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走進河南省正陽縣皮店鄉潘店村潘氏養殖有限公司的牛棚內,只見一排排肉牛悠然地咀嚼著花生秧,公司負責人潘水群為肉牛添加飼料,不時用嘴發出“噓噓”的聲音,聽話的牛兒呼呼地吃著草料。
曾經在外打工的潘水群,2016年返鄉創業,他在潘店村建牛棚、種牧草,如今飼養了近300頭肉牛,成為當地有名的“養牛大咖”。
“通過精細管理,我們養殖的肉牛品質好、效益高。”潘水群說,發展肉牛養殖不僅解決了當地21名五保戶、家庭困難戶的就業問題,還帶動了40戶貧困戶共同增收、齊心脫貧。
返鄉創業,決心養肉牛
“在外打工一年也能掙10多萬元。”潘水群說,打工雖然省心,但總感到很迷茫。2016年春節過后,他不想再出去了,經多方考察,決心回鄉養牛。
建牛棚時為了省錢,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干。潘水群記得,為建牛場,自己和朋友扛著一袋袋水泥連夜施工,累得腰酸腿軟。夜晚,他們就在工地旁搭建個簡易棚住下,一到深夜,蚊蟲的叮咬讓大家無法入睡,只能在迷迷糊糊中堅持到天亮。
“養牛風險大,很多生意伙伴、親朋好友看到我如此辛苦,紛紛勸我放棄。但我不服輸,既然回來,就一定要把這份事業做下去。”于是,他埋頭堅持了下來。
抱團發展,合作共贏
如今,每天早上6時起床拌草料仍是潘水群的主要工作。2018年,他種植的300畝青貯玉米,已全部收割發酵以備肉牛食用。此外,他還儲備了500噸花生秧。“這些都是‘高品質飼料,我們的肉牛吃了就能多長膘,身體也好,少生病。”潘水群笑著說,養牛讓他感到很充實,也很有成就感。
潘水群說,投資上千萬元的資金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人多力量大,大家集思廣益。現在,他和5個朋友共同合作,精心養殖肉牛。他們還專業請了技術專家,為肉牛配備“營養餐”,精確配比,使肉牛健康、快速育肥。
擴大養殖,助民增收
在潘水群養殖基地內,干活的大多是來自皮店鄉的五保戶和貧困戶。目前,養殖基地已吸納了40多名貧困戶前來務工。
“在這里養牛,每個月能掙2700元工資。”在養殖基地干活的脫貧戶丁光華說,“幾個孩子上學的學費和生活費全靠這份工資,是潘氏養牛場帶著我脫了貧。”
“下一步,將再建兩個牛棚。”潘水群說,2019年,他計劃發展肉牛1000頭,帶動6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為當地百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致富增收,讓貧困戶和他一起“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