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鳴
摘? 要:水資源領域技術的有效推廣與應用,一方面能夠增強大興安嶺境內自然水體的管控力度,避免因為外界環境等因素對水資源造成污染,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造成影響;另一方面,憑借領域技術與理論的融入,更便于對大興安嶺復雜的水體環境進行規劃,以便水文水資源質量得以保障。本文基于領域技術落實難題展開分析,在明確應用對策同時,期望為后續水資源領域技術的應用提供良好參照。
關鍵詞:水文資源;領域技術;大興安嶺;推廣應用
水資源質量的優劣與我國居民生存息息相關,若地方水體遭受大范圍污染,則勢必會影響該地區的淡水資源儲備量,使居民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甚至會直接導致飲水困難,阻礙后續地區經濟發展進程。因此,水資源領域技術的落實必須引起重視,以便更有效的隔絕外界可能對水體造成的影響,才能使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實。
1 大興安嶺地區水文環境概述
大興安嶺處于我國黑龍江省最北部地區,轄區內以黑龍江和嫩江為首且水域面積>5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有150余條,水域面積>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共有28條,由此可見大興安嶺水資源體系較為豐富。其次,大興安嶺地表水資源主要來源于河川地表的徑流,特別是每年5~10月降雨量站全年降雨量的90%,降雨深度通常保持在450mm深左右,但若出現洪澇災害,則降雨深度可達800mm,因此在7~8月期間,地方水文監控部門需擬定完善的防洪澇災害方案,確保能夠抵御嫩江漲潮等問題,才能使地方水體環境持續處于穩定。另外,因為大興安嶺處于我國嚴寒地區,河流在進入冬季后通常會結凍,在此環境中部分中小河流經常會出現斷流或連底凍的情況,因此在擬定領域方案時,需要考慮影響因素較多,因此領域技術的落實也較為困難。
2 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發展難題
2.1 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沖突
我國水文水資源基于近些年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貫徹,在技術理論方面已經有飛躍式的提升,并且許多技術理論在國際學術平臺上也得到了全方位的認可,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因為技術成本與設備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這些水資源領域技術并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如此便極易使大興安嶺地區水資源持續惡化問題嚴重,無法為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應有的保障。另外,大興安嶺地理環境較為復雜,水體結構比較其他生態環境有明顯不同,因此能夠適用于水資源領域技術應用的技術理論不多,若想真正將領域技術落實仍有較長的道路要走。
2.2 監測與預測技術的落后
大興安嶺地區生態結構較為復雜,因此在水資源管控方面存在一定難度。結合近些年洪澇與干旱等水文災害數據可知,監測與預測體系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致使大興安嶺絕大部分地區的水資源都處于無人管控的狀態,若是發生水質污染問題,待能夠被察覺時便已經有大量的水資源無法再利用。另外,從監測技術與預測技術的設備水平來看,地區資源管理部門經常因為技術使用價值性不高將系統構建方案不斷推遲,所以在資源監管方面已經遠遠落后于水資源監管需要,自然無法為自然水資源體系提供應有的保障。
2.3 資源開發技術存在缺陷
在大興安嶺地區水文水資源領域研究技術開發方面,因為污染治理等技術受環境、設備、操作人員素質等多方面影響,因此在技術的深入研究與落實方面仍存在局限性,也正因為如此對于自然雨水和污水的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沒有滿足生態用水的基本需要。另外,我國在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研究與開發培養力度方面仍缺乏足夠的經濟支持,使得現代水文監控等設備水準較低,數據較難采集,也使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落實上難以有效展開。因此,在技術創新與研究方面,仍需要地方資源管理單位予以重視,以便廢水與雨水開發力度上升,才能為后續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應有的保障。
2.4 資源可持續利用不完善
為了實現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水文水資源領域,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對水資源的節約利用。現如今,我國在水文水資源領域方面的配置利用管理體系并不十分完善,以至于難以從根本上實現對水資源的有效節約,造成了水資源的過度浪費。水文水資源的利用配置理論技術依然比較薄弱,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與推廣。
3 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推廣與應用
3.1 領域信息技術的應用
伴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水文水資源領域,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大對水資源資料的信息獲取與處理,使得相應水資源數據能夠得以有效地傳遞與管理。與此同時,還可以采用各種信息技術,實現水文水資源領域監測技術的信息化,有效預防各種洪澇干旱災害,降低這些災害的破壞程度。
3.2 預測與監測技術應用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在有效預防水文水資源災害方面,水文水資源領域預測與監測技術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有效地避免洪澇與干旱等災害現象的發生,應當進一步加大水文水資源領域預測與監測技術的推廣與應用。近年來,全球的氣候在不斷變化,使得我國水文水資源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研究并開發更為高效的預測與監測技術,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3.3 配置管理技術的應用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多,幾年來對水資源方面的消耗逐漸增加,使得水文水資源方面的問題表現的更為凸顯。在人們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由于工業與生活用水在逐漸地增加,巨大的消耗量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水資源緊張問題。在此背景下,水文水資源領域的相關配置調控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人們對于用水需求的緊張程度。通過水資源的合理配置與調控技術,建立起完善的水資源管理體系,有助于實現對于全國范圍內水資源的管理調控。
3.4 新型開發技術的應用
當前,人們對于水資源的利用是非常有限的,而在社會經濟與生活當中,有許多需要用水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做好水文水資源領域新型開發利用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工作。針對現存的一些隱性水資源,包括雨水、河水、湖水以及污水等,可以適當地采取相關技術加以開發和利用。通過有效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最大限度地節約水資源。
4 結束語
水資源領域技術的有效應用,不但能夠為地區資源可持續發展工作的落實提供更全面的技術保障平臺,使水資源管理水準與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借助借助領域技術,更便于綠色協調理念的貫徹落實,以此更高效的開發水資源,使資源利用率得以顯著增強。故而,在論述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在大興安嶺地區的推廣及應用期間,必須明確水資源領域技術落實的難點,并提供詳細的調控方案,才能為后續水資源管理體系的構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海超,潘佳興.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的推廣及應用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3):189-189.
[2]耿聃.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需求分析及推廣應用[J].低碳世界,2017(18):52-53.
[3]李斌杰.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需求分析及推廣應用[J].內蒙古水利,2017(10):59-60.
[4]梁良.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需求分析及推廣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7(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