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趙東 王海亮 唐志高等


【摘 要】目的:分析外剝內扎術、痔環狀切除吻合器(PPH)對于治療重度痔瘡的效果。方法:選 2017-2至2018-12間,到院內開展治療的度痔瘡患者,共80分,隨便分成觀察組( PPH 治療)、對照組(外剝內扎術),各40例。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的情況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20.25±8.96)min和(30.04±7.69)min、(7.26±1.36)ml和(15.63±2.39)ml、(7.28±1.63)d和(14.93±4.18)d、(5.96±2.02)d和(13.25±1.68)d(前者為觀察組,后者為對照組)。明顯是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及對照組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7.5%、20%。兩兩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重度痔瘡的患者采用PPH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外剝內扎術,并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手術方便、簡單,可在臨床上推廣運用。
【關鍵詞】PPH;外剝內扎術;重度痔瘡;效果觀察;術后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249【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035-01
痔瘡是肛門部位的一種特殊疾病,現代人痔瘡發病率較高,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種,其誘因復雜,目前已知便秘、長期久坐/久站、長期使用刺激性食物、飲酒等因素均可促進痔瘡形成,給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痛苦[1]。重癥痔瘡患者藥物保守治療有限,多需要手術治療,其中PPH與外剝內扎術臨床應用較多,為進一步探明其臨床療效,選 2017-2至2018-12間,到院內開展治療的度痔瘡患者,共80分,隨便分成觀察組( PPH 治療)、對照組(外剝內扎術),各40例。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后的情況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 2017-2至2018-12間,到院內開展治療的度痔瘡患者,共80分,隨便分成觀察組( PPH 治療)、對照組(外剝內扎術),各40例。兩組患者均符合《痔診治暫行標準》[2]中關于重度痔瘡(Ⅲ~Ⅳ期痔瘡)診斷標準。納入標準:Ⅲ~Ⅳ期痔瘡;符合手術指征;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肛門直腸手術史者;非重度痔瘡者;凝血功能障礙者;不能耐受手術者等。
兩組患者的一般線性資料方面,如性別、平均年齡、病程等,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所得出的數據可進行兩兩對比。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 PPH 治療:實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采用腰麻,采用PPH對齒狀線上3cm和4cm、腸粘膜的3點和9點處進行荷包縫合后,縫合至黏膜下層,收緊荷包線,旋緊PPH,激發后,壓迫保持30秒,松開PPH,檢查有無出血,出血者縫合止血,徹底沖洗創面,術畢。
對照組采用外剝內扎術:麻醉方式、消毒鋪巾同觀察組,擴張肛門后;組織鉗提起外痔,作“V”形切口,切除;雙重結扎并切除內痔,術后沖洗同觀察組。兩組患者術后均口服抗生素抗感染。
1.3 觀察指標 主要指標包括兩組患者手術、創面愈合、住院時間,以及手術中患者的出血量。并在手術之后,觀察兩組患者手術之后的并發癥。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所選用軟件為SPSS 22.0。通過平方根±標準差來進行數據計量分析,卡方檢驗進行數據計數分析,用t檢驗來開展數據對比,若p小于0.05,則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價值。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手術及術后指標監測 觀察組手術時間、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并發癥情況監測 觀察組共有3例患者出現了并發癥,分別為切口滲血、切口愈合不良、肛緣水腫,發病率為7.5%;而對照組出現了8例并發癥,分別為肛緣水腫和切口愈合不良各2例、切口滲血3例、大便帶血1例,發病率為20%,兩組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痔瘡發病在早期可見肛門四周有腫脹的情況,但疼痛并不明顯,部分內痔或混合痔患者可出現點滴性便血癥狀,而外痔患者則存在肛周墜脹表現,患者較容易忽視病情。隨著病情進展,痔瘡患者可出現痔塊脫出、疼痛、瘙癢、腫脹癥狀,部分晚期痔瘡伴有肛周分泌物增多表現,但此時患者多發展為重癥痔瘡,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多數患者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痔瘡的臨床療效較為可靠,但是當前術式較多,需進一步探明不同術式的臨床療效。傳統外剝內扎術的臨床應用較多,但是手術操作要求較高,雖然可以保留部分的肛墊,但是術后肛門狹窄發生率較高,術后患者恢復時間也較長,因而肛腸領域開始探索新的術式[3]。PPH一種新型的肛腸手術吻合器,廣泛應用于各類型痔瘡手術中,通過吻合器可同時、瞬間切除內痔、痔上黏膜及黏膜下組織,并完成吻合工作,因而利用該吻合器可有效完成痔上黏膜環切術治療[4]。PPH治療重度痔瘡相關文獻報道顯示,其治療效果可靠,術后患者肛管直腸恢復到正常水平,較外剝內扎術操作更為簡單、安全,術后效果更好[5]。本次研究也發現,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創面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20.25±8.96)min和(30.04±7.69)min、(7.26±1.36)ml和(15.63±2.39)ml、(7.28±1.63)d和(14.93±4.18)d、(5.96±2.02)d和(13.25±1.68)d(前者為觀察組,后者為對照組)。明顯是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及對照組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7.5%、20%。兩兩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從這里可以看出,對于重度痔瘡的患者而言,采用PPH治療,其效果明顯優于外剝內扎術,而且并發癥發生率低,手術操作簡單,可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謝浩亮, 余棟栽.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對重度痔瘡患者疼痛應激與肛腸動力學的影響觀察[J]. 安徽醫藥, 2018, 22(10):1929-1932.
[2]高建恩, 張侶, 鄧志灝, 等.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加消痔靈注射配合外剝內扎術治療重度混合痔189例[J]. 中日友好醫院學報, 2016, 30(5):286-289.
[3]鄧明, 袁海濤.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與外剝內扎手術治療環狀混合痔的效果及安全性差異[J]. 安徽醫藥, 2016, 20(1):150-151.
[4]荀紹山, 曾莉, 閻趙飛. PPH術聯合肛瘺切除術治療混合痔合并低位單純性肛瘺臨床研究[J]. 河北醫藥, 2016, 38(14):2197-2199.
[5]馬寶珠, 李春雨. PPH聯合直腸黏膜折疊術治療混合痔合并直腸黏膜脫垂的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17, 20(8):66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