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紅梅
【摘 要】目的:探究改良胃腸減壓與保留灌腸護理在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應用數字隨機法抽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即常規組、研究組,各35例。研究組使用改良胃腸減壓與保留灌腸護理,常規組使用傳統胃腸減壓及中藥保留灌腸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療效指標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7.14%顯著高于常規組77.14%,P<0.05,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改良胃腸減壓與保留灌腸護理在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推廣。
【關鍵詞】改良胃腸減壓;保留灌腸護理;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3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173-01
急性胰腺炎(AP)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常見急腹癥,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需要對其進行治療及護理[1]。為研究改良胃腸減壓與保留灌腸護理在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抽取70例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將具體情況作如下介紹。
1 一般資料與護理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0例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兩組,即常規組35例,研究組35例。常規組患者中有男18例,女17例;年齡為19~46歲,平均(33.68±1.41)歲;病程13~22天,平均(17.38±2.54)天。研究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6例;年齡為19~47歲,平均(33.65±1.46)歲;病程13~22天,平均(17.38±2.54)天。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可實施對比。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入選患者均在本院確證為急性胰腺炎,且病情較重;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③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④患者出現腸管擴張、腹腔壓力加強、胃腸脹氣等癥狀;⑤患者器官功能時間低于48h。
排除標準:①患有精神疾病或意識不清醒者者;②有嚴重的心臟疾病與肝腎疾病的患者;③排除對藥物存在過敏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⑤消化道完全梗阻或出血者。
1.3 方法 研究組使用改良式減壓裝置及中藥保留灌腸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插入腸梗阻導管,然后根據醫囑后為其連接導管和負壓吸引器以便于為腸胃減壓,讓患者每2h使用50ml健胃清腸劑,在每次用藥前護理人員應使用蒸餾水清洗導管。改良后中藥保留灌腸的操作方法是:護理人員可以將潤滑后的胃管從患者肛門處插入約60cm,再協助患者呈右側臥式,將導管繼續插入15cm左右,此時使用恒溫器將300ml灌腸藥液(主要有檳榔、木香及大黃)灌入患者大腸內,再輔助患者呈抱膝臥位,保持30min。
常規組使用傳統胃腸減壓及保留灌腸護理:護理人員將胃管開口端直接與負壓引流瓶相連接以此減壓,同時注意在鼻飼以及傾倒引流液時要將引流瓶斷開。在進行中藥保留灌腸護理時的操作方法與研究組操作基本一致,護理人員協助患者呈左側臥位,幫助其抬高其臀部約15cm,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灌腸藥液(與研究組一致)連接肛管為其灌腸,在插入直腸15cm后進行推注。
1.4 觀察指標 (1)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療效指標,以血淀粉酶異常時間及血內毒素異常時間判定;(2)采用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值為0—100分,60分以下為差,60—80分為良,80—100分為優,總護理滿意度=(優+良)/例數*100%。
1.5 數據統計分析 本文數據均以SPSS19.0處理,使用[n(%)]做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使用(x±s)作為計量資料,t檢驗,P<0.05時提示有差差異性。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療效指標 研究組患者血淀粉酶異常時間、血內毒素異常時間為(6.37±1.27)天、(7.24±1.38)天,常規組患者血淀粉酶異常時間、血內毒素異常時間為(9.78±1.55)天、(11.57±1.89)天,研究組患者療效指標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由表1可知,研究組患者的總護理滿意度為97.14%顯著高于常規組77.14%,P<0.05,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相關資料顯示,大約80%的急性水腫性胰腺炎患者癥狀較輕,可以使用藥物治療,但也有10%以上的患者癥狀較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2]。其具有病程進展速度快且重癥患者病情較兇險,在治療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是當前外科中較為棘手的疾病。急性胰腺炎重癥患者在麻痹性腸梗阻會有腹壓高、排氣排便困難的情況,當前在臨床治療時一般選擇腸胃減壓術減輕患者胃腸道壓力。但傳統的胃腸減壓術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患者腸梗阻后產生的大量積氣積液無法排出,而改良胃腸減壓與中藥保留灌腸不僅能夠減緩患者的痛苦,還能有效排除患者胃腸道中的積氣積液。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療效指標血淀粉酶異常時間及血內毒素異常時間均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且其護理滿意度97.14%顯著高于常規組77.14%(P<0.05)。
綜上,改良胃腸減壓與保留灌腸護理在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中療效較佳,能夠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劉喜鳳.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的改良胃腸減壓及保留灌腸護理[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8):2268-2270.
[2]唐銳,汪佳明,王穎.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的改良胃腸減壓及保留灌腸護理[J].護理學報,2016,23(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