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蒂
賴床,可能是抑郁癥的表現
盡管離高考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17歲的小雅卻好像被睡神附體,每天早上起床成為她最痛苦的事情。從去年11月份開始,小雅每逢周末、假期,就“在床上過日子”,連睡十三四個小時都沒問題。早上起不來,爸爸責罵;不吃早餐,媽媽責罵;上課精力不集中,老師責罵……所有的罵聲似乎不起任何作用,她還是照睡不誤。
小雅已經有一個月沒上每天的第一節課了,于是,媽媽帶小雅到心理輔導中心咨詢。小雅賴床的方式各種各樣,有時以極慢的速度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反復數幾個小時才起床。有時她會讓鬧鐘提前一個小時響,想讓自己誤認為多睡了一個小時。“其實,每天鬧鈴響時,我都已經睡足了8小時。睡得再早也沒用,我就是覺得起床沒意思,而且我真的好困。”小雅反復強調。
心理專家表示,小雅不僅僅是簡單的睡眠障礙,可能因為日益臨近高考,讓她有了抑郁傾向,賴床便成了逃避的借口。
別把賴床不當病
據某網站調查得知,去醫院求助睡眠問題的患者中,沒有一例是因為賴床前來就診的。而實際上,賴床已經成為心理學家診斷抑郁癥的重要癥狀之一。絕大部分抑郁癥的患者,早上醒來后心情不好,不愿意起床,不愿意面對一天的行程。心理學家通過分析前來就診的賴床者病例,發現這些患者的睡眠問題很多都和抑郁情緒有關。也就是說,病態的賴床極有可能是早期抑郁癥的征兆,需引起警惕。
抑郁癥或有抑郁情緒的患者,通常都不想動,所以就選擇賴床。抑郁癥關于睡眠的情況分兩種:一種是睡得過少,一種是睡得過多。共同表現為每天精力差、迷迷糊糊的;在保證了充足睡眠時間的情況下,坐著也能睡著。這種賴床是病態的,他們希望自己能一直睡著,就可以不去想煩惱的事。心理專家建議,一旦發現自己有這種病態性賴床,應該去醫院神經科或者睡眠門診尋求幫助。
對抗抑郁,越壓越抑郁
我們很容易將悲傷視為敵人,視為破壞性的力量。于是,悲劇發生時,我們反而常常強顏歡笑。但是,不管我們怎么壓抑,悲傷仍然充盈內心。越強顏歡笑,悲傷情緒的影響力就越大,就越具有破壞性。抑郁癥患者常伴隨著失眠。因為逃避悲傷,所以會刻意壓抑自己,不讓悲傷情緒泛濫。然而,一旦我們想放松,傷心的回憶和情緒就會自動泛起。于是,我們會不敢放松,但不放松就無法入睡,必然失眠。
怎樣化解抑郁和失眠?心理上,直面人生真相,承認自己遭遇的人生悲劇,接受它不可逆轉的一面,不再否認、不再較勁,自己使自己解脫。同時,改善環境、多多活動,重新裝飾自己的居室,在花瓶里放置美麗的花,聽舒緩的輕音樂,多和朋友做游戲、唱歌、跳舞等,用其他事情驅散內心的不快情緒。
對抗賴床,網友一起叫醒你
在豆瓣網上,有個“你想不想早上有很多人叫你起床”小組,有很多網友發帖留下電話,請求其他網友在某一時間打電話“轟炸”自己起床,已有許多“賴床者”和“叫早者”網友加入。小組的“使用手冊”很簡單:發個帖,題目為“某某需要叫醒起床服務”,再寫明日期、手機號碼、起床時間,到時候就會有很多網友叫你起床。從2007年小組創建至今,已經有4萬余人,發帖500多頁,尋求叫醒的組員來自全國各地。叫醒的方式有“非語音”的,如響幾聲就掛斷;也有“語音”的,就是雙方進行通話。不少網友非常感謝那些叫自己起床的朋友:“早晨有人打電話叫自己起床很幸福的,不會再為天冷不想起床而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