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靜
摘要: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面臨諸多難題。移動支付的出現為破除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發展不均衡、成本高、缺乏可持續性提供了機遇。本文從移動支付和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入手,分析了移動支付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優勢,針對移動支付在農村地區推廣面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移動支付 農村普惠金融
一、普惠金融、移動支付的概念
(一)普惠金融的含義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是聯合國在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中提出的,我國于2006年引入“普惠金融”概念。2013年中國第一次提出了發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改革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國務院2015年底頒布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中明確指出“普惠金融是在成本可負擔的前提下,依據機會平等和商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各階層社會群體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務,我國普惠金融的服務重點是小微企業、農民、貧困地區人群”。2018年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中明確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的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要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創新服務模式,引導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提供普惠金融服務”。
(二)移動支付的含義
移動支付也稱手機支付,是指用戶通過綁定銀行卡,依托移動通訊終端(包括手機、掌上電腦、移動POS機等)借助現代互聯網技術進行支付的一種模式。移動支付作為電子支付的組成部分,是現代互聯網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與金融支付業務相結合的產物。移動支付作為一種全新型的電子支付方式,結合了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能夠突破地域和距離的限制,隨時隨地發揮支付便捷性、及時性的特點。
二、 中國移動支付、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一)中國移動支付發展現狀
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中國移動支付的發展奠定了介質和網絡基礎。據工信部2018年7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統計,截至2018年7月末,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已達15.2億戶,同比增長了11.1%,手機上網用戶達12.6億戶,移動電話用戶的滲透率達82.6%,移動寬帶用戶達12.7億戶,4G用戶占比達73.9%。隨著我國新興支付業務發展迅速,移動支付業務保持快速增長。根據《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數據顯示,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呈現快速增長得趨勢,移動支付業務的比重大幅提升。截至2017年底,我國商業銀行辦理移動支付業務達375億筆、金額202萬億元,較2016年分別增長了46.06%和28.80%;第三方支付機構辦理移動支付業務2390億筆、金額105萬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了146.53%和106.06%。2017年,中國移動支付業務金額占網絡支付總業務金額的比重由2016年的51.6%逐漸增長為73.1%,對互聯網支付業務產生了明顯的替代效應。移動支付業務量的加速增長,促進了移動支付業務種類的發展,目前移動支付已經滲透進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通過電子錢包、掃碼支付、短信支付等移動支付方式可以完成吃、住、行等各方面的消費轉賬支出和對公繳費。
(二)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改革措施,農村地區普惠金融發展迅速。根據《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銀行結算賬戶和銀行卡在農村地區廣泛普及,農村電子支付業務發展迅速。
1.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7年末,全國金融機構在鄉鎮的網點覆蓋率已經達到96%,,平均每萬人擁有銀行網點1.59個。在中國70%的省份,金融機構在鄉鎮的網點覆蓋率已經達到了100%,但在西藏、青海等偏遠地區,由于居民收入較低、集中度不高,地域偏遠,金融網點設置缺乏動力,導致了這些地方銀行網點鄉鎮覆蓋率遠低于發達地區,僅為66.72%和57.61%,中國農村地區金融資源配置存在不均衡的現狀。
2.農村銀行結算賬戶和銀行卡廣泛普及。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居民已經逐漸接受銀行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截至2017年末,農村地區銀行卡發卡量已經達到了28.81億張,其中借記卡占九成以上,平均每人擁有3張銀行卡。截至2017年末,農村地區開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39.66億戶,平均每人擁有4個個人銀行賬戶。農村地區已經實現“人人有銀行卡、人人有結算賬戶”。銀行卡和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的廣泛普及為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奠定了最基本的賬戶基礎。
3.農村電子支付發展迅速,使用率較高。在我國農村,廣大用戶已經開始逐漸使用電子支付工具。調查顯示,2017年我國農村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已經達到了66.51%,僅比全國使用電子支付成年人比例低了10個百分點。2017年浙江省開始推行了“智慧支付工程”,開展“農村電子支付應用示范縣(市、區)、鎮、村”創建活動,據統計全省有近90%的成年人使用電子支付,農村地區成年人使用電子支付的比率達到85.15%。農村地區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為移動支付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提供了可能。
