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榮海
摘? 要:為了保證農業作物種子管理工作的質量,應認識到農業種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能結合農業領域發展情況以及農業作物種植特點,制定科學的農業作物種子管理方案,推動農業領域產量以及收入的增加。本文就強化農業領域中種子管理質量,促進農民增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農作物;農民;增產增收;種子管理
在農業種植領域中,農作物種子質量和農作物收成有著直接性的關系。并且在當代生物技術、農業技術的推動下,農業領域中各種農作物種子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不僅出現了高產型農作物種子,同時還出現防病蟲害、抗倒伏類型的農作物種子,需要工作人員強化對于農作物種子的管理,提升農民收入。
1 農業作物種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農業一直是社會發展中的關鍵性基礎產業,尤其是當代農業領域大面積普及了現代機械設備之后,使得農業領域創造的經濟價值變得更為巨大。而在農業領域向前發展階段中,農業發展需要和種子供應方面的矛盾也逐漸的顯現了出來,甚至某些情況下種子供應問題還會限制農業的發展。首先是農作物種子質量以及數量之間的矛盾,農業種植領域對于種子實際質量的要求字不斷提升是,而當前優良農作物種子培育基地發展較為滯后,部分地區中的種子培育基地未能形成較大的規模、規范化的運用模式,影響了種子培育效果,優良種子在供應方面存在數量不足的問題。其次,從營銷方面來看,種子供需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在進行種子營銷階段中,如果種子數量較多則可能出現種子積壓的情況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而種子數量較少那么又會出現種子供應不足的問題,導致農民種植、生產需要得不到滿足。第三,在市場經濟越發的開放化,過去獨家經營的模式已經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家經營的開放式種子經營模式,這種種子經營模式的出現讓種子經營市場中的競爭更加激烈,但由于經營銷售企業眾多,也使得種子經營領域的復雜性有所提升,影響了種子的質量。另外,當前在種子質量整體質量管理也存在不足,比如部分地區中的種子管理部門在管理經費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種子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還有一些地區中種子管理領域中相應制度不夠健全,導致種子管理方面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影響了種子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種子的質量也就難以得到有效保證。
2 強化農業作物種子管理質量措施分析
2.1 確定主要農作物品種
在開展農業作物管理工作的階段中,為了能讓管理工作有更強的質量,應能選擇出主要的農業作物,并積極開展這些農業作物的推廣工作,讓優質農業作物能迅速的占據市場,并發揮出優質農業作物應有的作用,帶動相應地區農業工作發展。并且在選擇出最佳農業作物之后,也能讓農業作物種子管理工作的質量得到提升,在縮小了工作目標范圍之后也就能讓管理人員能更好的集中精力做好管理工作。而在確定最佳農作物的階段中,需要工作人員能結合過去植物種植的經驗以及積累下的數據,選擇出在產量、優質品出現幾率、抗性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現的農作物。同時在進行主要農業作物選擇的階段中,還需要兼顧各個農作物品種,讓優質農作物品種能覆蓋到各個具體農作物品種當中,實現農業領域的整體高速發展。
2.2 農業產品信息的發布
經過科學的分析、詳細的數據研究找到各方面表現都較佳的農業作物種子之后,還需要做好這種農業作物的宣傳工作,讓農民能獲取這一珍貴信息,讓農民對優良種子品種有更為清晰的了解,避免農民在選購農業作物種子的階段中出現失誤。其次,也需要相關部門做好農業作物相關宣傳內容的設置工作,比如在印制傳單的階段中要能強調相應農作物的栽培關鍵點以及需要注意到事項,讓農民能對主要農作物的特點有更清晰的了解。另外,農業作物種子管理部門在開展工作的階段中,也可以安排專門的工作人員幫助農民選購種子。
2.3 備足優質種子
按《種子法》的要求,嚴格生產和經營種子,沒有種子生產和經營許可證的種子決不能流通和銷售,既把好種子源頭關,又把好市場準入關。
3 高度重視引種推廣工作
3.1 建立引種程序
對需引進品種,由申請單位申報到市種子管理站,參加市種子管理站組織的品種比較試驗。同時,要求申請單位在市區域內安排種植2~3個示范點,每個示范點集中連片種植50~10畝,適時由市站組織有關專家現場考察種植表現,并報市引種領導小組審批通過,方可在市區域內種植。
3.2 規范引種秩序
對同一適宜生態區相鄰省審定通過的主要農作物品種未經市農業局許可,一律不得引種推廣;對確屬轉基因作物品種在未取得農業部核準許可前一律不得引種推廣;對原已實施了引種許可的品種,如在生產上發現其適應性、抗性不適于本市種植的,隨即取消許可;對原已實施引種許可的品種,也及時撤銷許可。
3.3 優化種植技術
通過多年的實踐,在優化種植技術上,主要推廣的栽培技術有:棉花水改旱植棉,雙層農膜覆蓋和營養缽育苗、增施鉀肥,全程化控技術;水稻旱床育秧和地膜覆蓋育秧、拋秧技術;油菜全面實行育苗移栽和板田移栽、增施磷肥和翻肥、早播早栽、冬壯秋發技術等。
4 重點提升市場管理工作質量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要求,實行“依法治種”、“依法興種”的措施,增強種子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法律意識,使他們依法規范自身行為和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針對種子工作中存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
一是調整機構,設區市種子管理站與種子公司已按要求在人員、財務、工作上分離,各縣(市、區)同樣進行了機構調整,多數縣還成立了農業綜合執法機構;二是添加了檢驗儀器設備,提升了市種子質檢站的檢測能力。為確保質檢工作的公正性、科學性、規范性及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市種子質檢站經常組織工作人員學習《種子法》、《產品質量法》、《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等法律法規,開展站內人員間的比對實驗,以提高種子質檢人員的素質。
定期專項檢查和抽查相結合。市種子管理站制定了《雜交水稻種子質量定期檢驗實施方案》,委托市質檢站對全市的雜交水稻制種,按照《種子生產許可證》許可的生產地點、面積、組合,開展定期檢驗和入庫檢驗、海南種植鑒定;在主要農時播種購種季節,對重點品種、重點市場,集中檢查和抽查,并逐點逐店分品種、來源進行登記造冊,公布檢查結果,嚴格把好種子來源關、運輸關、檢驗關和銷售關。
5 結束語
在推動農業領域發展的階段中,需要工作人員能積極的做好種子管理工作,從源頭上強化農業種植領域中農作物的整體質量,實現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增加。
參考文獻
[1]孫罡.有關加強農作物種子管理體系建設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15):179-179.
[2]包九月,沈承研.雜交玉米種子質量控制技術應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6(22):185.
[3]王朝春.新形勢下關于強化基層種子管理工作的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6(4):77-77.
[4]徐慧芳,袁臘梅.基層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種子世界,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