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莉
摘 要: 隨著水果貯藏保鮮技術的發展,其不僅保證了水果質量,同時也提高了水果經濟效益,在有效分析過程,本文通過對獼猴桃貯藏保鮮技術的分析,提出了幾點具體實踐策略,希望進一步研究,能夠為相關工作有效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獼猴桃;貯藏;保鮮技術
引言
獼猴桃營養豐富,作為人們喜愛的水果,提高貯藏保鮮能力是保證銷售質量的關鍵,那么作為技術人員,有必要深入實際,科學總結更加實用性的方法,以提高獼猴桃產品銷售能力,為種植戶與經營業主提供更大經濟收入。
1物理方法
進行獼猴桃保存時,常見的保鮮技術包括物理方式。其中可具體分為三種,如下所示:
1.1低溫冷藏
獼猴桃保鮮的最常見方式便是進行低溫冷藏保鮮。此技術的應用優勢為可將降低果實能量消耗、抑制過分的呼吸、避免生長微生物、延緩腐爛、提升保鮮有效性。在進行獼猴桃冷層時,可在(0±0.5)℃時,延長保鮮期至6個月,提升好果率。在實踐中顯示,冷藏法保鮮的獼猴桃其果實堅硬度良好,具有一定的獨特風味,相比于常溫保鮮,可有效控制醛酮類比例,對水楊酸甲酯等酯類的生長帶來抑制效果,冷藏后優勢顯著、經濟收效良好。現階段,實際冷藏中主要是通過機械冷藏法對獼猴桃進行低溫冷藏保溫,但銷售系統、冷鏈運輸條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導致果實貨架期難以延長,這無形中增加了獼猴桃冷藏損失率。對此,需要選擇適宜的低溫貯藏法,對獼猴的保鮮溫度、濕度等進行控制。
1.2氣調貯藏
在進行獼猴桃貯藏時,可采用氣調方式對保存的環境的進行調鮮,保證存儲環境始終處于有利狀態,避免果實過分呼吸,延緩果實衰老速率。通過氣調貯藏可有效的降低環境中的乙烯成分,抑制果實釋放過多的乙烯,保證獼猴桃始終具有良好的品質與堅硬度。根據已知實驗數據可知,通過氣調貯藏后的獼猴桃其果實成活率、優質產量值更高,更接近預期的效果。近些年,隨著此技術的普及,利用自然氣對獼猴桃貯藏條件進行調整的應用案例越來越多,其可有效促進、加強獼猴桃的保鮮效果。在有關實驗中,空氣濕度相對的情況下,采用氣調方式進行貯藏,可有效延長獼猴桃的保險貯藏時間,因此,獼猴桃采摘后,可在非冷庫、非氣調庫中運用氣調方式進行保鮮貯運。應用此保險法,有助于快速進出存儲庫、加速氣調速率、便于管理等。但實際中,氣調保鮮方式的應用范圍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部分品種對氣體環境的敏感度要求較高,難以應用氣調存儲,因此此方式應用領域仍需繼續研發。
1.3熱處理
通常在獼猴桃種植后,需要對其進行病蟲害的預防與處理,在完成此項操作后,需要結合具體種植情況對獼猴桃進行熱處理。以此抑制生成乙烯、延緩發生凍害的的可能,有效避免獼猴桃果蔬上生長、繁殖病原菌。通過實際數據表明,在實際生產中之后,利用熱處理有護足獼猴桃保險,同時促進其理化特性、營養成分發生預期性變化,增加其果實見堅硬度。根據有關實驗數據可知,獼猴桃進行熱處理后,其果實含糖量下降,在低溫條件下進行熱處理有助于貯藏。通過熱處理后的獼猴桃,其呼吸作用被抑制,可有效增強果實的堅硬度。但現階段,實際保鮮過程中,此技術應用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只能將其作為輔助性保鮮措施。相比于其他技術,需要結合冷藏、化學方式等進行綜合使用。
2化學方法
除物理方法外,獼猴桃保鮮還可采用化學法,常見的化學方法包括:
2.11-MCP方式
使用此化學方式進行保鮮時,其可有效的提升獼猴桃商業保鮮效果,凸顯低量、無毒、高效、穩定的優點。在獼猴桃保鮮程中,應用1-MCP技術可抑制呼吸作用,利用熏蒸處理方式,延緩衰老。但其應用效果不如物理方式保鮮,在實踐中表明,針對躍變期之前的獼猴桃保鮮此技術效果顯著,可抑制獼猴桃變軟,但在躍變階段,其效果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我國應用此技術多需從外國進口相關設備、學習經驗等因此成本消耗較大,導致實際應用率并不高。
