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譯宏 俞麗娜



【摘 要】目的:通過對上海市閔行區(qū)顓橋鎮(zhèn)及莘莊工業(yè)區(qū)長護險申請居家老人評估情況分析,為后期長護險的推進普及提供依據。方法:以該社區(qū)范圍符合申請長護險評估條件(具有本市戶口,60周歲及以上,參加醫(yī)療保險的居家老人)并于本地區(qū)事務受理中心提交申請的1047位居家老人為研究對象,進行上門評估。結果:參與研究的居家老人評估等級與年齡呈正相關,與性別無關,建議每年重新評估,以社區(qū)護理服務為依托,推動長期護理保險的推廣[1]。
【關鍵詞】長期護理保險;護理評估;居家老人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home care insuran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health assessment situation of home-based elderly in Zhuanqiao town and Xinzhuang industrial district of Minhang District, Shanghi. Methodology:1047 senior applicants of long-term home care insurance were adopted as research objects. Health assessments were conducted by means of on-site visits. Results:Healthy grade is in positive accordance with age, while uncorrelated to gender. It is suggested to implement yearly re-assessment on elder health situations, urg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home care insurance on the ground of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1].
Key words:long-term home care insurance; nursing assessment; the elderly
【中圖分類號】 R71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56-01
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以基本醫(yī)療保險為依托,適用于本市60周歲及以上,經過老年人照護統(tǒng)一需求評估鑒定,失能等級大于二級的老年居民[2]。2017年1月1日,《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辦法》于徐匯區(qū)、普陀區(qū)、金山區(qū)率先展開試點;2018年1月1日,上海全市各區(qū)全面推廣長期護理保險(下文簡稱長護險)試點工作,由定點評估機構對申請者進行老年照護需求等級評估 [3]。
受閔行區(qū)衛(wèi)計委的委托,顓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選派部分醫(yī)生、護士參加“上海市老年人照護統(tǒng)一需求評估員培訓”,取得合格證書,對社區(qū)居家申請長護險的老人進行上門評估。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針對上海市閔行區(qū)顓橋鎮(zhèn)及莘莊工業(yè)區(qū)符合申請長護險評估條件(具有本市戶口,60周歲及以上,參加醫(yī)療保險的居家老人)并自愿到本地區(qū)事務受理中心提出申請需要評估的1047位居家老人,進行上門評估。
1.2 ?研究方法 根據長護險審核規(guī)程,提出長護險申請的居家老人到社區(qū)事務受理中心登記,提交資料(身份證及醫(yī)保卡),社區(qū)事務受理中心核實通過后,移交至顓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采取評估人員上門評估與集體評審小組評審討論相結合的流程,對評估對象的基本信息進行核實并提前預約時間后,指派經過統(tǒng)一培訓,具有評估員合格證的A類+B類評估員(或2名B類評估員)實地上門。
1.3 ?研究工具 以“上海市老年人照護統(tǒng)一需求評估調查表”為度量工具,主要維度包括:居家信息(24項)、基本項目(35項)、總體狀況(5項)疾病信息等多個角度,逐一進行客觀評估,評估結果輸入“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評估信息管理系統(tǒng)”,由系統(tǒng)預設的評估標準計分方式計算評估分值,初步確定其所對應的照護等級,再組織集體評審小組(3人及以上)評審討論,取得照護等級評審意見后,形成評估報告,評估機構負責人簽字蓋章,最終確定評估等級。
