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滿葉
每次看到畸形兒童時,大家心里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憐愛。對這些兒童來講,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個健康的體形,可以享受跟別人一樣的無憂童年。
身體畸形的孩子,隨著和外界接觸機會的增多,會發現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尤其受到他人的詢問或嘲諷后,就會逐漸產生心理上的障礙,繼而對其人際關系產生影響。輕者孩子寡言少語,自卑消沉,怯于和外界接觸;重者則會產生“自閉癥”。孩子的畸形也會給家庭帶來精神和經濟上的負擔。
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父母應該重視孩子出生后的身體檢查,及時了解相關常識。做到早發現, 早預防。如果發現孩子肢體有畸形,一定要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脫胯,可以預防
脫胯,在醫學上稱為發育性髖關節脫位(原稱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如果父母發現三四個月大的嬰兒的兩條腿外觀不一致,仰臥時其中一條有可能脫位的腿不能完全打開,或者兩個膝蓋有高低的話,就極有可能患上此病。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的話,患兒經常會出現行走不便,甚至跛行等癥狀。
易發生脫胯的人群主要有:臀位產嬰兒;具有髖關節脫位家族史者;具有某些先天性畸形如內拐足、歪脖等;具有持續性股紋不對稱;關節和韌帶過度松弛;髖關節脫位高發地區及民族。
此外,父母應該注意以下預防措施:要采取正確的抱孩子姿勢,手托法和腕抱法;使用方形尿布墊,孩子著裝應寬松,使嬰兒保持生后的自然屈髖、屈膝、下肢外旋體位;定期進行髖關節檢查,堅持到1~2歲,必要時可延長一段時間。
脫胯是可以通過醫療手段成功治愈的,年齡越小,治療方法越簡單,效果越好。在孩子出生后,最好做一下常規小兒骨科檢查,可在3~7天內明確病情。一般情況下,能夠在1歲內確診的患兒,均可得到成功治療,并且不必采用復雜手術。
漏斗胸,并不可怕
漏斗胸,顧名思義,就是患兒的前胸壁呈漏斗狀凹陷,這類患兒一般身材瘦長、圓背、凹胸、 凸肚、含胸,左右肋弓異常突出。由于胸骨下限壓迫心肺,損害心肺功能,所以他們的體質較弱,并常伴有氣短、易疲勞、運動能力低下等癥狀。
很多父母會誤認為,孩子漏斗胸的發生與缺鈣有關。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漏斗胸絕大多數是先天性的,10%~20%患兒有明確的家族史。對絕大多數漏斗胸患兒而言,漏斗會持續不斷,而且將會貫穿整個成年時期,極少有自愈或通過鍛煉痊愈的。50歲以后還有可能出現支氣管炎、自發性氣胸、肺氣腫等病癥。
漏斗胸為家族性顯性遺傳病,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對于胸廓畸形不嚴重的患兒要采取相關措施,以防止其繼續發展。此病一般需要采取手術治療。根據小兒骨質的特征,漏斗胸的最佳矯正時機是2~4歲,低年齡進行手術可以不影響兒童發育。
內拐足,可矯正治愈
內拐足,在醫學上也稱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最常見的肢體畸形,發病率為0.1%~0.3%,分柔軟型和僵硬型,以柔軟型多見。
患內拐足的嬰兒出生后,一側或雙側足會顯示出內翻下垂畸形。癥狀明顯者比較容易診斷,但如果嬰兒足內翻下垂較輕,就常常容易被忽略。此時,父母可以用手握住嬰兒足前部,向各個方向活動,如足向外翻時有彈性阻力,就可能是內拐足,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目前,國內有比較先進的方法治愈內拐足,比如潘塞緹療法。它是通過旋后外展手法矯正,用石膏固定治療。在早期對內拐足進行逐步、漸進地矯正,可在兩個月以內矯正絕大多數的內拐足,殘存的畸形只需再通過微小的手術或穿戴外展支具即可矯正。
如果孩子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由于足部畸形、功能障礙導致嚴重殘疾,或者用足外側緣著地,走路困難,不能承擔體力勞動。如果治療較晚,即使做了大型松解術,足部外觀好轉,但患兒常常會有疼痛感,青春期后疼痛增加,甚至造成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