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全面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電視電話會議,研究部署落實《國務院關于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意見》,推進采取有力措施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改革,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主持。張茅強調,市場監管領域各相關部門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協同配合,采取有力措施抓緊落實。要在調整完善本部門抽查事項清單和相應工作制度、加強對本系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指導的基礎上,與市場監管部門共同研究制定聯合抽查事項清單、標準和實施辦法等各項制度,為地方各級政府開展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提供重要依據。(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19年2月27日,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通報2018年網抽輕紡產品的抽檢情況,FIRS杉杉家紡嬰幼兒冰絲涼席套件(洗嘜)冰絲涼席套件(吊牌)、Wyeth?惠氏?冰絲童席(洗嘜)嬰幼兒冰絲涼席(吊牌)、夏鑫竹藝?竹編制品、鑫晨?竹編制品等商標商品被檢出不合格。不合格項目涉及纖維含量、標識、染色牢度、甲醛含量等。本次抽檢主要依據國家強制性標準、國家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商品明示產品標準、企業生產標準等進行檢測。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對于網抽不合格商品,網絡經營者和第三方電商平臺應當立即停止銷售;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2019年2月20日,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2018年第一階段流通領域旅游鞋抽檢結果。2018年5月至7月,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原省工商局)對全省部分地區流通領域的旅游鞋商品進行了質量檢測。工作范圍涉及常州市、南通市、連云港市、揚州市、鹽城市、無錫市、淮安市7地,共計抽查115批次,經檢驗,合格79批次,合格率為68.7%。檢驗項目涉及標識、感官質量、剝離強度、外底耐磨、耐折性能、外底硬度、襯里和內墊摩擦色牢度、外底與外中底粘合強度、可分解有害芳香胺染料、甲醛等。不合格項目涉及鞋類產品標識、耐折性能、耐磨性能等。(來源: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2月26日,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通報兒童服裝等19種紡織產(商)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通報稱,2018年第四季度,省局組織開展了兒童服裝等19種紡織產(商)品質量監督抽查,共抽查了620家企業(其中生產企業114家,經銷企業506家)的658批次產(商)品,檢出25批次不合格產(商)品,不合格產(商)品發現率為3.8%。不合格產(商)品中,男上衣、浴巾不合格發現率低于5%;女褲、內衣、牛仔服裝、毛巾、床單、襯衫不合格發現率介于5%至10%之間;男褲不合格發現率高于10%。本次抽查中發現的25批次不符合標準或明示質量要求產(商)品,主要質量問題集中在:纖維含量、耐干摩擦色牢度、pH值項目不合格。此外,1批次的商品涉嫌假冒,為山西露溪里貿易有限公司(太原)銷售標稱深圳市閣蘭秀服裝設計有限公司生產的女褲。對涉嫌假冒的產品,已移送相關部門處理。(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1月29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關于2018年羽絨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的通報。據通報,2018年第三季度,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對深圳市生產、銷售的羽絨服裝開展了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共抽查了40家企業生產銷售的69批次產品,檢驗發現不合格樣品5批次。本次監督抽查涉及的不合格項目主要為:含絨量、絨子含量、充絨量。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針對抽查中發現的產品質量問題,已經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不合格產品生產、銷售企業予以處理。(來源: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2月18日,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2018年第三季度福建省工業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情況,33批次產品上不合格名單。據悉,原福建省質監局于2018年第三季度組織對本省企業生產的87種工業產品 進 行省級監督抽查,共抽查了1115家生產企業1 4 4 3批次產品。檢測結果顯示,
有33批次產品不合格。其中,商標(標稱)為“CAN·TORP”的1批次男式運動鞋樣品被檢出“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項目不合格。此外,“匹克”棒球帽、“航吉”面巾、“斯得雅”領帶、“圣弗萊”運動帽、“BACHIO”領帶、“MEISHUN+美順”普梳滌棉混紡本色紗、“藍旗盾”牛仔褲(水洗產品)、“富貴鳥”牛仔褲(水洗產品)、“戰狼世家”牛仔褲(水洗產品)等商標(標稱)商品也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中。福建省市場監管局已責成相關轄區質監部門對本次抽查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企業依法予以處理。(來源:福建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
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專家評審的基礎上,委托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對本市生產和銷售的部分羽絨被產品進行抽樣,并采用統一的標準方法對產品進行了檢測。本次質量檢測共采集39批次羽絨被產品,其中銷售商店采樣20批次,生產企業采樣14批次,網絡采樣5批次。經專家論證,無論產品是否標注采用,均依據QB/T 1193—2012《羽毛羽絨被》,檢測絨子含量、蓬松度、透氣性、防鉆絨及透明度指標,最終結果顯示:3批次樣品的透氣性<5mm/s,占總樣品數的7.7%; 1批次樣品的防鉆絨>20根,占總樣品數的2.6%,上述樣品的兩項指標均低于QB/T 1193—2012的規定。(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近日,沈陽海關獲悉,該關區去年共退運1.2萬件不合格進口商品。據了解,這些不合格進口商品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中文標識不合格,主要表現為無中文標識標簽或標識標簽內容與規定不符,以及部分進口服裝的面料成分與實際不符、安全警告標識缺失等問題。二是部分產品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如在進口毛毯中檢出色牢度不合格,在穿著過程中接觸到雨水、汗水,會使面料上的顏料脫落褪色,其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屬離子等都有可能被皮膚吸收而危害健康,還有部分服裝pH值不合格,在穿著時易引起皮膚刺激、過敏。三是偶發其他不合格情況,包括從一批濕巾中檢測出細菌菌落總數超過國家標準許多倍,部分商品被發現超過保質期期限、包裝破損、未獲得強制性CCC證書、使用假證書通關等。對此,沈陽海關提醒消費者,選購進口日用消費品不僅要關心品牌,更需關注商品內在品質。(來源:中國國門時報)
