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賴琿梁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和管理對臨床用藥的影響。方法:對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9月間研究患者300例病例資料開展回顧性分析,在2017年12月前未開展抗菌藥物管理的為對照組,在2018年1月后開展藥學管理的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開展抗菌藥物管理前后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治療費用、治療頻次、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抗菌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治療頻次和治療費用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論: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開展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能夠有效降低抗菌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抗菌藥物使用率,降低患者治療費用,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978.1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3-03-287-01
抗菌藥物對微生物、病菌、病毒具有殺菌或抑菌活性的藥物,臨床應用劑型多種多樣,臨床治療應用廣泛,常見的抗菌藥物種類包括喹諾酮類、頭孢菌素類、大環內酯類、咪唑類、磺胺類等。抗菌藥物在治療各類感染性疾病中發揮了主要作用,如臨床使用不合理會導致藥品不良事件和藥源性疾病,不利于患者臨床治療[1]。我國目前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十分嚴峻,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的抗菌藥物指導原則,欲從根本上解決醫療機構抗菌藥物濫用情況[2]。本次研究對我院開展抗菌藥物管理對臨床合理用藥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治療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患者為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9月間選取的研究對象300例,其中開展抗菌藥物管理前2017年2月到2017年12月的患者150例為對照組,開展抗菌藥物管理后2018年1月到2018年9月的患者150例為觀察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67例,年齡3-75歲,平均年齡33.5歲,接受教育年限超過9年70例,接受教育年限低于9年80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84例,女性患者66例,年齡4-76歲,平均年齡34.6歲,接受教育年限超過9年69例,接受教育年限低于9年81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比較。
1.2 治療方法 開展抗菌藥物管理方法:整理資料,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及《新編藥物學》中的規定[3],利用院內信息管理系統將患者個人資料進行檢索,詳細記錄抗菌藥物的臨床使用信息,包括應用藥物的種類、用量、用法、療程、處方醫師等,利用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和費用對抗菌藥物分級管理情況進行評估;加強藥劑科管理,對藥劑科藥師和臨床醫師定期進行培訓,重點培訓抗菌藥物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掌握重點為適用人群、藥理作用、配伍禁忌等,并對相關人員的抗菌藥物點評水平進行考核,將考核成績與年度獎金及月度績效掛鉤;對抗菌藥物開展分級管理制度,根據抗菌藥物特性分為三類,包括:非限制類抗菌藥、限制類抗菌藥、特殊類抗菌藥,臨床實踐證明大范圍使用安全有效,治療費用低廉不會產生耐藥菌株為非限制類抗菌藥,臨床實踐證明使用費用較高,容易產生耐藥菌株的抗菌藥物為限制類抗菌藥,臨床應用于治療后價格昂貴并且存在較多的毒副作用,臨床使用中需要進行嚴密監控的,防止耐藥菌株的發生,相關臨床應用資料較少的抗菌藥物為特殊類抗菌藥,需要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開具處方,并經相關專家會診后才能用于患者;完善監督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藥師臨床檢查制度,根據患者對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制定相應的臨床用藥標準,每月對臨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并督促臨床醫師整改,保證抗菌藥物管理完善;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制定符合我院情況的管理辦法[4],成立抗菌藥物質量控制小組和管理小組,藥劑科主任為組長,組員包括臨床醫師、藥師、護士等,參加抗菌藥物使用手冊匯編工作,手冊內容包括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用藥注意事項、用藥臨床知識、配伍禁忌癥、給藥途徑、用藥時間等,并將手冊分發到各科室。
1.3 觀察指標 觀察在開展抗菌藥物管理前后兩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治療費用、治療頻次、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S23.0對數據開展分析,P<0.05則統計學差異顯著。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抗菌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治療費用、不良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存在差異(P<0.05)。
3 討論
抗菌藥物是指對致病菌或微生物具有殺滅和抑制作用的藥物,可分為人工合成藥物和天然抗生素,抗菌藥物在一定濃度下對患者病原體起到殺滅和抑制作用,在臨床中使用范圍較廣。臨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會導致致病菌出現耐藥菌株,引起相關不良反應,增加臨床治療難度。抗菌藥物管理對藥物管理人員加強管理,有效防止開具不合理使用藥物,提高臨床用藥合格率。本次研究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有效完善藥師臨床制度,完善抗菌藥物管理制度,監督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性,減少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發生率和不良事件發生率。對于特殊管理的抗菌藥物,應詳細了解抗菌藥物的用藥指征,經過專家會診后由具有高級職稱的醫師開具處方,減少不合理用藥情況[5]。綜上所述,抗菌藥物在臨床應用中開展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能夠有效降低抗菌藥物不良事件發生率和抗菌藥物使用率,降低患者治療費用,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瑩瑩,MTP法對我院神經內科與兒科抗菌藥物應用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34(14):1861-1862.
[2]馮衛平,抗菌藥物管理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8,5(32):74-75.
[3]張雪山,我院抗菌藥物管理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影響[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7,14(7):26-28.
[4]溫雯,淺談醫院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與管理[J],醫院管理,2015,6:277-278.
[5]張雪山,我院抗菌藥物管理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影響[J],中國合理用藥探索,2017,14(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