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國柱
(廈門市市政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福建廈門361008)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城市美好環境更加關注,道路作為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何在保證道路功能性的同時實現道路的美觀性是設計師應關注和思考的方向,據此提出通過將視覺元素引入道路設計過程中而得以實現和檢驗。
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能從道路的建設質量直觀地展現出來,因此,道路工程設計中需要在滿足道路功能和質量的前提下,選取更具有視覺沖擊力和創新性的視覺效果的設計方式。通過基于美學的道路設計,打造景觀道路,從而提升一座城市的品位和吸引力。
科技的發展為設計師提供了多種設計軟件,從而極大地豐富了設計方法,并且設計方法也隨之發生變化,如通過GIS、數字模型BIM、仿真模型等技術方法可以直觀地模擬道路建成效果。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出現以及新設計要素的運用為視覺元素運用于道路提供了條件,從而使道路的布局和設計更為合理,視覺美感更為強烈。
“道路景觀化”應作為道路設計更高層次的追求。道路設計追求美學,要求設計師提升自身審美能力、敏銳感知力,充分運用視覺元素的構成要素、構成規律,保證道路的形式與周圍景觀協調,形成形式美感、空間融合的視覺環境。
3.1.1 點的運用
作為構成形體的最基本單位,點是造型基本元素最單純、最簡潔、最小的形態,運用于道路設計中主要發揮醒目、集中的特點。往往一條道路給使用者(特別是第一次通過的游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點”,視覺匯聚點,如平面交叉口、小半徑轉彎處、立交節點等是道路設計視覺運用的關注點。
3.1.2 線的運用
點動成線,道路設計中,線指的是道路在X、Y、Z三維空間中的幾何形狀,是道路設計中極為重要的元素之一。可將線形分為平面線性、縱斷面線形以及橫斷面線形3類。道路線形需要強調設計的美觀度、安全性以及通暢度,線形設計可分為道路指示車輛歸道的線形設計與人行道的線形設計,前者的線形設計效果會對駕駛過程中駕駛員的視覺造成影響,經大腦極為復雜的反應產生直覺,進而影響行車安全;后者則對道路的視覺美觀效果造成影響[1]。
開展道路線形設計工作時,需要提高對道路線形的順適性與協調性的重視度,保證平面線形的順適、連續、直接,保證平面線形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與周圍環境保持協調,與地物、地形相適應。道路外形的基本形態包括直線與曲線的設計,選取外形的基本形態時,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例如,較為寬闊的平原微丘區,線性應順暢直接;起伏較大的丘陵、山嶺地帶的線性選擇曲線以克服高差和保證行車安全,同時兼顧美觀;一些特殊道路,如專用慢行道、公園道路等,對美觀度更為重視,宜采用直線加曲線的組合或曲線線形(見圖1)。

圖1 山林慢道
從視覺角度考慮,直線與曲線的組合原則上都應設置緩和曲線,從而很好地進行直線與圓曲線之間的過度,如圖2、圖3所示。

圖2 直線+圓曲線

圖3 直線+緩和曲線+圓曲線
3.1.3 面的運用
線動成面,道路路網布局由點、線組合而成,道路的運輸能力的高低受到路網布局的規劃設計質量的影響。不同城市、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不同,路網形式設計也不同。最基本的路網形式設計包括棋盤式(方格網式)、放射形(由中心輻射至四周的若干放射線、環行線)、適合形(無固定形式,呈現出不規則狀)等。各路網形式不同,因此性能、特點也不盡相同(見表1),道路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綜合考慮。

表1 各路網形式的優缺點
關系要素決定了視覺元素如何排列、組織,包括平衡關系、整體關系與比例關系。物理層次的平衡關系指的是重量關系,設計層次的平衡關系指的是物體的材質、色彩、輕重、大小以及形狀的分布從而對人產生的視覺上的平衡感。整體關系指的是趨合的心理過程,設計過程中注意把握整體關系,能填補道路設計產生的空缺,從而使人們產生整體感,保證道路形態的完整;將2個反差較大的元素成功融合的話,能為人們提供統一而鮮明的感覺,并充分突出主體,強調主體的活躍度。比例關系指的是整體與部分、部分與部分間的數量關系,能按照大小的方式將各單位進行組合、編排,從而保證道路設計的視覺美感[2]。
道路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整體關系,實現綠樹濃蔭、建筑飛檐的包裹,濱河湖海、自然山巒的圍繞,將道路與周圍景觀充分融合,極大地提升道路的建設效果,滿足人們對道路視覺美感的需求。可通過加強道路綠化建設、布置道路設施等方式進行道路的整體性設計。
道路綠化建設能對城市的生態環境予以改善,同時還能延續城市的綠色空間;城市道路綠化具有組織、分割、限定道路空間的作用,能賦予道路空間以性格、標識、特色等,發揮著潤色環境、補救、修飾空間的作用的同時,能對空間序列予以引導并創造積極空間。
人行道、公園小徑上巧妙設置座椅,能滿足人們休憩的需求的同時,也能為空間增添生氣,形成街景。道路空間中常與綠籬相結合,設計為凹入空間,滿足人們關于前觀、背靠的需求。設置道路小品能對道路空間的細節予以完善,提高道路空間的方向性,大量設置道路小品能對人們的活動區域予以限定,也能增加道路空間的宜人感。
“道路景觀化”是道路建設的發展方向,對此,需要設計者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通過“點、線、面”等視覺要素的識別和運用,采用“平衡關系、整體關系、比例關系”的設計思維和手法,經過精細化的設計,設計出與自然和社會和諧融合的景觀道路,從而為道路賦予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