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 陳茂林
【摘 要】目的:分析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5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一般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記錄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情況,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結果:在疼痛評分方面,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NRS評分明顯更好(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不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在并發癥方面,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率明顯更低(P<0.05)。結論: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模式,患者疼痛感輕,安全可靠,更令患者滿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模式;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護理;應用方法;效果
【中圖分類號】 R36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77-01
子宮內膜異位癥在臨床較為常見,子宮內膜正常情況下在子宮體腔面位置生長,某種情況下,會生長在子宮肌層和子宮腔以外位置,產生子宮內膜異位癥[1]。當前臨床上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方面以腹腔鏡手術方式為主,但是腹腔鏡手術下會給患者造成較大創傷,患者術后疼痛感強烈,容易有并發癥出現,對患者預后造成干擾和影響。本文選擇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50例進行研究,分析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模式的方法和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0例患者,均符合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標準,排除其他因素干擾,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25例,最小年齡33歲,最大年齡45歲,平均(39.4±1.6)歲,觀察組患者25例,年齡34-45歲,平均(39.2±1.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等方面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一般護理方式,結合患者病情遵醫囑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1)循證問題,患者術后存在較為明顯疼痛感,為了使患者臨床表現得到緩解和改善,可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提出例中國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理論支撐,明確護理原則,將現代護理技術與傳統中醫護理技術相結合,提高臨床護理有效性;(2)循證支持,根據中醫理論,人體為一個有機整體,結構上相互聯系,功能上彼此協調,因此,做好患者心情和情緒護理,控制患者飲食,合理選擇給藥時間,在患者疾病的治療和康復方面發揮重要價值和作用;(3)循證觀察,根據循證采集的信息以及患者實際情況,護理中做好患者心格特征觀察,盡量讓患者維持良好心態,疼痛強烈患者給予藥物輔助治療,緩解患者疼痛。飲食在患者疾病恢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必須要給予科學合理飲食指導。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情況,使用NRS(數字評分法)評價,0-10級,10級最為疼痛。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使用護理滿意度自制量表,0-100分,100分最為滿意。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NRS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NRS評分均得到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NRS評分明顯更好(P<0.05),具體情況見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 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分別(83.5±4.6)、(95.1±3.7),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不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 對照組患者心率過快、傷口感染、傷口疼痛患者分別2例、2例、1例,并發癥發生率20.0%,觀察組患者僅1例出現傷口疼痛,并發癥率5.0%,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率明顯更低(P<0.05)。
3 討論
臨床上在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疾病的診斷方面,針對存在剖宮產史,月經期間腹壁切口瘢痕疼痛,存在腫塊和結節,月經過后腫塊縮小,疼痛減輕患者,首先需要檢查患者是否存在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剖宮產后并發癥的一種,在剖宮產術后2-4年較為常見,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率有明顯增大[2]。針對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不僅要給予相應治療措施,同時還需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相應護理干預措施,減輕患者疼痛,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以往的護理模式很難滿足患者護理需要,循證護理模式能夠與中醫護理相結合,給予患者綜合性指導干預。
循證護理堅持科學、準確、合理性原則,結合臨床護理經驗以及實踐研究,針對患者具體病情給予相對應護理。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患者術后存在明顯疼痛,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身心傷害,必須要給予科學合理護理,實現對患者各項臨床癥狀的有效緩解,取得理想治療效果。循證護理在實際應用中結合中醫護理理念,開展循證護理工作[3]。中醫護理匯總重視人體完整性以及人體與自然關系,認為患者疾病與心理、情感、飲食和用藥時間等密切相關,在具體護理過程中,必須要做好患者心情的調節,控制飲食,合理確定用藥時間,與各項中醫護理基礎相結合,實現對患者病情的有效調節和改善,取得理想效果。
本次研究表明,在疼痛評分方面,兩組患者護理前NRS評分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NRS評分均得到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NRS評分明顯更好(P<0.05);在護理滿意度方面,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不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在并發癥方面,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率明顯更低(P<0.05)。
綜上所述,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模式,患者疼痛感輕,安全可靠,更令患者滿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春瑜,肖彬. 剖宮產術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圍術期護理[J]. 湖北醫藥學院學報. 2017,36(1):84-86.
[2]彭聰華. 循證護理模式在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 20(12):117-119.
[3]陳小莉,王明明,付麗群. 循證護理在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醫學創新. 2017, 14(1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