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要:內部審計的最終目標是加強內部控制、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管理水平,目前已被大中型企業廣泛采用,但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仍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并直接影響內部審計質量。企業應識別影響審計質量的主要因素,提出改進措施,進而提高審計質量,促使內部審計最終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內部審計 審計質量 提高
一、引言
《中國內部審計準則》中對內部審計的定義是指組織內部的一種獨立客觀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審查和評價經營活動及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來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企業的內部審計一般由設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或者從各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內部審計項目組負責實施,并對本企業管理層負責,審計形式、內容多樣,審計結果作為本企業改進管理的重要參考;最終目的是加強內部控制、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管理水平。審計質量反映了內部審計工作水平及其優劣程度,審計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內部審計目標的實現。
二、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因素分析
(一)內部審計人員的自身利益
企業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可以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也可以采取從內部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內部審計項目組的方式;而作為企業員工的內部審計人員一般仍須適用企業的績效管理制度。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績效評價通常又以審計發現的金額、數量等能夠量化的指標為依據,這就導致內部審計人員可能出于自身的績效考慮而確定依據不足的審計發現、夸大審計金額等。另外,即使在無績效考核壓力的情況下,內部審計人員也可能因考慮自身業績以獲得更多的晉升機會等自身利益而做出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行為。
(二)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當企業內部審計與管理制度之間存在矛盾時,會直接影響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工作的依據。對于機構復雜的大型企業集團,上下級單位的制度也可能出現不一致的情況。不完善的管理制度還可能導致內部業務單位人員與審計人員對某一政策條款的理解出現偏差。如果內部審計人員沒能在開展審計工作時發現并解決好這些問題,審計質量必將受到很大影響。
(三)審計方法落后
一方面,受限于企業電子信息化水平低,內部審計人員可能只能采取傳統的翻閱紙質原始憑證的方式開展審計工作,導致審計效率低下,增加操作失誤風險,進而影響審計質量。另一方面,企業內部審計沒有采用或探索較為先進的審計方法,仍沿用通過抽樣結果評價總體的傳統方式,在企業業務規模巨大的情況下,會導致審計效率低或者審計證據不充分。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企業審計方法的采用。
(四)被審計單位的抵觸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建立了審計發現追責制度,這就難以避免的使一些被審計單位產生抵觸情緒,甚至不配合內部審計工作。首先,在提供審計所需資料或信息時,可能僅提供其認為被發現審計問題可能性很小的部分;其次,在被要求提供某些問題的解釋或補充信息時,可能出于被追責的考慮而提供虛假的信息;第三,以諸如保密等企業管理要求為由,限制內部審計人員接觸相關資料。
三、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方法分析
(一)注重內部審計文化建設
企業內部應積極宣貫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是降低經營風險、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使被審計單位能夠擺正心態積極配合內部審計工作,促進被審計單位人員責任心和事業心的培養;審計問題追責制度的建立應以權力和責任相匹配為前提,以免打擊被審計單位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避免形成“多干追責多,不干不追責”情況。另一方面,積極引導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方向,倡導審計發現與問題改進并重的理念,形成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人員共同推進管理提升的局面。
(二)持續改進內部審計方法
企業應建立審計方法持續改進的機制,結合企業業務特點,采用并探索先進的審計方法。例如,當前較為流行的基于風險導向的審計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積極探索將“大數據”理念運用到內部審計工作中,為確定審計重點提供有力參考。通過接受咨詢服務或培訓等方式充分利用外部專業審計機構研究成果,為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不斷注入活力。
(三)建立科學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
結合本企業實際,明確能夠體現內部審計質量的關鍵指標,從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程度、審計成果的轉化率和被審計單位的認可率等多維度出發,運用定性和定量評價結合的方式,建立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審計質量評價結果應作為內部審計部門或個人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而不是僅僅以審計發現的金額和數量來評價內部審計工作的好壞。
四、結論
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管理手段,在企業完善內部控制和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面臨內外部環境的各種變化,內部審計工作也將遇到各種新問題。企業只有持續的分析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各種因素并關注其變化,通過持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才能充分利用好內部審計這一重要手段,實現企業目標。
參考文獻:
[1]邱國峰,繆穎霞.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的建構[J].中國內部審計.2018(2):30-35.
[2]劉飛宇.如何提升內部審計質量[J].納稅.2018(13):211.
[3]呂賢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6):135/167.
[4]孫浩.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3:29.
[5]任冠軍.基于新常態的企業內部審計文化建設研究[J].現代商業.2017(26):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