2月26日,全國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出席會議并講話,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唐軍作工作報告。全國認證認可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特邀單位代表,總局相關司局、直屬單位負責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市場監管局(廳、委)以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市場監管局負責人等參加會議。張茅充分肯定了過去一年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強調,要深刻認識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唐軍在工作報告中,總結2018年工作,并對2019年工作進行部署。(來源:國家認監委)
2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年度認可及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展2018年度認可及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工作。此次統計工作將由市場監管總局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督管理司負責認可及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組織實施工作。通知要求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在結合歷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經費、人力以及組織保障方面的支持,制定工作方案和進度表,將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確保統計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有關機構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資質認定要求,認真整理歸納有關數據信息并及時上報。在統計工作啟動后,各單位要及時組織監督檢查,重點解決實施不力、拖延不報、數據不實等問題。 (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1月31日,國家統計局正式批準執行新修訂的《檢驗檢測統計調查制度》。按照國家統計局新批準的《檢驗檢測統計調查制度》和《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認可機構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市場監管總局隨后將開展2018年度認可及檢驗檢測服務業統計工作,并繼續使用“檢驗檢測統計直報系統”報送統計調查數據和年度工作報告,其中國家質檢中心還應通過統計直報系統報送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來源:國家認監委)
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評審員管理要求》等規定,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將2018年度考核合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專家名單以及注銷資格的評審專家編號清單予以公布。從考核結果看,1062名評審專家考核合格,1545名評審專家資格注銷。(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近日,四川省纖維檢驗局暨國家羽絨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都)獲得國際羽絨羽毛局(IDFB)頒發的認可證書,持續成為“IDFB認可實驗室“。四川省纖維檢驗局于2014年正式成為“IDFB認可實驗室”,之后持續獲得該認可。目前,全世界共有31家實驗室獲得了2019年IDFB認可資質,我國市場監管系統僅有兩家。獲得該項認可體現了四川省纖維檢驗局在羽絨羽毛方面的檢測技術持續高水平發展,標志著四川省纖維檢驗局羽絨檢測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來源:四川省纖維檢驗局)
日前,工信部公示了2019年申請立項的128項行業計量技術規范計劃項目。其中皮革行業8項、纖維原料類3項、織物類4項、紡織通用檢測類1項,紡織行業涉及《棉花分級室模擬晝光照明校準規范》《紡織品靜電電阻測試儀校準規范》《振弦式纖維細度儀校準規范》等項目。公示截止日期為2019年3月22日。(來源:工信部網站)
1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紅寶石顏色分級標準樣品》等70項國家標準樣品的公告。其中紡織行業有兩項標準樣品發布,分別是“GSB 11-3604-2019桑蠶絹絲標準樣照”和“GSB 16-3605-2019針織襯衫起皺五級樣照”,有效期都是10年。(來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日前,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批準T/CNTAC 33—2019《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聚酯滌綸》、T/CNTAC 34—2019《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巾被織物》、T/CNTAC 35—2019《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 皮服》等3項團體標準發布,標準自2019年2月18日起實施。(來源:中國紡織標準網)
日前,標準委發布了2018年全國專業標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估情況通報。本次考核評估工作隨機抽查了262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涉及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考評結果為:一級39個,二級77個,三級100個,未達三級的技術委員會共46個。通過此次考評發現,部分技術委員會主要存在如下問題:標準制修訂項目未按照進度完成、標準制修訂過程委員參與不充分,日常管理不規范,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檔案不健全等。(來源: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已批準T/CNTAC 29—2018《羊絨制品生產過程水足跡評價方法》、T/CNTAC 30—2018《羊絨制品生產企業水平衡測試方法》、T/CNTAC 32—2019《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 羊絨制品生產企業》3項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實施。該3項團標是由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牽頭組織,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科技部的指導下,分別由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寧夏榮昌絨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第一起草單位共同完成。標準的制定進一步完善了羊絨行業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為羊絨行業開展綠色評價提出了具有可操作的方法和要求,指導企業開展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提供了標準支撐。(來源: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