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進平
面對因缺少反思帶來的低效混亂、怨聲載道的現狀,我們有責任逼迫自己去探尋一條高效的復習新路。下面我就2018屆語文中考高效備考復習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激發興趣——快樂、高效的源泉
(一)營造良好的備考氛圍
好苗離不開沃土,語文A率的提高,肯定離不開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我校十分注重語文學習大氛圍的營造,經常結合節日活動主題開展書法競賽、經典誦讀、美文賞析、演講征文、信息報道、習作匯編、興趣小組等活動。系列活動的開展帶為學生帶來了成功感,大大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班里則主要是通過建設圖書角、布置教室營造文化氛圍,引導參賽、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營造學習氛圍。
(二)注重濃厚的人文關懷
首先,要讓好生體面地反思。好生大多自尊心強,試想,若當著好多人的面,大聲訓斥,好生心理上肯定不愉快。在此情況下,教師還會愉快地教學,學生還能快樂地學習嗎?恐怕很難;其次,學會蹲下去看后進生。平時應少一些指責,多一份關心;少一些疑慮,多一些信任;少一些限制,多一些寬容。若學生生病了,打個電話關心關心,獻出一份關愛;若學生犯錯了,有原則地“包庇”,也是一種寬容。不落井下石,多扮演“救世主”,讓學生多欠你一些“人情”,懷著感恩之心,就不怕他語文學不好。
(三)講究備考作業的設置規范
1.精選原則
作業布置求精不求多,求質不求量。“精”在優選,優選的過程應注意作業難度的梯度及作業內容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質”在落實,質的實現既要重視做的過程,更要重視校對的過程。不講評的作業,須提供參考答案校對,不知對錯的作業是無效作業,堅決不做。
2.發展原則
作業設置時要注意作業內容上的“死去”與“活來”以及完成形式上的“死去”與”活來”。著眼點于中考應試的知識點應注重落實“死去”原則;著眼點于高考,甚至是一生文學素養的提升的知識點應注重落實“活來”原則。
3.高效原則
作業設置時要注意理清以下幾組關系,堅持高效優先。第一,“口頭作業”比“書面作業”高效;第二,“認真思考”比“胡亂抄襲”高效;第三,“預習復習”比“作業練習”高效;第四,“有的放矢”比“信馬由韁”高效;第五,“多樣多元”比“單一死板”高效。
4.協調原則
作業布置不扎堆,回避“旺季”。考前不布置、少布置,多留給優生一點自我反思的時間,讓學生足以騰出時間溫書迎考。考后適量布置,引導學生不荒廢,充分用好每一階段的閑暇時間。大家不布置作業的時候,我布置作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作業品質。作業布置需提前規劃、提前消化。每天完成一點點,不扎堆、不趕時。
5.興趣原則
鼓勵是培養作業興趣的長效機制。比如,作文評價的具體操作方法可以是:周記優+制(優為合格,平時50分以上作文易得);特色分追加法;建立不同水平同學不同要求尺度的評價機制等。充分發動,細心經營,努力讓征文、投稿成為學生最大的寫作動力。
二、講究方法——快樂、高效的保障
(一)既要低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
在總復習中,絕不能一心埋頭苦干、低頭拉車,而應注意分析、把握命題要點和動向,并加以對照、反思、改進。《省綱》是復習的導向,《指南》是《考綱》的具體化,歷屆中考試題是集中體現。結合考綱研究試題,利用指南進行復習,復習才能才能高效、有針對性、事半功倍。所以,教師應研究考綱,研究省市縣三級教研員老師在畢業班工作會上的講話,研究近幾年來的中考試卷,做到復習前心中有數,明白“中考考什么”“怎么考”的問題,使學生的復習方向明確、有的放矢。因此,復習之前,老師與學生都要仔細研讀《歷年中考語文考試大綱比較》《近三年中考語文試卷具體解讀》《中考語文學科命題趨勢研究》。
(二)不求又快又多,只求以一當十
首先,“慢工出細活”,在語文教學中,不要怕趕不上別人的進度,慢了可以集眾家的經驗和智慧,所以,考慮不成熟的課可以等一等,等別人講完了,問一問別人是如何操作的,有怎樣的好做法,或需要注意什么。這樣,就可以保證每一節的質量和效率;其次,別人做了的題我沒做、沒講,沒關系,精講一篇也能解決問題,一個好的語段包含了各種題型,把它講透,就會有以一當十的效果;最后,一篇文章可以只選擇一、兩個知識點作為教學重點,一節課可以只針對一、兩種題型去突破,語文教學更應關注的是一課一得,要明白,長城不是一天修成的,更不能天真地以為一口子可以吃成大胖子。
