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楚超
青少年正處發育中,身體的各項機能還未成熟,如果經常飲用富含具有成癮性咖啡因的功能飲料,勢必對其尚還脆弱的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打擊。
據新華網報道,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研究人員曾調查2055名青少年飲用能量飲料情況,發現24.7%的青少年飲用后心率較快,24.1%入睡困難,18.3%頭疼,5.1%出現惡心、嘔吐或腹瀉癥狀,3.6%自述胸痛,0.2%的人甚至發生癲癇,另有5%的調查對象出現不良反應后就醫。鑒于目前對能量飲料銷售幾乎沒有限制,無論在超市還是小商店,人人均可購買的情況,研究人員建議應采取措施,限制青少年購買能量飲料。
此外,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在英國,曾有一位男子在俱樂部狂歡的6個小時中,喝下了25罐能量飲料,結果因嚴重咖啡因過量突發腦溢血。接受手術治療數年后,該男子的語言能力仍然沒有恢復。
查看能量飲料的主要成分,可以清晰地看到咖啡因的存在。咖啡因是一種黃嘌呤生物堿化合物,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適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勞、興奮神經的作用,臨床上用于治療神經衰弱和昏迷復蘇。但是,大劑量或長期使用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特別是它有成癮性,一旦停用就會出現精神萎頓、渾身困乏疲軟等各種戒斷癥狀,雖然其成癮性較弱,戒斷癥狀也不是十分嚴重,但由于藥物的耐受性而導致用藥量不斷增加時,咖啡因就不僅作用于大腦皮層,還能直接興奮延髓,引起陣發性驚厥和骨骼震顫,損害肝、胃、腎等重要內臟器官,誘發呼吸道炎癥、婦女乳腺腫瘤等疾病,甚至導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體畸形,因此也被列入受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范圍。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中,咖啡因就在3類致癌物清單上。

當下,能量飲料的銷量與日俱增,而青少年和運動員是其主要消費人群。有調查顯示,美國大學39%~80%的本科生至少飲用過一次能量飲料;在英國,近70%的10~17歲青少年長期飲用能量飲料。
英國公共衛生部部長表示,2006~2015年,英國的能量飲料銷量增長了185%。在中國,雖然暫時缺乏青少年的消費數據,但銷量增長全球最快。英敏特調查顯示,縱觀全球,2015年能量飲料銷量居前五的國家分別是美國(33億升)、中國(14億升)、英國(5.61億升)、泰國(4.65億升)和越南(3.51億升)。
能量飲料所帶來的不良反應和毒性主要是因其含有大量的咖啡因。美國運動醫學院專家、得克薩斯大學麥戈文醫學院的副教授希金斯說:“我們現有的科學考察表明,在能量飲料中發現的過量咖啡因可能對心血管、神經系統、胃腸道,腎和內分泌系統以及精神癥狀有副作用。”由于大多數青少年對咖啡因沒有藥物耐受性,因此更易于產生不良反應。對青少年而言,咖啡因日攝入量不能超過100毫克,兒童則不能超過25毫克。但市場上常見的能量飲料中,咖啡因的含量為每100毫升含21毫克~25毫克。這表明,如果青少年或兒童每日飲用2瓶能量飲料,就有可能對健康產生威脅。
《加拿大醫學會雜志》刊登的一項研究稱,在12~24歲的青少年人群中,盡管大多數人飲料的日攝入量可以控制在建議的1~2罐,但仍有55%的人會出現嘔吐、胸痛甚至抽搐等不良反應。2013年,據政府藥物濫用和精神衛生管理局的一次醫院調查發現,2007~2011年間,因飲用能量飲料后出現心動過速、痙攣和頭痛等癥狀而看急診的患者數量,從1萬人激增到2萬人以上,且這些急診患者中大多數都是青少年或者較年輕的成人。
除了飲料中驚人的高咖啡因含量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飲酒或運動期間飲用能量飲料會更危險。和能量飲料攝入有關的案例(包括猝死、冠狀血管痙攣、心動過速、嚴重心律失常和心室纖維性顫動等)中,大多數都與過量攝入能量飲料和(或)與酒精混合使用有關。在我國,雖然沒有上述報道,但也要引起高度重視。
調查發現,大多數青少年并不知道能量飲料的成分,也根本不知道運動飲料和能量飲料的區別。青少年購買能量飲料的原因,在于其宣傳的止渴、提神、可增強運動表現等生理功效,但對攝入能量飲料的潛在風險幾乎一無所知。
因此,加大能量飲料副作用的科普力度,是重中之重。美國運動醫學院提出了三項建議:1.停止向高危人群,尤其是兒童推銷能量飲料;2.不要在劇烈運動之前、期間或之后飲用能量飲料,更不要與酒精同飲;3.應指導消費者了解蘇打水、咖啡、運動飲料和能量飲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