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

【摘 要】目的:探究中醫(yī)掛線配合中藥熏洗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方法: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復雜性肛瘺患者納入觀察對象,共78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9例患者,給予對照組應用單純中醫(yī)掛線治療,給予觀察組在中醫(yī)掛線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藥熏洗治療,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4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4.62%);觀察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P<0.05)。結論:臨床對復雜性肛瘺應用中醫(yī)掛線配合中藥熏洗治,能夠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減輕患者痛苦,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醫(yī)掛線;中藥熏洗;復雜性肛瘺
【中圖分類號】 R26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03-01
肛痿是一種人體直腸與肛管其周圍膿腫組織在破裂后形成的一種并發(fā)癥,復發(fā)率高,病程較長,后遺癥發(fā)生率較高[1]。為了探究中醫(yī)掛線配合中藥熏洗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復雜性肛瘺患者納入觀察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復雜性肛瘺患者納入觀察對象,共78例患者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39例患者,給予對照組應用單純中醫(yī)掛線治療,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分布于22-58歲,平均(41.32±4.25)歲,病程分布范圍為:6個月-9個月,平均病程(7.6±0.2)個月;給予觀察組在中醫(yī)掛線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藥熏洗治療,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9例,患者年齡分布于20-60歲,平均(42.55±4.78)歲,病程分布范圍為:5個月-9個月,平均病程(6.7±0.4)個月;將參與本次研究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臨床基本資料進行對比,其數據性差異無一般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應用單純中醫(yī)掛線治療,術前1天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灌腸及備皮操作,局部麻醉后美蘭染色,利用肛門鏡檢查患者肛管走向,肛痿內口與括約肌的位置關系,指導患者保持膝胸位體位,對患者會陰部行正常消毒鋪巾,作2cmV型放射切口于患者肛緣外側,將探針通過切口置入內口部位,完全置入后將黏膜與黏膜下層組織及括約肌組織內口切開并完全切除,刮除原發(fā)性感染病灶組織,將探針拔出后清理痿管內壞死組織并利用生理鹽水持續(xù)沖洗,清理完畢用油紗布覆蓋并用膠布固定,待切口愈合拆除引流管;
及給予觀察組在中醫(yī)掛線治療的基礎上增加中藥熏洗治療,其中,中醫(yī)掛線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在此基礎上增加中藥熏洗治療,方藥選擇:黃柏15g、連翹15g、蒲公英30g、金銀花30g、馬齒莧30g、白礬10g、秦艽20g、制沒藥20g、芒硝40g、將上述方藥置入熱水中浸泡20min取出,再熬制30min,30min結束待其冷卻至50℃左右指導患者進行坐浴治療,每次坐浴時間30min,3次/月,每次熏洗需在排便后進行,熏洗持續(xù)至創(chuàng)面愈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2]。其中臨床治療效果主要分為治愈、好轉及無效指標作為判定標準:治愈:患者肛痿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治療后無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好轉:患者肛痿等臨床癥狀好有好轉,創(chuàng)面逐漸愈合,治療后出現少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無效:患者肛痿等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有惡化趨勢。總有效率=(治愈患者數+好轉患者數)/總患者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實驗記錄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檢驗值為x2,表示為%,計量資料檢驗值為t,表示為均值標準差,P<0.05代表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44%,對照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84.62%,兩組數據對比(P<0.05)。見下表1:
2.2 對比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P<0.05),見下表2:
3 討論
臨床中對于復雜性肛痿主要采用手術方法治療,其具有病灶清除徹底,對患者肛門傷害輕,能夠完好的對患者肛門生理功能及形態(tài)進行保留。中醫(yī)掛線治療慢性切割手術,其利用橡皮筋的彈性張力切割括約肌病灶組織,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對患者局部血管壁的供血能力完整保留,但是該方法容易出現括約肌粘連及離斷現象,而在中醫(yī)掛線的基礎上再進行中藥熏洗,能夠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清熱燥濕及祛風止痛的效果,對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消腫散淤、止痛生肌具有重要作用[3]。結合根據本次實驗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7.4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84.62%);觀察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合時間及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對比(P<0.05)。
綜上,臨床對復雜性肛瘺應用中醫(yī)掛線配合中藥熏洗治,能夠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恢復時間,減輕患者痛苦,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岳朝馳,楊向東,陳小朝.中藥熏洗與中醫(yī)掛線聯合治療復雜性肛瘺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17,(10).
[2]郭方飛.中醫(yī)掛線配合中藥熏洗治療復雜性肛瘺的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56):112-112.
[3]張亞鋒 杜文武 陳偉.內口黏膜瓣推移修補瘺道部分剝除治療高位肛瘺的療效評價.[J]《西部醫(yī)學》2017年 第10期 1450-14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