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榮鵬 朱浩
【摘 要】目的:分析肱骨干骨折術后萎縮性骨不連治療中應用鋼板聯合皮質外骨橋技術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對象是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干骨折術后萎縮性骨不連的患者,應用雙色球法分為兩組,各23例,觀察組行鋼板聯合皮質外骨橋技術治療,對照組行常規的固定技術,觀察兩組的術后愈合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相比較,有著更短的骨折愈合時間,而且患肢縮短長度更短,兩組對比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肱骨干骨折術后萎縮性骨不連的治療中,鋼板聯合皮質外骨橋技術有著較好的應用效果,骨折斷端穩定性強,成骨和重建效果好,所以能縮短骨折愈合時間,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鋼板;皮質外骨橋技術;肱骨干骨折;萎縮性骨不連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13-02
肱骨干骨折患者術后嚴重的并發癥就是萎縮性骨不連,約有5-10%的發生率,與完全游離碎骨、過度剝離骨折端骨膜、周圍軟組織受損嚴重等有關,其主要表現是成骨不良、生物學活性弱、斷端供血不佳,會影響力學穩定性[1]。盡管在臨床治療中會利用植骨提升生物學活性,但效果依然不理想,本次我院將手術方法進行改進,將鋼板和皮質外骨橋技術聯合使用并進行了深入研究,現將詳情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篩選2015年6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肱骨干骨折術后萎縮性骨不連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組時使用雙色球法,觀察組(n=23):男患13:10,年齡段25-62歲,均值(43.65±5.21)歲,其中11例右側、12例左側,6例開放性骨折、17例閉合性骨折;對照組(n=23):男患14:9,年齡段23-63歲,均值(43.72±5.17)歲,其中12例右側、11例左側,5例開放性骨折、18例閉合性骨折。兩組患者以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此次研究;所有患者知道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書面同意書。
1.2 方法
1.2.1 觀察組 應用鋼板聯合皮質外骨橋技術,術中行全麻,入路為原手術切口,如果是后側入路保護好肱三頭肌外側和長頭之間的橈神經,如果是前外側入路找尋出遠端肱橈肌和肱肌間的橈神經,做逆行游離和保護;將原有固定物取出,再把斷端增生硬化骨質、無效骨痂去除,使用小刮匙或電鉆將骨折兩端骨腔疏通;取患者髂嵴前1/3段,切成長度為5-7cm、寬度與肱骨干直徑一致的骨板,保留內骨板、松質骨豐富,保留外骨板的兩面皮質骨和髂嵴;骨折端復位,再使用鎖定加壓鋼板加壓固定,避免留有連接縫,鋼板要足夠長,保證遠近端的固定螺釘最少3-4枚,斷端兩側的皮質骨孔最少8個;橫跨肱骨斷端皮質和折線,把內骨板的松質骨面向內貼合,放置時與鋼板保持90°角,使用2枚螺釘固定,在斷端周圍和殘留縫隙中填充剩余的自體松質骨;于取骨處和切口處留置引流管,之后逐層關閉切口。
1.2.2 對照組 應用常規固定技術,術中行全麻,入路為原手術切口,保護好橈神經,逐層切開直至骨折端露出,取出原固定物,再把骨折端瘢痕結締組織去除,取患者對側髂骨,削成骨條在骨缺損區植骨,靠攏骨折兩端,在肱骨外側放置鎖定鋼板,骨折線上下分別至少4枚螺釘固定,在于骨折周圍、骨折間隙植入髂骨骨粒,最后沖洗、止血、縫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指標包括術后骨折愈合時間、患肢縮短長度。
1.4 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記錄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值±平方差代表,t檢驗組間比較,P<0.05表示組間差異較大,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患肢縮短長度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呈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部分肱骨干骨折患者術后會出現萎縮性骨不連狀況,特別是二次或多次手術者,更容易出現骨量丟失、供血不足等問題,也就增加了萎縮性骨不連的發生率,由于骨強度低、骨質疏松,鋼板固定中會降低螺釘的把持力,易出現松動、脫離等情況,同時因為患者成骨能力差,單純的加強固定難以促進愈合,所以要在鋼板固定的同時,進行植骨,以激活骨細胞、增加成骨活性,自體骨富含大量骨形態發生蛋白和生長因子,是最好的選擇[2]。
傳統方法是在骨缺損、骨不連位置填充自體骨骨條或骨粒,但固定性較差,術后沖洗、引流、縫合等易造成流失,降低植骨效果;而皮質外骨橋技術中,應用髂骨板橫跨在斷端兩側,松質骨豐富的一面緊密貼合肱骨側壁,能在斷端附近集聚大量骨形態發生蛋白和生長因子,提升誘導成骨效果,愈合后骨板可以和骨斷端合二為一;另外,因為髂骨板兩面的皮質有著力學強度,能參與到骨折斷端受力中,能增強支撐效果,斷端穩定性更強[3]。
本次研究中,行鋼板聯合皮質外骨橋技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162.18±15.05)、患肢縮短長度為(2.03±0.16),均短于常規鋼板固定的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呈現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鋼板聯合皮質外骨橋技術與常規技術相比較,骨折更快愈合。
綜上所述,治療肱骨干骨折術后萎縮性骨不連鋼板聯合皮質外骨橋技術優勢較大,有助于成骨和重建,促進骨折端愈合。
參考文獻
[1]王永琨, 陳昊, 黃燕. 雙鋼板聯合自體植骨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骨不連[J]. 實用骨科雜志, 2017, 23(3):263-264.
[2]陳宇翔, 李建濤, 婁盛涵,等. 雙鋼板結合自體骨移植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無菌性骨不連的療效觀察[J].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7, 38(3):213-216.
[3]鄒運璇, 朱永展, 吳峰,等. 更換髓內釘與附加鋼板治療股骨干骨折術后骨不連的療效比較[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 2016, 31(8):85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