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摘 要】本文以筆者參加的第三屆諸暨市“一師一優課”獲獎課例為例,從校內外研課磨課、正確解讀文本、規范課堂用語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在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提高教師的教學專業素養,旨在以教師自身發展促進課堂教學改進并打造創新課堂。
【關鍵詞】教師自身發展;磨課;課堂用語
上學期,按照要求每個老師需要上傳一節課到云教育。我選的課題是PEP三年級Unit 4 Where is my toy car?的Part B Lets Talk部分。在本節課的打磨中,我通過正確解讀文本、規范課堂用語,成功地在課堂上展示了新課程背景下Lets Talk板塊對話的教學主張,本人的專業素養有了顯著進步,最為重要的是通過本次活動對創新課堂有了更深入的意識。
一、組內頭腦風暴式備課,明確備課方向
以往,筆者備課的做法通常是:打開教材,了解本課時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參考教師教學用書設計本課時的教學環節。但這樣的備課模式很容易產生以下問題:教材解讀不足;新課程理念無法落實到位。為了錄制本次課,筆者請教了組內的幾位英語教師,并請求全程參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打磨。筆者通過以下幾個主要片段介紹本次“一師一優課”的備課過程。
片段一:對教材的解讀
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夠在情境和教師的幫助下理解Lets talk 對話大意。學生能夠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及意群朗讀對話,并能進行角色表演。學生能夠在情境中運用句型Is it in/on/under…?Yes, it is. No, it isnt.詢問、回答,并能正確發音。
考慮到對話教學要有“一只手”理念,要有整理意識,對話要整體呈現,始終呈現?!北咎谜n涉及句型和生詞,如何創設語境,讓課有層次呢?筆者與組內教師就此展開探討。
(Y——執教者;A、B、C——組內教師)
Y: 我覺得學生在情境和教師的幫助下理解Lets talk 對話大意完全沒有問題,但教材提供的對話場景是Mike 去野營,中國學生對野營不熟悉,要讓學生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及意群朗讀對話,并能進行角色表演,該如何層層遞進并構建有效語境呢?
A:是的,我們的學生對野營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數人沒有參加過野營。但我們學校的CAS課程也是戶外活動,可以從CAS活動引出野營這個主題。
Y:可以,我可以去找一些學生們在CAS中的照片,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設置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列CAS Activity清單。
B:還有,在引出Mike will go camping這個主題時,可以用倒敘的方式,比如:拿出對話中的最后一幅圖片讓學生猜測。
Y:這個可行,由最后一幅插畫延伸到整個文本。那在完成整體呈現后,我們用哪些方式來幫助學生訓練正確的語音、語調及意群朗讀對話呢?
C:我覺得可以通過聽對話回答問題、二聽、跟讀模仿、自由朗讀、Read along、good memory、read in role、act it out等能讓學生積極參加其中的活動進行練習。
Y:很好,那就按照這個來!
經過本次討論,我們幾位老師在原有的基礎上梳理出從“學生熟悉的CAS—野營—野營結束找cap”等環節,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習,重視對話練習。形成有效的對話學習策略,之后的課堂教學效果也驗證了這一思路的正確性,學生參與度較高。
片段二:對課程理念的落實
對話教學的拓展一直困擾著筆者。Lets talk拓展部分是知識層面的拓展還是基于真實語境的運用拓展?如何在拓展中體現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筆者與老師們有以下討論:
Y:Lets talk拓展部分是知識層面的拓展還是基于真實語境的運用拓展?
A:新課標基本理念提到:英語課程提倡采用既強調語言學習過程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
Y:應基于真實語境的運用拓展。設計Mike露營結束后又找cap情境編對話,使情境更加完整并進行情感提升。再以Do and say游戲環節讓孩子動手動腦,利用信息差使孩子自然運用本課句型進行操練問答。
A:想法很好,學生也樂于參與!但學生操作有一定難度,畢竟是拓展到了語篇,尤其是學生基礎不同、接受能力有快慢,不是所有人都能完成這個任務。
新課標提倡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教學要以人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個理念喊了很多年,許多教師卻仍然把持主體地位不動搖,他們考慮的是如何完成教學任務,如何落實語言點。
二、優化課堂用語,提高課堂效率
為了本次的一師一優課,筆者對課堂語言的運用感觸頗深。記得剛剛參加工作時,以為說一些很高級的詞匯就會顯示自己的英語水平,幾乎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經常是想到什么說什么,學生一頭霧水也不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其實課堂用語的數量和質量影響甚至能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為了上好這堂課,筆者在課堂語言上思考了許久,意識到規范課堂用語是第一步,根據課堂活動思考修改相應的課堂用語是第二步,如:在work in pairs這樣的環節,以前我會說Give you five minutes,其實這是中式英語,應該改為Please finish the exercises in five minutes.第三步是將課堂指令盡量做到清晰、簡潔、準確,不能含糊不清或出現發音錯誤,語調自然,盡量使用學生聽得懂的“small words”,并輔以表情、手勢等。經過多次修改打磨,這堂課的課堂用語更加規范了,最重要的是我日常課堂上的語言也更加關注學生、更為豐富了,課堂質量有了大幅提高。
三、小結
特級教師靳家彥說:“教師不是詩人,但要有詩人的氣質;教師不是演員,但要有演員的才能;教師不是哲人,但要有哲人的思考;教師不是將軍,但要有指揮千軍萬馬的氣概?!边@次的一師一優課,從明確備課方向、校內外研課磨課、根據課標正確解讀文本、規范課堂用語等方面,從整體素質上對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個人素質決定了課堂質量,教師不應是“教書匠”,更應該是教育工作的研究者,每個老師都應該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
【參考文獻】
[1]劉東.團隊磨課——青年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J].海南:新教育,2011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教育部.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