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黨建研究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各種角度關于黨建的研究沒有停止過,雖然不同角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關于黨建研究的整體思路都是一致的,每種研究命題之間都只有著較深的聯系。本文通過文化學的角度對黨建進行研究分析,使用文化學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對黨建的文化建設進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為黨建文化今后的研究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文化學;黨建研究;政黨文化
政黨在不斷發展進步過程中,會逐漸形成黨建的文化體系,為政黨的發展進步提供方向和思路。我國的政黨文化研究存在一個實際的問題,就是政黨文化與文化學的研究水平差異較大,文化學研究水平已經將政黨文化遠遠落下,我的政黨文化研究起步較晚,沒有足夠的發展時間,導致政黨文化的建設不斷落后于文化學研究水平。為了促進將黨建的研究進行合理的推進,需要我們將文化學融入到黨建研究的建設中去,本文以文化學角度進行黨建的研究。
1 黨建問題研究的文化學價值
政黨作為一個具有眾多成員的集體,需要合理的文化建設,才能為政黨成員提供發展的方向,促進黨建工作的不斷推進。中國共產黨最開始的政黨文化就是馬克思主義,隨著政黨的不斷發展進步,馬克思主義中逐漸融入中國特色,形成了如今的中國共產黨政黨文化。政黨的外在表現有很多形式,例如政黨的組織、紀律、制度等等,政黨的內在表現就是政黨文化。雖然政黨文化是一種無形的東西,但是卻對整個黨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政黨文化對外在的硬件表現進行不斷的引領,保證中國共產黨的合理發展運行。中國共產黨經歷過很多的特殊時期,在經過外界環境的不斷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政黨文化,這是整個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核心,也是現階段黨建工作的關鍵。馬克思主義一直引領著我們發展進步,全心全意為人名服務的宗旨始終沒有變,一直是黨政文化的思想中心。
為了對黨建的政黨文化進行了解,本文將從文化學的角度對黨建工作進行了解分析,可以找尋到黨建實質,通過文化學理解到的黨建規律和方法,對黨建進行好的推進,促進我國共產黨建設工作的不斷前行。
2 文化學觀念下的黨建研究新命題
學術界通過各種角度和方向對黨建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出現了很多關于黨建工作的新命題,擴充了黨建在學術界領域的研究范圍。每個人心中對文化的定義都不同,現階段學術界對于文化的定義有一種主流的觀念,就是價值觀念是文化的核心。政黨成員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對政黨的文化進行體現,所以說政黨成員是變現政黨文化的主體。政黨文化的核心就是價值觀念,實現該價值的過程就是政黨文化外在表現。
3 黨建研究的文化學方法
通過上面的理論研究,將關于政黨文化的主要的四個命題進行具體研究。
3.1 文化雙重屬性與黨建研究文化審視的著眼點
人作為文化存在和表現的主體,政黨文化需要將人作為主體,才能進行后續的具體變現,當政黨文化沒有表現的主體時,會導致文化成為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沒辦法進行外在的表現。文化有著兩個主要的特性,分別是價值性和實踐性,這兩個特性是文化實現過程中的主要特性。人類在進行實踐活動時,需要一個合理的價值目標,推動人類進行實踐活動。人類在實際的過程中,會不斷對價值目標進行驗證,證明實踐的正確性,所以說這兩個特性之間有著很大的聯系,是一種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關系。中國共產黨的黨建工作也是如此,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才形成了如今的中國社會主義價值觀,而價值觀也在不斷時間的過程中進行了相應的驗證工作,所以說在進行黨建工作時,可以將文化的這兩個特性作為著眼點,推動我國的黨建工作發展。
3.2 文化層次論與黨建研究文化審視的結構要素
文化具有結構性和層次性。文化的結構,有兩層次說、三層次說、四層次說等。例如精神文化結構,又可分為感性文化、知性文化和人文精神文化。文化的層析論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研究,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應用體系,我們將文化的層次論應用到黨建研究中,首先需要對政黨文化本身的層次和結構進行整理,再根據文化層次論本文的應用體系對黨建研究進行層次的構建工作。進一步而言,政黨的精神文化又包含處于核心層次的意識形態、屬于重要內容的自我"保養"目標和感性的黨眾心態;在黨的制度文化方面,有形的制度規范、無形的內心信念和制度化的過程都需要關注;關于黨的行為文化,既要歷時性地觀察政黨行為的變遷,更需共時性地觀察政黨與社會生態的輸入和輸出;就黨的物質文化而言,也應全方位地挖掘物質要素背后的文化意義。
3.3 文化系統論與黨建研究文化審視的運行機制
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擁有者多個層次的分支和變變現,和整個人類社會有著復雜的聯系,是一種相互影響促進的關系,我們可以將文化的系統論融入到黨建文化的研究中。黨政文化本身就具備一套整體的文化系統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運行體系和機制。黨政文化系統體系的運行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社會環境變化而隨之改變,始終可以和社會相適應。政黨及其建設的文化系統從形成、發展到成熟,整個系統一直處于一種與社會生態的輸入和輸出的動態關系之中。輸入和輸出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政黨及其建設文化系統內部與外部生態環境之間進行相互影響與作用、彼此關聯與改善的過程。
3.4 文化變遷論與黨建研究文化審視的主體自覺
政黨文化或黨建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始終處于或快或慢的變動之中。依照文化變遷理論,政黨文化或黨建文化的變遷方式無非有兩種:流變與轉型。例如,中國共產黨的政黨文化或黨建文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新時期處于一種漸變的方式,但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則發生了大轉變,這是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的。政黨文化或黨建文化變遷的動力有兩個來源:一是內部的,一是外部的。政黨文化或黨建文化的變遷往往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政黨主體對外壓的適應、外界條件的選擇甚至對外部文化的改變,也有社會、經濟、生態等因素對政黨的浸透、強加甚至是挑戰。顯而易見,在相同的社會政治條件下,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作出了不同的主體選擇和努力,故而形成了不同的政黨文化或黨建文化。另外,適應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不同環境,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4 結束語
為了對黨建工作進行推動,學術界通過從很多角度對黨建工作進行了新命題,可以為黨建工作提供一定的新思路。文化學作為一門復雜的學科,將文化學的內容運用到黨建中,可以為黨建工作提供很多新的方法和角度。本文通過文化學的角度對黨建進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通過文化學進行黨建研究的具體方法,希望可以為今后的黨建研究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趙秀芳.文化學視野中的黨建研究三題[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39(4):33-35.
[2]李佳.校園文化視角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1):151-152.
[3]趙穎.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黨建研究[J].長江叢刊,2016(35):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