準將非盈利組織分成10大類26組,10大類 ;學者李斯特?薩拉蒙在其著作《美國非營利組織》中把美非營利組織分為兩大類:會員服務型與公共服務型。如今許多非營利組織出現了混合型狀態,既非純商業又非純公益,因此有學者用“第四部門”這個概念來描述。從政治學及經濟學角度來看第三部門,政治學主要關注第三部門于政府與公民間的橋梁功能,而經濟學討論是非營利組織在填補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的積極作用。
二、第三部門參與治理在我國的現實意義
國家現代化治理體系的建設主要抓手是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的建設與完善,而國家治理現代化包括制度的現代化與執行能力的現代化。在這個過程中,促進社會協同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 ,社會協同要求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形成多元主體,以合作協商方式進行治理。此外,目前的行政體制改革核心是轉變政府職能,政府職能的轉變為第三部門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而第三部門也能夠承接一定程度上政府職能的轉移,因此行政體制改革與第三部門的參與治理是相輔相成的。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是理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第三部門作為溝通政府與企業的的橋梁和紐帶是理清政府與市場的一個主要途徑。而現代社會體制建設的基礎是社會自治,及民間組織對政府管理的協同與參與。
三、一代一路中第三部門的表現及作用分析(以廈門臺商協會為例)
作為大陸最大的臺商協會之一,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成立于1992年12月20日,專屬辦公場所為臺商會館。協會內管理工作設理事會承擔,理事會由理事長負責,現任會長為廈門佳好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家瑩先生擔任,施行會員制度,目前有700多家會員企業。(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官網)楊麗,趙小平,游斐 對第三部門職能的闡述為:動員社會資源、提供公共服務與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筆者以其角度探討廈門臺協的職能發揮:
(1)動員社會資源:臺協作為擊鼓人,在號召帶領不同性質、規模、領域的企業參與到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臺協向社會企業發起認籌建立臺商銀行,預計募集50億人民幣;成立“一帶一路”委員會,溝通協會六大行業會員企業及政府共同開拓沿線國家地區商機;
(2)提供公共服務:作為的第三方組織,為社會提供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補充政府職能。科技創新方面,臺協積極促進重點技術項目申報,組織企業參訪交流,為兩岸青年創新溝通搭建平臺;政策宣傳方面,開展政策調研與宣傳、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維護企業合法權益;醫療文化方面,提供醫療保健服務,舉辦壘球、羽毛球賽事及組建高爾夫、重機隊,為企業員工子女就學提供幫助,臺胞愛心家園公益慈善事業,定期舉辦臺胞聯誼活動;
(3)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在公共治理中以第三方身份加入海滄區檢察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協會的企業會員資料登記輔助有關部門進行監管;協助政府招商引資;代表企業與政府進行協調溝通。
四、討論
1、臺協具備為會員提供較為有效滿意服務的能力。在這個意義上,第三部門作為政府部分職能的承接者已經達到了一定成效,可以從一個小切入點來看:國家從政策角度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執行方面主要通過建立示范基地及推進服務型政府轉變以期到達政策效果。臺協推動創新創業時,則提出了兩方面具體實施方案,一是“青年計劃創業三部曲”;二是“產業創新5+5模式”構建5大平臺、提供5個協助服務,這是協會里具有領導組織經驗,進行產品生產服務提供,參與社會經濟競爭的會員在進行充分的政策研究解讀后制定的方案,將企業創新細化為具體內容以期實現九轉功成。
2政府與第三方部門協同治理機制。廈門市政府在社會體制改革中,目前對社會組織的管理集中于:壓縮審批時限,提升服務效能;深化監督管理,規范社會組織自身建設;加強培育扶持,激發社會組織發展活力。第三部門有著貼近公眾,行動靈活,敢于創新的優勢 ,現代公共管理學強調主體多樣、依據多樣與方式多樣化的治理,我國政府與第三部門的共同治理實踐尚處于起步階段,兩部門的合作僅限于座談交流等形式探索,政府如何從制度保障到具體實施建立起與社會組織的合作機制,在一帶一路實踐中探索治理的模式是有必要的。
3、何如合理引領與正確監管第三部門是值得考慮的。目前我國對社會組織僅有《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等法規,社會組織發展其事務必然隨之繁多,政府管理需要有法可依才能夠科學管理,該方面可以借鑒日本現行的公益法人及NPO法,日本于1998年通過NPO法,其對規范非營利活動有明確的規定。此外,為第三方部門就合理監管而言,建立完善的評估體系,正如多元治理,多方監督也是必要的。
4、第三部門的經驗可被借鑒。這里的經驗借鑒不僅指一帶一路沿線建設也可以是政府部門的改革,第三部門由于機構較小,面對的事務細致多樣,加之領導人員及會員來自各行各業,因而具有靈活和高效的特點,其在組織治理中的經驗可以被學習或借鑒。“馬上辦中心”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會員企業遇到困難或者有突發狀況,協會除了幫忙聯系相關部門進行協調,還會派人進行上門服務并承諾島內1個小時內到達島外2個小時內到達。由此可見,協同治理中主體的相互交流學習不僅可以增進相互了解,對各方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注釋:
1.邁克爾·J.沃斯,(2016),《非營利管理,原理與實務(第三板):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姜曉萍,(2014),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治理體制創新,《中國行政管理》。
3.楊麗,趙小平,游斐,(2015),《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 。
4.楊和焰,(2004),公共管理視域中的第三部門:功能、優勢及困境,《公共管理學報》,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