三、移動支付推動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一)移動支付的優勢
1.服務群體更加大眾化。2015 年中國“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中國中小微企業、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農村地區開展金融服務”。廣袤的農村地區,由于居民收入較低、集中度不高,地域偏遠,金融機構不愿在偏遠農村地區設立金融服務網點,金融機構偏向于為高價值客戶服務。移動支付卻能夠突破這一限制,服務于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對象——小微企業、農民、貧困人群等。移動支付的服務群體相較傳統金融機構柜面服務群體更加大眾化。
2.服務成本低。移動支付通過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有效地減少了金融機構人工服務成本,免除了不必要的營運成本。在移動支付中,由于用戶是通過將手機號碼與銀行卡進行捆綁,在限定額度范圍內實現銀行賬戶和移動支付賬戶之間的資金劃轉完成消費轉賬支出和對公繳費,因此客戶不需要前往金融機構網點柜面就可以發生支付與繳費。由于移動支付可以進行非面對面支付,節約開戶前往金融機構的交通成本和時間,這就極大地降低了移動支付的金融服務成本。
3.服務效率高。移動支付基于移動通信技術和簡單的手機操作界面,賬戶交易更加簡單方便。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79.6%的用戶選擇移動支付是因為它操作簡單、方便更實惠。移動支付通過將金融服務與移動功能結合,實現了支付的便攜性,用戶隨時、隨地、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更便捷、高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移動支付的便攜性和高效性將有效提升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普惠金融服務的效率與質量。
4.業務種類豐富。移動支付業務量的快速增長,進一步豐富了移動支付場景,移動支付業務已經滲透進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繼現金之外最常用的支付方式。目前移動支付在我國的應用十分廣泛,場景也非常豐富,用戶可以使用移動支付來完成日常生活各個方面的消費支出和繳費,例如:商場購物、餐飲消費、手機購物、購買火車票飛機票、理財、話費充值、電力繳費等。
(二)面臨的困難
1.缺乏安全保障。安全問題是束縛移動支付發展的關鍵性問題,由于移動支付是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與金融業務相結合的產物,涉及多個環節,無線網絡的安全性、移動支付應用軟件是否有漏洞、支付認證缺陷、賬戶信息存儲不安全、支付信息傳輸不安全都會導致風險。當我們把手機當作通話工具時,安全保護顯得并不重要,但當手機綁定銀行卡作為支付工具時,安全問題就尤為重要,手機遺失、使用不當、支付密碼被攻破、手機病毒發作等問題都會造成銀行卡被盜刷的風險,給消費者造成重大損失。
2.缺乏行業規范。目前我國在移動支付領域還缺乏完善的法律體系,監管職責也不明確,移動支付領域發生糾紛和侵權難以劃分權責。由于移動支付市場參與方多,涉及移動通信企業、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各方參與者都希望在移動支付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移動支付參與方的責任與分工缺少明確的法律規定。在移動支付領域中出現詐騙、短信金融欺詐、盜刷等的風險事件時,移動支付市場容易產生糾紛和侵權,消費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護。
3.居民現金消費習慣?,F金目前仍舊是我國農村地區主要交易方式,人們對現金消費方式的固有認識和支付習慣已經根深蒂固,擔心移動支付不安全,會導致資金損失也是導致移動支付在部分偏遠農村地區推廣緩慢的原因。此外由于近年來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已經成為部分農村地區人口的主體,這一主體受教育水平偏低,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較慢,較難接受移動支付。
四、政策建議
(一)建立健全移動支付法律體系,加強多方面聯合監管
發展是需要有完善的法律、規章制度作為保障。在國家發展普惠金融政策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移動支付行業的法律規范尤為重要。建立移動支付法律體系、健全移動支付客戶權益保護條款,推進客戶身份驗證機制標準建設,明確移動支付各參與方的責任與分工,有助于推動移動支付業務快速發展;針對移動支付的風險領域,要加強多部門聯合監管,加強現場檢查,有效防范移動支付業務風險。
(二)加快金融支農產品創新,持續推進農村支付環境建設
建議政府制定推動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業務的配套政策,從財政補助、專項資金、政策支持等方面引導涉農金融機構增設農村金融服務網點,適當回歸農村市場,發揮其在移動支付方面的資源與技術優勢。引導和鼓勵承擔“三農”任務的銀行機構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結合農村地區特有的支付場景,積極探索適合農村地區發展的移動支付新模式。
(三)加大宣傳力度,逐步轉變現金消費觀念
移動支付是一種全新支付模式,推廣移動支付要加強對邊遠農村和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的宣傳和普及,充分發揮手機的宣傳載體作用,大力宣傳移動支付業務。印制各種移動支付業務使用說明和操作流程,手把手、面對面教會客戶使用。積極向農村地區客戶宣傳移動支付的快捷性的優勢,現場引導他們使用,消除其安全顧慮,切實讓廣大農民了解和掌握移動支付業務的用途和好處,切身體會到移動支付業務給廣大農村和農民帶來的極大便利。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2017年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N].金融時報,2018-08-14.
[2]胡繽予.移動支付對農村普惠金融推動作用的分析研究[J].電子世界, 2018(08).
[3]李國輝.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N].金融時報,2018-04-27.
[4]焦瑾璞.移動支付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的應用分析與政策建議[J].中國流通經濟,2014(07).
[5]吳愨華.基于應用環境分析的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業務發展研究[J].農村金融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