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截止日”網站6日報道稱,好萊塢編劇工會和經紀公司沒能在“特許經營協議”到期(4月7日)前有達成一致的跡象,如果雙方不能握手言和,編劇工會將要求旗下1.5萬名成員解雇自己的經紀公司,這在好萊塢歷史上還未曾出現過。
編劇工會和經紀公司之所以鬧得不可開交,還得從美國影視行業經紀公司職能變化說起。在好萊塢,經紀公司原本是代表客戶和片方談判薪資,從報酬中抽取10%份額作為傭金。然而如今大牌經紀公司越來越站在片方立場上,采用“打包編劇”的方式來主導電視劇項目開發。編劇工會因此提出抗議,95%的成員贊成工會采取強硬措施,“我們要制定新的機構準則,恢復影視行業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近年來,編劇工會在好萊塢的地位和聲音越來越大,尤其是美劇產業常常以編劇為主導,由他們決定熱門劇劇情走向和演員“生死”,一旦編劇罷工,就會導致整部劇難產甚至“猝死”。2007年,好萊塢爆發全行業編劇大罷工,長達100天的罷工運動中,編劇工會所屬的一萬多名編劇拒絕創作和提交劇本,導致很多劇集被迫停更,就連當年金球獎頒獎典禮也取消了,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到32億美元。
編劇作為相對獨立的職業,想在好萊塢立足并不容易:剛入行的小編劇既要經紀公司來打開人脈、接上業務,又需要編劇工會來保護版權——當自己的原創劇本被侵權、所獲報酬低于行業標準時,有工會來出面維護法律上的權益。美國兩大編劇工會曾在2017年“搞定”影視制作人工會,如今他們則要再搞定好萊塢幾大經紀公司。如若不成,雖然不是立刻罷工,但對正在運作的影視劇肯定影響不小,到時候最倒霉的還是廣大觀眾。▲
(董銘)
環球時報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