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爽
摘 要 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玉米黃金帶,玉米產量高、質量好,農戶種糧積極性高,收益可觀。盡管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到了玉米的種植面積,但并沒有影響到玉米作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地位,因此如何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下繼續保持玉米的糧食產量,保證玉米質量,是當前玉米生產的關鍵。基于此,從地塊選擇、品種選擇、種子處理、田間管理以及適時收獲總結了玉米要想穩產、高產應把握的幾個方面。
關鍵詞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14
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糧食作物,在我國得到廣泛種植。玉米的種質資源較為豐富,營養價值又高,因此不僅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也是優良的飼料來源。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安全和穩定供給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我國的畜牧業系統也非常龐大,所以我國一直十分重視玉米生產工作。從種植的角度來看,玉米的抗旱性和耐寒性都比較強,相比小麥和水稻農戶更愿意種植玉米[1-2]。從應用的角度來看,玉米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需求也大。所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并沒有影響玉米作為主要糧食作物的地位,因而更應該思考如何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條件下更好地做好玉米種植及生產工作。
1 玉米的形態特征和分類
玉米在我國北方通常被稱作苞米、苞米棒子等,也有人稱其為珍珠粒,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糧食作物。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稈直立,根系發達,高度可達1~4 m,葉片扁平,線狀披針形,中脈粗壯,邊緣微粗糙。根據玉米籽粒的顏色不同,玉米有黃玉米、白玉米和混合玉米3種;根據玉米籽粒形態、硬度及不同用途,玉米分為普通玉米和特種玉米。不同種類的玉米用途也不同,目前吉林省很多地區也在嘗試種植鮮食玉米,因為在所有主食中,玉米中維生素含量是最高的[3],再加上鮮食玉米的口感又好,經濟效益又高,所以很多地區都在開發鮮食玉米項目,這也體現了玉米的營養價值。
2 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要點
2.1 地塊選擇
與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相比,玉米的抗寒性、抗旱性、耐貧瘠性都要更強,對土地的適應性也比較強,因此在吉林省大部分土壤中均勻可以種植。玉米對于地塊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但要想保證玉米的高產豐收,地塊選擇是必須重視的問題。玉米植株高大,根系發達,深扎于土壤之中,從土壤中汲取養分[4]。在地塊選擇上,1)建議合理輪作,盡量不連作。因為重茬或迎茬種植會給玉米種植造成很多問題。比如,連作會降低土壤養分,無法滿足玉米生長發育所需,造成植株發育不良而減產。同時,連作會加重玉米病蟲害,上一年的病原菌或者蟲卵容易繼續留在土層中,繼續種植玉米無形當中就增加了病蟲害的發生率,給農戶造成不必要的開銷,同時還會影響玉米收成[5]。2)建議優先選擇平坦且排灌方便的地塊。因為低洼地塊不容易開展農業生產,且容易積水,病蟲害的發生率也會增加。同時在北方,干旱天氣時常發生,盡管玉米耐旱性相對較好,但一旦發生干旱,如果無法及時灌溉,很容易造成減產,所以建議考慮近水源地帶。
2.2 品種選擇
玉米選種是基礎,如果種子不適合,再好的土地也無法獲得高產。在種子選擇上,1)要把握適地適種,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當地氣候條件、土壤情況,甚至是精確到適合自家土壤微量元素情況的玉米品種。同時,結合當地往年種植經驗,選擇病蟲害發生率低,且高產的玉米品種。2)選擇抗逆性強,生命力旺盛的種子,這類品種發生病蟲害的概率更低,抵抗力更強,不容易減產[6]。
3)盡量選擇在當地口碑好、銷路暢通的玉米品種,以保證玉米可以買上好價錢。購買玉米種子也不能大意,必須到正規種子經銷處購買,可以保證種子的純度和質量,同時品售后有保障。
2.3 種子處理
播種前的種子處理,可以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此環節十分必要。1)曬種要在無風天氣,選擇平坦干燥地面,將種子平鋪于地面,厚度以3 cm左右為宜,且中午高溫時間要注意經常翻動,避免高溫灼傷種子內部組織,造成種子無法發芽,降低發芽率。曬種時,應直接剔除霉種、殘種和癟種,同時注意避免讓牲畜接觸。2)藥劑浸種。藥劑浸種可以規避很多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尤其是種子時期和一些苗期容易發生的病蟲害[7]。也可以適當選擇種子包衣劑,具體依情況而定。
2.4 田間管理
2.4.1 土肥水管理
定苗后及時中耕,清壟滅茬,促進根部下扎。其中,防倒的關鍵措施是增施鉀肥、苗期控水和防止過密,肥料運籌為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在玉米拔節前,沿幼苗一側開溝,將全部磷、鉀、硫、鋅肥與氮肥總量的30%左右深施15~20 cm作為苗肥,以促根壯苗[8];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以促進穗大粒多;在籽粒灌漿期追施花粒肥,控制在總氮量的20%,以增加千粒質量、增強葉片的光合作用。水分管理上,應均勻灌溉,推薦小畦隔溝交替灌溉的節水技術。
2.4.2 病蟲草害防治
建議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積極做好預防工作。草害要本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基本原則[9-11]。病蟲害要在做好預防工作的基礎上,一旦發病,再及時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都不能解決問題時,及時采取藥劑治理,嚴格把握用藥選擇和藥量,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藥不得使用,藥量要嚴格參考說明說或者直接咨詢當地專家。
2.5 適時收獲
一般玉米適宜收獲期為9月底至10月初。當苞葉干枯,籽粒乳線消失、黑層出現且含水量低于32%時,選用機械收獲,秸稈粉碎還田,培肥地力。大量實踐證明,玉米晚收可增產750~1 500 kg·hm-2,千粒質量增加15%以上。當籽粒含水量小于14%時,選擇干燥通風的場地貯藏。
參考文獻:
[1] 沈鈞輝.吉林省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探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5(12):120-121.
[2] 張弘,畢澤光,劉向宏.吉林省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吉林農業,2014(14):27.
[3] 時長青.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探討[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2(8):4.
[4] 吳長海.玉米高產栽培農藝措施研究進展分析[J].北京農業,2015(14):52.
[5] 劉彥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及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20):138-139.
[6] 張效樸.玉米高產施肥的依據、計算模式與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玉米科學,1998(2):69-71.
[7] 馬海科.河南省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8):60,65.
[8] 李玉東,代顯立.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5):205.
[9] 張宗海.山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6(24):118.
[10] 周曉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中的問題與措施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3):173,177.
[11] 黃后林.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四川農業科技,2016(2):26-27.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