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潤祥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完成教學既定計劃的主要形式,是學生習得知識與能力的有效途徑,更是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關鍵步驟。然而,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雖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已初步形成了新的教學理念,但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仍然存在。眾所周知,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活動,都要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然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學會學習,關鍵在于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優化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為更好地培養人才,完成既定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優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已成為許多語文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通過以下幾點談些個人看法。
一、巧妙導入,激發興趣,優化教學過程
語文學科是一門工具性、人文性、綜合性相結合的學科,是一門重要學科,也是一門有趣的學科。語文課堂應有詩一般的語言,體現人文關懷,更應具備指引靈魂的作用。所以,語文課應該是最接近學生的生活、內容最異彩紛呈、最有情致的課堂,語文也應當是學生最愛、最感興趣的學科,但據調查,中學生最不感興趣的學科往往就是語文。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愛上語文,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語文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導入必不可少。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之一,有效的導入能在短時間內激發學生的認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促進其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所有學生都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已成為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而解決這個“關鍵”的一步就在于教師如何在課堂的最初幾分鐘幫助學生做好心理預設,扣住語文課文內容,創設良好的教與學的氛圍。例如:《談語言》是一篇議論文,講解時會有些枯燥,于是,我這樣導入:“上課之前,老師先給你們講一個小故事,小李的朋友小孟結婚了,小李去參加婚禮,宴會上,小李對打扮迷人的新娘子說:‘啊,你今天真美麗,簡直是面目全非呀!新娘聽了非常生氣,小李意識到自己說錯話,趕緊打圓場,他走到新郎面前,舉起酒杯說:‘小孟,你知道我不會說話,請多見諒,我們一直是好哥們,來喝酒!我們同歸于盡吧!小孟聽了差點暈倒。同學們,小李的語言出了什么問題呢?”(生應答)“對,亂用成語,導致破壞了婚禮的喜慶氣氛。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語言呢?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談語言》。”這樣,巧妙的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優化了語文教學過程。
二、備課求“實”,吃透教材,優化教學過程
語文教師在備課前要吃透教材,力求備課精準到位,做好課堂教學預設,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可將相關課外材料引入課堂,使課本與課外材料相互補充,使課堂更加有血有肉、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我們可以科學地重組教學內容,大膽改造教材,讓教材“為我所用,為生所用”。
課堂教學需要預設,但也不是全部套用,將導入語、過渡語、結課語都想好,甚至將說話的語氣、手勢、表情都事先預設好,這不是教學而是演員在演戲。預設與生成應該是相輔相成,互為依托,教師應通過預設促進生成,通過生成完成預設目標,使課堂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
有效的預設應有教學梯度,而不是盲目、隨意的,它應促進課堂教學向縱深發展。前不久,聽了一位老師講《最苦與最樂》,課堂導入后,老師提出了兩個問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如果讓你學該學什么?”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再讓學生回答。大家不難想象,整個課堂大部分學生不知所云,不知從何應答,整個課堂顯得雜亂、沉悶。究其原因,是其過分注重課堂的生成而忽視了有效預設,致使教學無法向縱深發展,時間也無法掌控。如果課前先下發探究表,課堂上教師依據問題難易程度梯次推進課堂教學,就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過去,教師把生成看成一種教學過程的意外收獲,現在則把生成當成一種價值追求,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要求。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滿生成活力的課堂必須要創設優化且有效的預設。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
現代科技手段讓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多樣。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圖畫、文字、聲音、動畫、視頻等教學信息,還能給學生提供靈活、親切、多樣的交互方式。運用多媒體可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優化設計,從而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語文學科中有這樣一句俗語: 任何一個生動的比喻都是跛腳的。一是語文文字畢竟是抽象,當它反映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時,就必定受到許多制約;二是一個生活經驗并不豐富的初中學生去理解那些富于哲理的比喻句是很費力的。因此,要學生理解由字、詞、章、句組成的課文的重點、難點,是更困難的。由于課件能將課文中復雜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可感,使原來枯燥乏味的課本內容更形象、鮮明生動,幫助學生主動發現、探索、思考、解決問題,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作用。多媒體技術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化虛為實,變抽象為具體,適時使用,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實現由符號到心象的轉換,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
深入推進課程改革,踐行新課改理念,以最科學的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抓好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總之,在教學中,通過教學過程的優化,能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愛學習、會學習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