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江西省商務學校,江西 南昌330000)
在傳統的教育環境下,我國各學段的學科中音樂課程并非主要科目,也沒有應試教育的壓力。因此,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都把音樂當作一門藝術拓展的學科,甚至連音樂教師自身也不夠重視課程的學習效果①。音樂教師對教學沒有目標,也不愿去花費過多精力設計教案,更加談不上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隨著新課改提出新要求,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理論知識,更要注重整體的素質教育。像音樂類的學科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也相應提高。
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節奏感的培養,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鑒賞能力,通過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學生能充分發揮創造力,在對音樂的創作做過程中得到滿足,增強學習的動力和信心。音樂節奏感的培養,還能鍛煉學生各項感官的靈敏程度、活躍的大腦反應能力。
例如,每首音樂都有自己的節奏,學生通過耳聽、口唱,手部自然打起節拍,在腦海中形成一連串的記憶,自然很快能體會到音樂的美感,學習音樂也能變成一種享受。從而讓音樂教學起到陶冶情操、樹立品德的作用,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學習音樂還是其他學科,激發出學習興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和課文理論知識不一樣,音樂的節奏感本身是較為抽象的概念,無法光用言語進行指導。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和流行趨勢,選取節奏感較強的歌曲進行教學。
例如,像說唱RAP這類音樂作品就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可以參考今年熱門的節目《中國新說唱》中出現的歌曲,其中不乏歌詞和節奏都十分出色的作品,比如《Three Pass》、《玩世不恭》、《星球墜落》等。學生對這類綜藝節目興致高漲,只要教師學會加以合理利用,在欣賞流行曲目同時進行節奏感訓練,自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能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還能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達到教學目標。
音樂器材種類繁多,在音樂教學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選擇節奏感明顯的打擊類樂器輔助教學,在講解樂器演奏技巧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②。對于接觸到新鮮事物的學生來說,好奇心強學習熱情高漲,但學生整體音樂基礎不扎實,所以要盡量選擇簡單的、節奏較慢的音樂進行演示。樂器的選擇可以是基礎的沙槌、三角鐵,稍難的樂器木琴和架子鼓等。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自己制作打擊樂器,更好的領會音樂的節奏感。
例如,利用多個同樣的玻璃水杯,依次倒入不等量的清水,利用木棍敲擊發出音符,根據音階調整水量,這樣最簡易的打擊樂器就做好了。學生可以根據樂譜練習最基礎的曲目,不停鍛煉自己的節奏感。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聽力訓練感受樂曲的旋律,對高效地學習音樂很有幫助。學生通過大量的聽力訓練,提高自己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同時鍛煉音樂的節奏感,加強對不同音樂內涵的理解和認識。除了播放之前說的節奏感強的說唱類歌曲,教師也可結合生活實際,把各種帶有節奏感的聲音都應用到節奏訓練中。
例如,電閃雷鳴的聲音、風穿過窗戶的聲音、枝條拍打樹干的聲音、時鐘滴答的轉動聲、上下課的鈴聲……仔細體會似乎每一種聲音都帶著自己的節奏,不同的節奏帶給人不同的聽覺感受。現在的教學條件更發達,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也更豐富。在聽力訓練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查找相關音頻資料,在課堂中隨時可以聽到充滿節奏的音樂,或者自然生活中有韻律的聲音。這種便利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音樂教師的教學,為音樂課堂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更好地實現音樂節奏感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音樂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勢在必行。通過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提升對音樂的審美和創造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都有積極作用。教師也要努力提高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和學生共同成長和進步。
注釋:
①楊垚.論音樂教學中學生節奏感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9(18):45.
②張琳.試論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方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