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祥康
(瓊臺師范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在高校教育中,美術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其藝術素養。這就需要高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教育措施,引導學生逐步形成優秀的思想品質,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1.缺乏科學明確的教學目標。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高校在實施美術教育時均不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美術教育對于學生思維和創造能力培養所具有的促進作用沒能夠充分的發揮出來。由于就業規劃不完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后會陷入無所適從的狀態,最后選擇了和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這種現象導致大學所消耗的教學資源遭到浪費,根本未產生出與投入相當的效益。還有一部分高校在美術教育方面雖然表現出了較強的創新意識,選擇了比較正確的發展方向,但是在課程體系構建的一些細節上往往會突顯出較大的問題。總體上來看,教學目標的模糊化使得學生無法專心投入到美術研究中,導致教學質量始終無法取得有效的提升。
2.教學內容落后。如今,很多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仍舊為突破傳統教育教學理念和模式的窠臼,其教學重點依舊集中在繪畫技能的傳授和培養上。教學內容上的落后使得高校美術教育發展和教育改革形勢嚴重脫節,對學生藝術素質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效果。
1.大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主要內容介紹。基于美術教育的角度出發,大學生藝術素質培養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藝術品德修養。在大學美術教育中,藝術技巧技能的傳授和訓練固然重要,但同時也應該注重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養,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對其今后在藝術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其二,藝術審美觀念。審美觀念是藝術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審美觀念的確立可以為學生提供美術鑒賞教育指導,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自主藝術創作活動的開展,為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強化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三,藝術思維能力。大學生藝術思維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思維、想象和聯想能力等方面,這些素質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藝術感知力和判斷力,使其具備對生活中包含的藝術元素進行提煉并基于自身情感進行再創造的能力,這是一個藝術創作者必備的能力。上述所涉及到的藝術素質的培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
2.美術教育中培養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有效策略。首先,基于學生實際情況強化其情感體驗,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現代高校美術教育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將這一點顯著的體現出來,使學生們意識到自身藝術素質發展的重要性,并以此為目標進行學習努力。在此過程中,要讓學生認知到自身在社會中所承擔的責任以及具有的價值,即為人們帶來美的感受。而從學生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美術教育可以使其動手操作能力、思維探索創新能力、鑒賞審美能力均獲得有效的鍛煉和提升。除此之外,我國高校還應在美術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的人文思想,提高學生對時代發展的關注和感悟,使學生形成挖掘美、創造美的能力。其次,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培養藝術審美情趣。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實際特點對教學進行科學的設計。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的縮減理論講授的比重,更多的融入一些可以實際感知的內容,使學生們感受到美術的內涵和魅力,如此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應以喚起智慧以及提高美感的藝術教育為目標,突破傳統課堂教育的桎梏,多多鼓勵并帶領學生們參加戶外寫生活動、參觀畫展、參與各類藝術交流活動,逐步形成適應自身的審美情感以及對藝術的獨到見解。最后,將其他學科的教學資源應用于美術教育教學中。高校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其學科設置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對其他學科的教學資源進行借鑒,使學生理解并熟練運用美術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實現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為了有效培養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廣大教師應積極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確定科學的教學理念,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審美觀念以及藝術思維,為大學生的成長發展提供科學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