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香蘭
摘 要 農村土地流轉不但關系到新農村建設,還會對農業經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此,根據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闡述了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并提出了一些優化建議。
關鍵詞 土地流轉;農業經濟;影響;優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2.051
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高效開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是為了促進農村人口思想轉變,增加單位土地面積的產量和農村副業數量,推動農業朝現代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基于此,探索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優化措施,以期不斷完善土地流轉制度,促進農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1 農村土地流轉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1.1 有利于增加農民的收入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來源主要有2種:1)通過對農業生產用地進行開發與管理獲取;2)離開家鄉,外出務工獲取。這兩種途徑都存在收入來源比較單一的問題[1]。對于僅僅將土地用于農業生產的農民,一般很難獲得更高的收入;而對于外出務工的農民工,由于無法及時對家鄉土地進行管理與利用,使得大量土地出現荒廢的情況。要想促使上述問題得到有效處理,農村土地流轉無疑是一個非常可靠的途徑。通過實行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能夠讓農村土地更好地被開發利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土地價值。選擇留在家鄉種地的農戶,可以擴大其土地管理范圍,而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將土地出租,自己收租金,這樣便可以促使農民的收入大幅增加。對投資者而言,農村土地流轉這一方式能夠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大力支持現代高產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從而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高效發展,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需求。總體而言,農村土地流轉能夠促使土地資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并顯著增加農民的收入。
1.2 有利于促使農村農業呈規模化發展態勢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較為落后,主要表現在發展規模小、現代化水平較低等方面,這些大大阻礙了我國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然而,在城鎮化發展的大形勢下,農村土地流轉的實行可以大大促使農業現代化發展加速。憑借土地流轉這一途徑能夠促使土地資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從而不斷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目前,現代農業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實現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管理。現階段,我國農業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大量現代機械設備的應用促進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機械設備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得到提升。傳統的以家庭為基礎的承包責任制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所以,在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土地流轉促使農村經濟朝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通過土地流轉可以實現農村土地經營權的自由交易。土地出讓實現了農村土地的統一管理。土地流轉可以促使農村的閑置土地資源得到科學利用,不僅促進了中國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的融合與發展,而且為我國地方經濟的高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者,土地流轉的落實也促使中國的農村經濟模式越來越多元化。依靠市場經濟實現農場模式,為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1.3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土地流轉這一途徑的實施是促使農業朝產業化方向發展的重要保障[2]。土地流轉的實行使得農村土地進行大規模、集約化經營管理,再加上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為農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基礎。通過機械化生產提高了農業生產水平,不僅可以使得單位成本得到有效降低,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村經濟生產效率。在土地流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傳統的農業產業結構逐漸得到轉變。投資人員可以集中土地,提高農業生產率以及農業產業市場競爭力。通過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促使農村經濟更加活躍,并使農村經濟向市場經濟邁進。土地流轉后,農村無論是生產模式還是經濟模式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低成本、高效率的態勢,這樣不但能夠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促使農業更好地朝產業化方向發展,憑借和市場的連接,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農業生產更符合市場需求,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市場投資,為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資金支撐。
2 農村土地流轉優化建議
2.1 建立土地流轉的長效機制
為了確保農村土地流轉能夠更好地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服務保障,迫切需要建立長期的土地流轉機制。中國有必要對農村土地流轉配套制度進行不斷建立健全,進一步促使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得到快速擴大。
在我國,大部分農村群眾受傳統思想方面的制約,將土地當做子女學業與養老的重要支撐,這種陳舊思想使得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業經濟發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力。所以,應進一步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使農民不單單依賴于土地的社會保障能力。與此同時,各地還應該結合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大力創新和實行土地流轉方式,例如可以采取租賃、互換、分包、股份合作等多元化模式,并通過農業技術人才培養、技術服務、風險管理等方式更好地保障農村土地流轉的正常實施[3]。
2.2 因地制宜促進土地良性流轉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種糧補貼惠農政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農戶種糧的積極性,但同時導致一些農戶或糧食生產大戶脫離實際,片面追求超大規模經營的傾向,造成土地流轉過度、經營不善以及資源浪費等問題。所以,我國各個地方應根據地方自然經濟條件、機械化生產能力、勞動力轉移情況以及本地化農產品特色等實際情況,對地方土地規模經營標準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不斷強化農民的合作,促進土地良性流轉,進一步提升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
2.3 加大土地流轉的資金支持力度
當前,農村金融服務依舊面臨著農業信貸增速不能滿足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產業化需要的實際。所以,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強化信貸產品的創新,科學引入農業信貸擔保和風險擔保機構,將“貸款+保險”模式在土地流轉貸款中進行推廣使用,大力支持政府引導、公司投資農村產業項目的發展,并增加利率優惠等,從而有效削弱抵押人的生產風險和信用風險,更好地滿足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更多的資金需求,促使土地成為農民增收的最佳來源,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持續、健康發展。
2.4 提高土地流轉的科學化管理水平
現階段,我國還有些農村的土地流轉合同以及相關協議方面還面臨著條款不全面、權利和責任不明確等諸多問題。所以,應積極在各個地方建立農村土地承包流轉信息化系統,主要包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流轉等信息。通過系統對土地流轉進行監測,加強土地流轉經營的一站式服務,完善管理服務方式,進一步提高土地流轉效率和科學管理水平,切實維護好農民利益。
3 結語
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之一。加強農村土地流轉,采取新的管理模式,集約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促使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對于提升農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 羅道瑛.土地流轉對農村經濟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4(12):282.
[2] 許智偉.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55.
[3] 張家柱.新常態下農村土地流轉與現代農業發展[J].現代營銷,2016(5):16.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