(三)分清“死去”“活來”,做好各個擊破
1.“死去”——詩文復習字字落實,查漏補缺
古今詩文的默寫、文言文的全面檢測,是初中語文的重頭戲,重在落實。首先應配好資料,做好積累。配好《詩文名句大全》《文言文專項訓練》《名著專項訓練》,學生準備好積累本,自己對照檢查,存在問題,及時登記在案,逐一解決,直至過關;其次,及時檢測,全批全改。出成測試卷(《語文考前沖刺限時天天練》),標上分值,及時檢測。自己看容易發現學生的問題癥結所在,一些易錯字、不規范字、掌握不好的知識的就會被我們全盤掌握,再各個擊破。不提倡讓學生互看,因為那樣會有一些疏漏點或互相包庇,而且時間長了,學生不再重視,一旦產生這樣的心理,后果會很嚴重最后,打印上墻,心中有數。在復習時,可把每天的檢查計劃打印出來,貼到教室里,每天三首詩,一篇文言文,一本名著,這樣,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就會心中有數,不再盲目被動。
2.“活來”——現代文閱讀注重歸納,舉一反三
(1)重視課本,學會遷移
一定要重視課本例子,我在講解每一種題型時都是先以課本為例講解,因為學生對這些材料最熟悉,可以說是他們答題時的“樣板”“主心骨”。
(2)注明題型,提升認識
我在講解某一個語段時,要求學生把每一道題的題型都寫在題號前面,為的是不斷培養學生的“題型意識”,對每一種文體的常見題型做到心中有數,能站到一定的高度去理解問題,能號準出題人的“脈”,對癥下藥。
(3)專題訓練,各個擊破
我還經常從幾個語段中選出相同類型的題,集中訓練,讓學生對這種題型的幾種問法進行比較,不要被迷惑,同時還要找出其中細微的不同。這種集中訓練進行得多了,學生就會找到做題的感覺。
(4)開闊視野,查漏補缺
閱讀各地的中考題或模擬題,尋找出教學中忽視的不常出現的題型,介紹給同學們。
(四)化有形為無形——巧練作文,減輕負擔,提升興趣
巧練作文,化有形為無形的做法有:
1.以小練筆的形式訓練
主要抓住環境描寫、細節描寫、場面描寫、比興排比來訓練。這樣做的好處有:可節省學生作文、老師改文的時間;可引導學生注重描寫、關注細節,避免空洞;考試時便于“移花接木”,達到隨手拈來,皆出精彩的神奇。近年來“蒙太奇式”的散文化記敘風格較為盛行,也易于奪取高分,而小練筆則是寫好“蒙太奇式”散文的訓練捷徑。
2.以打腹稿的方式訓練
主要目的在于加強審題、立意、選材、構思的專項訓練。只構思、交流、對話,不篇篇親力親為。
3.以寫周記的形式練習
批改可先松后緊,還要重視講評和修改。要求學生反復修改一篇文章,要求學生根據評語中指出的不足進行修改。要求學生修改的重點也是循序漸進、有所側重的:首先是明確文體,凡是一律文體不明確、四不像的改。接著重點修改內容,在學生能把一個故事講清楚的前提下,要求學生根據之前所練的環境描寫、場景描寫、細節描寫等充實內容,使內容更加生動、細致;其次,重點改主題,除了要求學生能在篇末點題外,還要求學生能運用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使主題深化;最后是修改結構,要求學生能理解并運用“起、承、轉、合”來架構一篇文章。
4.鼓勵參與征文和投稿
引導學生參加競賽、征文、投稿,不僅可以不知不覺地增加學生的作文訓練量,還可以帶給學生無窮的成就感,利于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
三、注重合作——快樂、高效的捷徑
(一)備課組間的共享互補
一個真正起作用的備課組,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實用性:針對每個問題或課堂設計等集體備課,各抒己見,經過討論、修改,整合出最佳教學案,解決教學流程設計、重點難點突破、例題習題精選等實際問題;第二,共享性:真誠合作,人人參與,實現智慧和資源的共享;第三,互補性: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集成員智慧于一體,把集體智慧化為個人教學行為,在過程中促使大家共同提高;第四,創造性:在規范化、標準化的基礎上,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個人創新和特色風格。
(二)學生之間的互幫互促
學生的力量和潛能是無窮的。教學中發揮學生協作能力的辦法有:加強科代表的力量;以兵帶兵,成立學習小組,發揮學生的最大協助力量;以文養文,好文章要在學生中傳閱,老師要注意肯定好的構思,及時肯定學生的聰明才智;在鼓勵中進步,在反思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