1.4 數據統(tǒng)計 為確保數據統(tǒng)計的質量,評估結束后,要求評估員進行自查,再輸入“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評估信息管理系統(tǒng)”,自動生成初步對應的照護等級,集體評審小組對該樣本進行討論分析,必要時對該調查對象采取二次上訪、回訪,以保證數據的客觀性、真實性、準確性。
2 數據與結果
2.1 樣本背景 本次研究的1047位居家老人中,男性比例為40.88%,女性為59.12%,其中占比最高的年齡段為81-90歲,其次為71-80歲區(qū)間,如表1所示。受訪對象平均年齡為81.28歲,其中男性為80.02歲,女性為82.14歲。
2.2 評估等級總體分布 評估等級分0--6級,0-1級不享受長護險,大于等于2級可享受長護險的上門護理項目及醫(yī)保補貼,4級及以上可享受養(yǎng)老機構服務。
2018年度參與顓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上門測評的居家老人照護等級評估情況如圖2所示。所有樣本中,0~6級的分布比例分別為3%、3%、9%、11%、19%、27%、28%。根據本市長護險相關政策規(guī)定,可申請居家上門社區(qū)護理并享受醫(yī)保補貼的老人照護等級不應低于2級,享受養(yǎng)老機構服務標準為不低于4級。由此可以得出,本次研究的測評老人中,93%失能等級大于等于2級,72%大于等于4級。
2.3 評估等級與年齡相關度 對測評老人按照年齡區(qū)間進行劃分,以不同評估等級結果在該組樣本人數中所占比例為比較基準,可得出各年齡段評估等級人數占比情況,如圖2所示。
其中,評估等級0級占比在0%~8%之間,1級為0%~5%,而高失能等級(5、6級)的老人相對最多,5級占比在20%~50%之間,6級為27%~50%。
根據《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各年齡段享受長護險照護需求的老人占比如表2所示。其中,高失能等級比例隨著年齡段的增長而明顯增大。
2.4 評估等級與性別相關度 將測評老人按照性別劃分為兩組,考慮到樣本基數中男女比例的差異,以不同評估等級結果在該組樣本人數中所占比例為比較基準,可分別得出評估等級人數占比情況,如圖3所示。兩組數據均表明高失能等級的老人比例明顯高于低等級,0、1級老人占比均在3%~4%之間,5、6級的老人占比區(qū)間為26%~29%。按照長護險評估標準,93%的男性和女性老人滿足居家上門社區(qū)護理要求,71%的女性老人、74%的男性老人達到可享受養(yǎng)老機構服務標準。
3 分析與討論
3.1 長護險評估的量化作用更顯著 根據得出的數據,評估的居家老人中超過90%均符合享受長護險待遇的標準,滿足進入養(yǎng)老機構要求的占比也較高。另一方面,評定等級與居家上門照護頻率、醫(yī)保補貼額度息息相關,因此對申請者的評估不僅充當著審核的角色,更起到了度量分化的作用,是長護險體系完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環(huán)節(jié)。
3.2 居家老人身體狀況與性別無直接關聯(lián) 2018年度顓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受理的長護險評估實例中,女性老人數量明顯高于男性,但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相同年齡區(qū)間范圍內的男性與女性老人在身心健康方面的綜合表現(xiàn)差異不大,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也呈現(xiàn)出相似的趨勢。
3.3 居家老人照護需求與年齡呈正相關 參與評估的老人中,照護等級較低、身心較為健全的比例隨著年齡的遞增而逐漸下降,這與老年身體機能的衰退、精神意識的模糊密不可分。因此,對于居家老人失能狀況的追蹤跟進具有充分的必要性,每年進行復審復查、及時更新評估結果能有效協(xié)助當地社區(qū)更好地開展對老人的照顧護理工作,同時也為長護險的全面推進打下了堅實基礎。
4 思考與建議
本次研究中,可能存在的誤差因素主要有:主觀因素,即護士在核查過程中的人為誤差;客觀因素,即該社區(qū)居家老人身心健康狀況。其中,前者又可細分為:因經驗不足導致的業(yè)務不熟練;因應用隨意而對各項指標評定過于松散。
為了有效控制并減小人為誤差,對于評估人員應定期展開培訓與考核,確保理論知識的儲備以及實踐操作的準確。同時,相應機構也應定期組織評估交流活動,促進學習統(tǒng)一標準,推動各社區(qū)長護險評估工作有序、規(guī)范進行。
參考文獻
[1]王常穎,陳多,謝春艷等.上海市某城區(qū)居家老人照護需求評估現(xiàn)狀及進展[J].中國衛(wèi)生資源,2018,21[6]:529-532.
[2]劉田靜. 上海長期護理保險的實踐研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8, 28[378]:50-52.
[3]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辦法(滬府發(fā)[2017]97號).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2344/u26aw54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