2.2二氧化氯(ClO2)處理
此技術是利用二氧化氯的強氧化特性,獼猴桃進行高效保鮮,通過調整其適宜的濃度,抑制乙烯生產發揮高效的的強殺菌能力,通過阻止蛋氨酸向乙烯分解,防止滋生腐敗菌延緩衰老。同時利用此技術進行保鮮處理,可有效保證獼猴桃的可溶性糖、維持可滴定酸和VC含量。利用刺激時可對獼猴桃果實表面菌落進行針對性處理,激發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有益活性,除此之外利用此技術,可緩解具有機械損傷類獼猴桃的衰老情況,防腐保鮮性能良,大大縮減、控制了腐爛帶來的經濟損失。但應用二氧化氯技術時,需要對其濃度進行控制,高濃度則會加大獼猴桃的受損程度,在市場應用中,穩定性良好的ClO2其應用范圍較廣,在發達國家以殺菌劑的形式被推廣,但在我國受法規制定的限制、成本因素的影響,應用空間、推廣領域仍需探討。
2.3涂膜處理
進行獼猴桃存儲時,可采用涂膜可食性膜的方式進行保鮮,同降低大棚內的O2,增加透性保證種植空間內部維持高CO2、低O2的氣調狀態,進而降低水分流失情況、對獼猴桃的呼吸進行抑制、避免芳香成分大范圍揮發。在獼猴桃存儲保鮮中,利用較廣的保鮮膜材質為殼聚糖,其成膜率良好、抗菌性顯著,保鮮性能理想。利用此技術時,涂膜處理具有便利的操作特點,成本降低易控制。完成涂膜處理后,可對獼猴桃種植棚內水分進行保護,避免其大范圍流失,但涂膜處理不當時,成膜過厚將家中無氧呼吸后溝,導致獼猴桃內部生理生化喪失平衡,加劇腐爛速率。現階段對實際涂膜處理,研究較少,因此獼猴桃保鮮方法中涂膜處理的可行性需要進一步探討研究。
3生物保鮮技術
除上述兩種常見保鮮技術外,在獼猴桃的保鮮過程中,可采用生物保鮮技術進行保鮮。其中最常見的生物技術包括拮抗微生物技術,以誘導獼猴桃產生植物保衛素的遠離,增強果實防御性、抗病性。在常見的生防菌包括酵母菌、芽孢桿菌、假單胞桿菌。根據實際應用數據顯示,枯草芽孢桿菌Cy-29生物保鮮技術,對菌懸液中獼猴桃進行保鮮處理,可延緩控制果實硬度;實驗數據顯示貯藏前期、中期,菌懸液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變化較低、總糖趨于平衡,有效抑制了整個貯藏期內的可滴定酸、VC含量。除此之外,在其他研究中顯示絲孢酵母菌、黏紅酵母菌、畢赤酵母菌等配比使用,均可抑制獼猴桃試液中霉菌增長,抑制根霉腐爛病,對菌孢子、菌絲進行有效抑制。
現階段,國內外在生物保鮮技術領域研發中鮮果顯著,微生物拮抗菌種類繁多,其中市場中應用最廣泛的為洋蔥假單胞菌、拮抗菌株美極美奇酵母,但市場占有率并不高。我國在此領域仍處于空白階段,需要對高效誘抗、微生物抑菌持久性進行深入研究。在獼猴桃保鮮中,應用拮抗菌技術控制病菌仍需研究探討。
結束語:
總之,隨著貯藏保鮮技術的不斷發展,為獼猴桃市場提供了有效保證,作為相關研究人員,要不斷學習有效的技術,積極進行實踐,要時刻掌握先進的貯藏保鮮措施,通過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并結合具體工作開展實際,深入掌握獼猴桃貯藏技術。從而進一步確保獼猴桃貯藏保鮮技術不斷發展,實現其應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明月,萬如意,臧建磊,田風霞.獼猴桃果實貯藏保鮮研究進展[J].現代農業科技,2018(21):245-246+248.
[2]賀永健,柳春紅.我國獼猴桃主栽品種及貯藏保鮮研究進展[J].中國果樹,2018(01):72-75.
[3]呂斌.獼猴桃的貯藏保鮮與加工[J].新農村,2017(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