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萬秀
【摘 要】“學科核心素養”是新的基礎教育選擇,通過把握“學科核心素養”這個關鍵點,以教材整合為手段,能夠達成更高效的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教材整合
“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我國在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現實的慎重選擇。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科學過程中形成的綜合素質,能夠促進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適應。指學生在學習、實踐該學科知識過程中所形成的以該學科特征為基礎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品質以及學習經驗的綜合,絕不是簡單的知識累積和重疊,強調學生在學習中滲透主觀意識,最終把知識轉化為一種有效思考方式。
一、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核心素養包括以下五個內容:1.科學探究、創新意識。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發散思維,主動去探究知識,超越老師的教授知識范疇,形成創新性的認識;2.化學變化守恒平衡的概念。注重學生認識到化學變化的本質,并能很好理解化學變化中的各個變量中的守恒,以及變化之間存在的平衡;3.證據推理、對化學模型的認知。利用證據(真實現象)對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進行假設,然后通過分析和推理,探索研究對象的性質、元素和關系,建立化學模型,用模型解釋化學知識;4.“宏、微符號”三重表征思維。讓學生將宏觀、微觀、符號這個層面的知識互相滲透和拓展認知,從而將三重表征完成整合,構建知識框架;5.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強調對于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滲透,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深入理解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并能夠跟社會現實及人文素養等進行結合,這就要求老師能對教材和課標要求進行有效及適當的解讀,從而能將這些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有效、有機的滲透進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中。
二、立足于課程標準,從學科核心素養角度有效的整合和利用教材
(一)轉變教學觀念,整合有效教材,更好地培養核心學科素養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高中化學教師不能死守著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權威地位,總把自己放在課堂中心,讓課堂老圍繞著自己講課和設計來轉。我們要把自己變成課堂的組織者和教員,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多掌控課堂時間,如果我們單純的用傳統的方法來處理教材,拘泥于教材中的教學順序進行教學,最終還是會把課堂變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觀念,用新觀點來看待教材,基于課程標準及學科核心素養角度來處理教材,把我們“按”教材教轉化為我們“用”教材教。大膽的按照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以及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有創造性的處理教材,進行有效的教材整合,才能把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二)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關鍵環節
實驗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是化學核心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化學教學的有效性有著根本性的影響。要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重視實驗教學。隨著現代教學技術、信息化技術等新教學理論和技術的進步,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實驗教學時,既不能拘泥于傳統實驗方式以及教材所安排的實驗,但也不能全部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來代替實驗。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科核心質量的特點,創造性地運用實驗手段進行教學。特別是為了提高實驗的趣味性,根據學生的興趣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實驗內容和方法。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而且要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更重要的是,需要的是確保學生的核心素質得到培訓。
(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學習“二價鐵與三價鐵”知識時,老師要首先基于課程標準、對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事先設計好學生的預習要求、預習導學案、小組討論內容。然后讓學生自己預習,完成預習學案,并與小組成員合作,爭取通過共同學習來突破重難點和疑點。在布置學生自主學習時,特別要強調讓學生在學習中做好記錄,把自己不懂的知識羅列出來,以方便進行小組討論或課堂教學時提出。到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事先收集好學生的問題,選擇多數學生的疑問點及易錯點,通過課堂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完成這一步驟后,安排學生獨立完成“鐵二價鐵三價”的轉化實驗,將學生的接受性學習轉化為獨立的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和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
通過有效的教材整合,以課程標準為出發點,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可以讓高中化學的教學更加有效和合理,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終身發展及個人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有益,是我們每一位老師的追求。因此,我們高中化學老師要面向學生,面向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創新達到更好的教育成效。
(欽州市浦北縣浦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