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學


【摘 要】目的:研究產前產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情況的影響。方法:選擇初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對象,并采用“電腦隨機法”將100例初產婦進行分組,主要包括兩組,其中觀察組、實施產前產后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分析兩組母乳分泌及喂養情況。結果:觀察組初產婦產后泌乳時間24-48h占比最高,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初產婦母乳喂養情況較對照組指標更有優勢P<0.05。結論:產前產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研究。
【關鍵詞】產前產后護理;初產婦;母乳分泌;喂養情況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41-01
母乳作為新生兒的營養必需品,在新生兒的生長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最安全、最完整和最天然的食物,母乳具有較高營養,富含新生兒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抗體,對保證新生兒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故此,臨床倡導以母乳喂養為新生兒最佳喂養方式。本研究對所有初產婦實施分析,并對其各項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文。
1 資料/方法
1.1 基線資料 研究對象為 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初產婦,根據“電腦隨機法”作為分組原則,分為2組(觀察組50例與對照組50例)。
觀察組-年齡范圍在23歲至34歲,中位年齡為(28.59±1.64)歲;分娩方式:陰道分娩28例、剖宮產22例。
對照組-年齡范圍在24歲至34歲,中位年齡為(29.05±1.57)歲;分娩方式:陰道分娩29例、剖宮產21例。
2組初產婦的性別、年齡等各項資料對比,兩者間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來表達,表示能夠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方法 護理內容: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方法 護理內容:觀察組實施產前產后護理,護理內容:①產前護理:對每位初產婦進行有關母乳喂養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比如乳房正確護理方式、喂養時間和次數、母乳喂養的優勢、喂養姿勢和技巧,使初產婦能夠對母乳喂養知識有充分了解,激發其母乳喂養意愿,消除顧慮,樹立喂養自信心,并指導初產婦在產前保證充分休息和營養膳食[2]。②產后護理:新生兒于產后半小時、一小時內吸吮乳房,使產婦能夠適宜吸吮反射,有利于刺激泌乳;新生兒禁用奶瓶,在哺乳前不進行喂食;指導產婦正確乳房護理、哺乳以及擠奶方式,每日熱敷雙乳,時間為10分鐘、溫度維持在40-45攝氏度,進而對產婦的泌乳反射產生刺激,同時對乳房進行按摩,時間為5分鐘。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組、對照組兩組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6.0軟件分析所有“觀察指標”,其中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卡方檢驗,檢驗結果以P<0.05表明兩者間存在差異,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對比2組母乳分泌情況 觀察組初產婦產后泌乳時間<24h占比12.00%、24-48h占比48.00%、48-72h占比32.00%、>72h占比8.00%,其中24-48h占比最高,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比較兩組喂養情況 觀察組初產婦母乳喂養占比90.00%、混合喂養占比6.00%、人工喂養占比4.00%,母乳喂養情況較對照組指標更有優勢P<0.05。如表2:
3 討論
分娩作為女性必經且特殊的生理過程,尤其對于初產婦來說,其缺乏分娩經驗,且對母乳喂養知識不足,易導致其母乳喂養效果降低,而上述因素均可對新生兒的成長發育造成影響。故此,需加強初產婦產前產后的護理干預,使其能夠正確認知母乳喂養,克服內心恐懼,樹立喂養信心[3]。在本研究中,產前通過為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相關知識,使其能夠消除顧慮,正確對待母乳喂養;產后給予產婦乳房護理、指導正確母乳喂養方式,使初產婦能夠提高母乳喂養效果,同時能夠早期泌乳,提高母乳喂養率。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初產婦產后泌乳時間<24h占比12.00%、24-48h占比48.00%、48-72h占比32.00%、>72h占比8.00%,其中24-48h占比最高,P<0.05,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初產婦母乳喂養占比90.00%、混合喂養占比6.00%、人工喂養占比4.00%,母乳喂養情況較對照組指標更有優勢P<0.05。
綜上所述,產前產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分泌及喂養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1]宋亞琴, 徐惠英, 馮桂蘭. 產前護理干預對于高危妊娠初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32(3):248-251.
[2]梁文化, 杜娟, 徐來,等. 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優質護理對初產婦產后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響研究[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7, 44(2):304-306.
[3]杜小雅. 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自我護理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7, 14(18):2789-2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