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華麗
1.藥源性咳嗽
即因服用某種藥物而出現的咳嗽,它屬于藥物不良反應的一種。
據研究,這種咳嗽常由一類被稱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藥物引起。這類藥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近20個品種,廣泛應用于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病等疾病的治療。用藥后,大約有1%~30%的人會出現咳嗽,常表現為較頻繁的刺激性干咳,夜間及睡前較重,有時還伴有咽癢或咽部異物感。患者易被誤診為感冒、咽炎、氣管炎等。
正確的治療方法是:將含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藥物停服或減量。多數患者在停藥或減量后,咳嗽很快會消失。癥狀持續較久者,可短期服用氨茶堿、舒喘靈或吸入必可酮治療,多數能很快治愈。不能停用者,可改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之類的藥物,如纈沙坦、蘆沙坦等。
2.因心臟疾病引起的咳嗽
咳嗽是許多心臟病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此類患者有明確的心臟病史或伴有明顯心悸、氣短、水腫等癥狀,診斷并不困難。但有些左心功能不全(左心衰竭)的患者,在早期會以反復的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這是隱性心衰的表現,往往易被忽視或誤診誤治,應該加以識別。這類患者常伴有多年的高血壓或冠心病史,咳嗽多于夜間熟睡或勞累后出現或加重,癥狀經休息或坐起后可減輕或消失,使用消炎止咳藥多無效。此時,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確診病因,做針對性治療。
3.與哮喘有關的咳嗽
支氣管哮喘多以發作性呼吸困難、哮鳴為特征,患者也可伴有咳嗽、流涕、咳痰等癥狀。近年來研究發現,臨床上有一種哮喘無明顯呼吸困難或哮鳴,僅以慢性咳嗽為主要表現,被稱為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多有個人或家族過敏性疾病史,咳嗽常于春秋季反復發作,且在夜間、清晨、感冒或運動后易出現或加重,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周至數年,易被患者本人或醫生誤診為支氣管炎、咽炎等疾病。此類咳嗽應選用平喘、抗過敏或激素類哮喘氣霧劑等藥物治療,如氨茶堿、舒喘靈、酮替芬、賽庚啶、丙酸倍氯米松氣霧等。
4.與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相關的咳嗽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或十二指腸內的食物、消化液等反流入食管或咽喉部所引起的一種疾病,中老年人中較為常見。典型的表現為:患者在餐后1小時左右出現上腹或胸骨后燒灼不適或疼痛,并常伴有反酸、咽部不適或咽部有異物感等癥狀。病情多于臥位、彎腰時加重。但也有一些患者典型癥狀不明顯,常以普通的咳嗽及咽部不適為主要表現。易被誤診為咽炎、喉炎或其他疾病而誤治。
此類咳嗽服用消炎、止咳藥也是無效的,而應服用抗酸藥,如西咪替丁、奧美拉唑、胃舒平等,或服用促胃腸動力藥,如西沙比利、嗎丁啉等均有效果。
診斷該病的最佳方法是做胃鏡檢查及24小時食管pH值檢測。對診斷不明者也可用奧美拉唑20毫克,每日兩次,連服7天,作試驗性治療,如有效,則多為本病。
5.性質和伴隨癥狀發生明顯改變的咳嗽
中老年人中,有慢性支氣管病變或慢性肺心疾病及長期吸煙史者較為常見。多數情況下,此類咳嗽的性質較為穩定,每次發作時的狀況及伴隨癥狀都相似。如果發現患者的咳嗽由以往的輕松咳、多痰咳轉為頑固性的干咳或嗆咳;或由晨起發作的“煙咳”(即因吸煙引起的咳嗽)轉為持續性咳;或伴有發熱、盜汗、消瘦、胸悶、胸痛、心慌、痰中帶血、四肢無力等與以往明顯不同的變化時,常表明其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新的病癥。此時,應盡早就醫,及時做痰常規、胸部正側位拍片及心臟等方面的相關檢查,切不可誤以為是舊病復發而疏忽大意,以致延誤診療。
6.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
所謂慢性咳嗽是指持續時間長達2~3周以上的咳嗽。所以,中老年人如出現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無論輕重,都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經常吸煙、接觸刺激性粉塵或煙霧、有肺結核或肺癌家族史者尤應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