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眾所周知藍天白云隨著經濟的發展已經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內,為了尋回人類健康的生存環境,空氣污染的防治已經成為國家目前的首要任務之一。本文從一個學生的角度出發,通過觀察身邊生存環境的變化,闡述氮氧化物污染環境后造成的生存惡化程度以及對人類身體造成的傷害,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使人類了解到氮氧化物過量對生存環境造成的破壞程度,從而引起人們對空氣污染防治政策的擁護和支持。
關鍵詞:環境污染;氮氧化物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東移,陜北成為一塊國內眾所周知的熱地,因為它擁有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特別是隨著燃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的價格攀升,“煤制油”“煤制氣”一窩蜂的開始在陜北開花落地,做為一個陜北的小居民我經歷了陜北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隨著身邊事物的變化,發現了出現了太多不是我們原本期望的現象:天地之間被戴上了一層灰蒙蒙的罩網、原本綠色的樹葉變為了黑灰色、河流里的魚蝦找不到了......在這里我用自己學到的化學知識對造成這些變化影響的過程進行闡述:
1、氮氧化物
初中剛接觸到化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地球上大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約占78%,在高壓高溫的條件下與空氣就會生成一氧化氮,化學式NO,是一種無色無味難溶于水的有毒氣體。因為一氧化氮具有自由基,這使它極易與氧氣產生反應形成具有腐蝕性的氣體—二氧化氮(NO2),成為空氣中氮氧化物在空氣中存在的常態形式。在溫度較大或有云霧存在時,NO2進一步與水分子作用形成——硝酸(HNO3)。另外還有一氧化二氮(N2O)、一氧化氮 (N0)、二氧化氮(NO2)、三氧化二氮 (N203)、四氧化二氮(N204)和五氧化二氮(N205)等眾多兄弟姐妹。
這些反應自人類誕生以來都在一直持續著,低濃度下的氮氧化物會在大氣這個復雜的反應條件下不斷的生成、降解、析出,對于人類的生存并沒有太大的影響。
2氮氧化物—光化學煙霧的生成
陜北地區做為煤炭產出地一直是一個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是隨著可燃資源的二次開發,這個資源優勢已經轉化為不停蹂躪生存環境的優勢,隨著焦化、煤制油、煤制氣行業不斷的在本地生根發芽,產能呈幾何倍數的增長,從幾萬噸到幾百萬噸、幾千萬噸,經濟效益在不斷的提升,但是其生產過程中的產生NO和NO2也是在以頓、千噸、萬噸的數量在增長.....這些經濟產物的附屬品聚集在大氣層在光的作用下氮氧化物不斷的發生變化,過程中OH自由基和RO自由基大量增加,使得O3不斷累積,成為光化學煙霧的重要產物。
目前冬天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等癥狀就是光化學煙霧濃度不斷聚集后對人類身體產生的影響。另外光化學煙霧一旦形成可隨氣流漂移數百公里,不單單是城市受到影響,遠離城市的農作物也會受到損害。這也是化工企業周邊弄作為減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氮氧化物—酸雨的生成
酸雨是這兩年人類對大氣肆意破壞造成的另外一個懲罰物,隨著煤化工企業產能規模的不斷增加,空氣中存在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濃度不斷增加及覆蓋高度不斷升高,就造成氮氧化物和大氣中的氫氧自由基反應生成硝酸和亞硝酸(反應式見下方),其反應形成的酸化物不易光解,會隨著雨滴進行沉降、落到地面。而酸雨落到地面后能夠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瘠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原本陜北的小米、大紅棗曾經是聞名全國的特產,這兩年隨著產量的萎縮知名度已經在不斷下降,與此同時隔壁內蒙的草場也不斷的被酸雨光顧,草場覆蓋下的土地不斷的被裸露出來,牛羊被牧民驅趕在光禿禿的草地上。可謂“馬背民族”在放“無草之牧”。
3、氮氧化物—霾的生成
霧霾做為一個新衍生出來的事物,自進入20世紀后和冬天的暖氣一樣按照固定的節奏步入我們的生活。“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曾經古人看到的冬景演變成為我們現在的“灰蒙蒙”。由于冬季氣流交互處于不利因素,再加上冬季取暖對于煤炭需求量的增加,氮氧化物在不斷的被生產出來,在水氣的作用下漂浮在氣層中,不斷的吸附聚集生成的PM2.5,造成陽光的折射不利于陽光的穿透,使我們失去了藍色的天空以及夜晚美好的星空。另外氮氧化物漂浮距地面較低的氣層當中,正好滿足人類呼吸的覆蓋帶,因此當我們吸入氣體時便對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損傷,長時間更可能會引起遲發性肺水腫、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這也就是為什么冬天人們感覺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脆弱,同時也就造就了一批霧霾口罩商家的迅速致富。
結束語:
煤炭做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隨著開采量的增加,總有一天會被開采完畢,那么從現在開始我們是否能夠提前做準備呢。目前氮氧化物造成的污染是人為造成的氮元素在自然界循環中出現異常的展現。氮和氨通過合成技術有著廣泛的用途,比如用于農業生產的氮肥、身體治療的合成氨氮......那么我們能不能換種思路去協助大自然解決出現的異常問題呢,比如政府引導在陜北地區大力發展制氮合成氨產業,本地區有著如此濃度高的氮氧化物,那么對于企業來說也就意味著豐富廉價的生產原料,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又能保障我們生存的環境。
大地上不斷豎起的煙囪、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發展經濟犧牲環境”這是我們現在面臨選擇。氮氧化物是我們將它制造并釋放到大氣中的,那么我們為什么不在釋放之前將它加以控制,比如在排放裝置加裝反應設施,在氮氧化物即將被排放時將它轉換成為有利用價值的氮合成物。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已經變的脆弱不堪,希望能通過本文的論述引起世人警醒,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支持以及污染防治政策的擁護,同時也期望有更多有利于環境治理的技術不斷涌現并得到應用,早日歸還我們期待的藍天白云。
參考文獻:
[1]鄒芹芹, 陳尚國. 氮的氧化物的來源、危害、處理與考查[J]. 數理化解題研究:高中版, 2009(8):48-49.
作者簡介:
郭宇( 2001.5—),女,漢族,陜西延安市人,延安中學高三理科12班,特長:寫作,古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