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函
(貴州省黔劇院,貴州 貴陽 550081)
古箏演奏手法十分豐富,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同時也是古箏和其他樂器之間的主要差異。古箏作為傳統樂器,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同樣相應的演奏技巧也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改進。古箏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也占據著重要地位,本文主要研究了古箏演奏技法演進與發展。
古箏藝術在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占據重要作用,我國傳統箏曲也擁有其獨特的韻味,隨著朝代的變化與時代的發展,經過不同演奏者之手,古箏樂曲還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人情感色彩。將傳統作韻技巧有效融入到現代古箏演奏當中,能夠進一步提高古箏的表演品質,突顯古箏演奏文化精髓和基礎內涵。古箏演奏中,傳統作韻技巧中的左手“顫、揉、滑、按、吟”等指法具有修飾、美化的效果,通過合理使用傳統指法,可以讓現代古箏演奏發揮出以韻補聲效果。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盡管現代古箏演奏技巧和原始演奏方法相比產生了巨大的創新發展,但在傳統作韻方法上面卻進行了保留。
古箏經過數千年的發展變化,時間沒有磨平古箏的傳統,反而使其更加突出。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古箏也形成了其獨有的特色,即左手主韻、右手主聲、以韻補聲的特點。古箏演奏過程中,韻也是一種獨具特色的演奏技巧,演奏過程中可以通過左手按琴弦調節音色,從而形成一種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效果,讓聽眾能夠感受其中音律變化。傳統作韻技巧具體包括五種形式,通過靈活融入作韻技巧,能夠推動演奏人員全面投入到演奏情感當中,從而讓整個演奏曲目富有靈韻。古箏韻味也是通過以下五種作韻技巧來表現的。傳統模式下的古箏演奏過程中,并不會標注出左手“顫、滑、按、揉、吟”等操作力度和深淺等內容,主要是憑借演奏人員的聽覺、手感以及自身基礎功力來實現,為此古箏大彈奏更加富有神韻①。
左手作韻的五大技巧具體可以劃分成兩種類型,分別是按滑類和吟揉類。通過名字能夠了解到吟揉類里面的吟即通過左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在古箏琴弦中找準具體位置,隨后右手合理發力,準確彈音,讓琴音呈現出一種水波紋狀效果。揉和吟相同,也是找準左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在琴弦中的位置,輕輕粘在琴弦上,等待右手演奏結束后,結合演奏曲目旋律變化,滑動手指,震動琴弦,從而使整個演出呈現出一種連貫的效果。古箏演奏吟揉類技巧中,最為核心的技法是揉,其具體的音色高低主要是由手指揉的力度所影響的。為此在演奏過程中,隨著力度的變化,古箏音色大小也會發生改變。按滑類演奏技巧中,主要是靈活利用壓、滑和按等技巧。左手作韻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滑音,其主要為一種滑動音色,需要維持音色的圓潤性,滑音效果下,能夠使整個演奏旋律更為豐富。滑音具體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下滑音、上滑音以及連線滑音。該過程中,需要注意琴弦中用力位置的不同,最終呈現出來的音色成效也各不相同,而技巧的利用則需要演奏人員憑借自身耳力進行準確判斷。按音和滑音不同,即向下按琴弦,并在右手開始彈弦之前,通過左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按弦。按音力量越強,音色也越高,為此在按弦過程中,需要提高左手按弦速度,避免繼續按第二次,也不能左右搖晃,從而避免產生漏音效果。此外,手指還需要張弛有度,從而提升按音效果。
現代古箏演奏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傳統作韻技巧,比如《三秦歡歌》中便使用了各種左手作韻技巧進行演奏,其也是陜西箏派主要代表,具體包括顫音、滑、揉、按等演奏技巧。趙玉齋先生在演奏《慶豐年》的過程中也應用了兩手結合演奏方法。從而在現代古箏演奏過程中初步實現了十指融合的目標,使整個古箏演奏方式更為靈活,突出了以韻補聲的傳統演奏技巧啊,形成了現代古箏演奏過程中獨具特色的演奏風格。以韻補聲即聲和韻的完美結合,演奏過程中主要是以聲為主,而韻作為輔助,能夠突顯出聲韻相隨特性,使最終的演奏曲目更加相得益彰。在繼承發揚我國傳統作韻技巧基礎上,促進音韻完美融合,呈現出古箏內在靈韻與靈魂,并促進古箏不斷發展壯大②。
綜上所述,古箏作為一種傳統樂器,能夠突顯民族音樂傳統韻味,古箏這種撥弦樂器還擁有良好的觀賞性,在演奏古箏的過程中,相關演奏者需要充分領悟樂曲中的情感表達,能夠融入到樂曲的情感當中,熟練掌握演奏技法,有效傳承這種古老樂器。
注釋:
①張曉旭.傳統作韻技巧在現代古箏演奏技法中的應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6(15):65.
②李若婕,張巨斌.傳統作韻技巧在現代古箏演奏技法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6(0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