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 李夢 劉帥
摘 要: 自國家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計劃,運動成為了一個全社會關注的話題。然而運動往往伴隨著大量的運動傷患,運動康復產業由此應運而生。一個新興產業的火熱,勢必帶來產業發展的不規范,諸如企業質量參差不齊、標準殘缺等問題頻頻出現,擾亂市場秩序,甚至于阻礙更多的企業進一步的發展。本論文通過對運動康復市場標準化程度的探究,結合國家政策提出些許建議。
關鍵詞: 運動康復;標準;標準體系
前言:
國家加快推進“全民健身”計劃,但運動損傷問題隨之涌現。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過程中,對參與者開展運動風險評估、運動能力測試、科學健身方法指導、運動傷害防護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根據走訪調研已有的康復機構,對產業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運動康復是借助器械或徒手等方法進行康復治愈的康復手段,現階段我國的運動康復產業參差不齊,總體產業呈現小而散的特點。目前,運動康復產業整體標準呈現一個空窗期,相關標準活動開展較少。市場無秩序規范、流程不完善、責任不明確依然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鑒于標準引領行業發展的特性,運動康復產業標準的需求將會持續加大。
運動康復訓練過程是指導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訓練者掌握一定的身體練習的運動技能,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心理適應能力,抵抗和治療疾病、恢復健康和改善生活質量,促進機體全面發展的實踐過程[2]。運動康復有著自己的訓練原則體系[3],在開展運動康復的過程中不應違反相應的原則,而標準能很好的將原則內容固化下來。
通過我們的走訪調研,我們發現目前產業發展存在的幾方面問題:(1)康復機構專業化程度不夠。傷勢評估是重點環節,缺乏專業儀器檢測會加大錯誤康復的風險。(2)與客戶的溝通環節不足。運動康復是一個需要患者和康復師積極交換信息,及時更近傷勢情況的過程。(3)后續機體恢復療程欠缺。此環節作為增強患者整體運動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4)從業人員資歷參差不齊。
導致現階段行業發展問題主要原因還是:(1)資本投入有限。現階段運動康復機構的規模有限,資本投入量低。個體的器械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加之人員的資歷參差不齊,導致了小眾的一些結構專業化水平不高。(2)群眾接受度不高。運動康復產業在我國興起的較晚,群眾接受度還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客戶在正式接受治療時不免造成了與康復師之間的溝通協調問題。(3)國家無相關規范政策出臺,行業無自我標準的建設。國家僅是出臺了一些鼓勵行業發展的政策,在宏觀的層面上沒有一定的保障規范的措施;行業在制定行業標準方面缺乏主動性。(4)人才建設方向不明確,康復機構不普及。現今開設運動康復專業的高校有25所左右,數量上而言是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的,但人才的建設上,沒有進行一定的引導,且市場之中的康復機構的不普及,導致大量的專業畢業生并沒有流入運動康復產業。
為運動康復產業能有序規范,市場運行能有完善的標準化體系進行指導。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規范流程,建立標準。在運動康復過程中對于患者病理初評估、康復計劃的制定等是必要的環節。通過結合運動康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將流程規范化,形成標準的文件,是保證后續運動康復高效、完整的進行。現在的機構都有人才培養的計劃,運動康復流程的標準文件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和學習,在標準的基礎上豐富康復內容,無論是進行教學還是作為原則都是可取的。在標準的建立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現實機構的接受情況,因受限于資本,有的規模較小的機構可能無法達到高的一個康復水準,過高的標準可能會導致其無法生存。
(2)運動康復計劃制定科學,實施到位。在康復師為患者制定計劃時,在與患者溝通之后,根據受損環節,科學的制定康復計劃,切實關注到患者的需求。
運動康復訓練過程由病人、指導員、康復目的、運動方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頻率、運動環境、反饋信息等諸要素組成的復雜系統。在運動康復計劃實施過程中,應做好數據記錄,及時得到患者的反饋,有效成功的實施。
(3)可建立產業標準體系。運動康復產業標準欄為空白,通過調研,我們認為完全可以建立完整的標準的體系。運動康復產業標準體系可由行業內若干具有內在聯系的標準組成,實質上是標準的邏輯組合,體系內各個標準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功能形成的,而非各子系統功能的簡單疊加。最終形成的標準體系可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方針目標及標準化工作計劃、規劃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我們認為運動康復產業的標準體系構建可從以下三個層次展開:一、運動康復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二、運動康復治療手段標準體系;三、運動康復康復器材標準體系;四、運動康復人才培養標準體系。
參考文獻
[1] 李傳武,劉向輝.關于運動康復訓練過程的思考[A].邵陽學院報,2007.
[2] 張新華.試論運動康復訓練原則體系[A].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9.
作者簡介:吳華,男,1997年4月出生,,漢族,浙江省臺州市人,中國計量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標準化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