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寬雨
曾經有一種水果因為內部帶籽、生長環境特殊、成熟期太短等問題,一度被人們認為是一種“極不靠譜”的水果。可誰也沒想到,隨著運輸和冷藏技術的發展,縮短了進入市場時間的它們,命運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躍成為水果中的主力軍,這種水果就是如今深受大家喜愛的香蕉。
然而,就是這種地球上第二多的水果,如今卻有瀕臨滅絕的危機。是什么給龐大的香蕉家族帶來了滅族的危險?這一切還得從曾經風光無限的大麥克香蕉說起。
風光無限的“大麥克香蕉”
大麥克香蕉是法國博物學家尼古拉斯·鮑定在東南亞游歷時發現并帶到加勒比海區的植物園種植的。在1870年,大麥克香蕉第一次踏上了美國領土,憑借大而可口的特點,大麥克香蕉很快就變成了深受人們喜愛的香蕉。它的“走紅”不僅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也讓自己擁有了很高的地位。據說,人們當時為了方便香蕉的運輸,還專門修了一條鐵路。另外,在巨大利潤和強大市場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蕉農選擇種植大麥克香蕉,這也使得大麥克香蕉家族不斷壯大起來。丹恩·凱波曾在《香蕉密碼:改變世界的水果》一書中,用后來出名的華蕉和大麥克香蕉做過比較。他認為,大麥克香蕉的口味如果是哈根達斯級別的,那華蕉的口味就和普通的冰淇淋差不多,如此高的評價也能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的人們對大麥克香蕉的喜愛。
克隆香蕉的悲劇
如果農作物在生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是一個樣,將會給人們帶來很多方便。不僅可以實現統一收割,還能夠大大提高加工包裝的效率,就連有選擇恐懼癥的顧客也不用多花時間思考了。因為這些優點,在大麥克香蕉深受歡迎的時候,人們就在思考如何能讓培育出的大麥克香蕉都是一個樣。后來,人們在克隆技術中找到了答案。利用克隆技術,可以讓香蕉在遺傳上保持高度統一,進而實現所有香蕉擁有同一套基因、長成一個樣子和擁有同一種味道的夢想。
這樣的香蕉雖然增加了人們的收益,卻也埋下了重大的健康隱患。一方面靠著克隆技術成長起來的香蕉種群缺乏遺傳多樣性,這會增加香蕉死于疾病的風險;另一方面,這些香蕉缺乏遺傳突變和變異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它們失去了對害蟲或疾病產生免疫力的機會。就這樣,當一種叫“巴拿馬病”的真菌席卷而來時,龐大的大麥克香蕉家族顯得不堪一擊。巴拿馬病可以感染香蕉樹,使其無法運輸水和營養物質,最終枯萎而死。更嚴重的是,這種真菌不僅可以通過土壤水和農具傳播,還擁有很強的生命力,能夠在土壤里存活很久,使得受它感染的土壤無法再重新種植香蕉。在巴拿馬病的侵襲下,曾經郁郁蔥蔥的蕉園只剩下一片枯黃,最終退出了水果界。大麥克香蕉家族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詮釋了什么叫“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九死一生”的華蕉
在“江湖大哥”大麥克香蕉退出水果舞臺后,那個曾經被大麥克香蕉光環所掩蓋的華蕉逐漸走到了舞臺中央。華蕉不但成功抵御了讓大麥克香蕉苦不堪言的“黃葉病1號”的侵襲,還能抵抗其他十幾種疾病。靠著這些優良素質,華蕉順理成章地繼承了大麥克香蕉的衣缽,成為全球最主要的香蕉品種。然而看似很“健康”的華蕉,卻有著和大麥克香蕉相同的致命缺陷——單一化種植。當一種叫“黃葉病4號”的巴拿馬新真菌襲來時,華蕉也被如夢魔般的黃葉病纏上了。在黃葉病4號面前,華蕉似乎也體會到了大麥克香蕉的無助。目前,黃葉病4號已經把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香蕉種植園變成了災區,“占領”最大的香蕉出口國厄瓜多爾和哥斯達黎加似乎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華蕉似乎走上了大麥克香蕉的老路,但和50多年前不同的是,華蕉這次沒有繼承者了。換句話說,這個我們熟悉的香蕉產業也許會跟著華蕉一起消失。
一起來保護香蕉
香蕉這么優秀,人們自然不會眼睜睜看它消失,一場關于香蕉的“保衛戰”已經打響。目前保衛香蕉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住黃葉病4號的腳步,通過嚴格的檢疫措施把真菌拒之門外。不過,人們很清楚,這種類似于物理隔絕的保衛方式并非長久之計,它只能延緩真菌入侵,并不能徹底消滅它們。為了讓香蕉能夠徹底擺脫真菌的困擾,人們也在不斷地做著嘗試。比如,改良華蕉基因、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出抗病性更強的新品種,等等。遺憾的是,這些嘗試并未能讓香蕉真正擺脫真菌的困擾。希望未來能找到更有效的抵御真菌的方法,因為不想美味可口的香蕉消失可不僅僅是香蕉自身的愿望,在這些香蕉的身后,還有來自于無數個“吃貨粉絲們”的默默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