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產后缺乳臨床護理當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2016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所有產后缺乳患者當中隨機選取按數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各46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作為本次臨床試驗研究的觀察與分析對象,對照組的46例患者實施常規西醫護理,觀察組的46例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開始泌乳時間、母乳喂養率以及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從泌乳時間來看,觀察組患者的開始泌乳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從母乳喂養率來看,觀察組患者的母乳喂養率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式對產后缺乳患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產后開始泌乳的時間,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平均泌乳量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可以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產后缺乳;中西醫結合護理;平均泌乳量
【中圖分類號】 R248.3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78-01
產后缺乳指的是產婦在哺乳期內的乳汁很少或者沒有乳汁,在近幾年來不斷普及母乳喂養的今天,產婦產后缺乳對嬰兒的母乳喂養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也無法滿足嬰兒母乳喂養的需要[1]。為了改善產后缺乳的情況,需要對產婦進行相關的護理干預,本文選取2016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間的92例產后缺乳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西醫護理和中西醫結合護理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簡要的探究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6年11月到2018年11月期間本院收治的所有產后缺乳患者當中隨機選取按數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各46例的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作為本次臨床試驗研究的觀察與分析對象,在對照組的46例患者當中,初產婦有26例,經產婦有20例,經陰道分娩的有31例,剖宮產的有15例,年齡在23-38歲之間,平均(32.34±5.46)歲;在觀察組的46例患者當中,初產婦有25例,經產婦有21例,經陰道分娩的有32例,剖宮產的有14例,年齡在24-37歲之間,平均(31.95±5.63)歲。兩組患者均對本次臨床試驗研究知情同意,兩組患者在產次、分娩方式和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方面的對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的46例患者實施常規西醫護理,具體內容如下:一是產前護理, 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關于母乳喂養的相關健康知識手冊,詳細、耐心的回答患者提出的疑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和負性情緒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對患者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和干預;對患者實施正確的喂養姿勢和技巧指導,讓患者提前采用硅膠嬰兒進行訓練;對患者的產前飲食和營養進行干預,保證患者能夠攝入足夠的營養。二是產后護理。在患者分娩后的30-60分鐘時間內,護理人員要將新生兒抱至患者胸前,并幫助新生兒吮吸乳頭,加快促進患者乳頭的早分泌,除了必要情況之外,盡量讓新生兒和患者在一起,培養母嬰之間的感情。三是飲食護理干預,患者產后乳汁的分泌與患者產后的飲食和營養攝入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產后需要及時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干預,讓患者進食容易消化、營養豐富、低鹽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進食雞湯、豬蹄湯、鯽魚湯等促乳食物。四是心理護理,在患者分娩后,受到體內激素大幅度下降的影響,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和情緒進行詳細觀察,主動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緩解和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并告知患者的家屬要多關心和陪伴患者。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的46例患者實施中西醫結合護理,其中西醫護理方式如上述對照組所示,中醫護理方式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首先,可以給予患者中藥熱敷,采用王不留行、路路通、漏蘆和通草等加水煎煮后,用無菌紗布進行乳房熱敷。其次,護理人員可以對患者進行耳穴貼敷,具體是選取患者的乳、胸以及內分泌等穴位,然后對這些穴位進行貼敷的同時輔之以適度的按摩。第三,對患者的乳房進行按摩,按摩前選取患者的乳根穴、乳中穴以及膻中穴等穴位,并對這些穴位進行有規律的按摩,每天按摩三次,每次按摩持續大約30分鐘,按摩時,力度以患者的乳房不感酸痛為宜。另外,對于氣血虛型患者,除了上述三個主穴位之外,可以加對患者的足三里進行補法按摩;對于肝郁氣滯型患者,采用周榮用瀉法進行膻中穴、少澤穴、內關穴和中府穴的按摩。第四,采用中醫食療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的具體證型給予辨證食補療法,其中對于氣血虛型患者,建議和鼓勵這類型患者多進食母雞、鱔魚、乳鴿、豬蹄、紅棗和花生米等,其中活鯽魚可以加入適當的當歸、黨參、木通、黃芪等進行燉湯,每日食用2次。對于肝郁氣滯型患者,建議和鼓勵患者多食用羊心、蜂蜜、烏雞、紅糖,并可以在烏雞、羊心等當中加入王不留行、柴胡、當歸和漏蘆等燉湯,每日食用2次[2]。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的開始泌乳時間、母乳喂養率和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x±s)用 t值進行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值進行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開始泌乳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觀察組患者的母乳喂養率明顯多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如表1所示。
3 結論
從上述結果中可以明顯的看出,與常規西醫護理相比,中西醫結合護理的開始泌乳時間、母乳喂養率以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與同類研究中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致[3]。
總之,采用中西醫結合護理方式對產后缺乳患者進行護理,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產后開始泌乳的時間,改善和提高患者的平均泌乳量及護理滿意度評分,可以在臨床中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魏凌.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產后缺乳的護理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0):1896-1897.
[2]朱斌相.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產后缺乳的影響[J].新中醫,2015,47(1):246-247.
[3]孫平秀.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乳汁分泌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