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梅
摘要:在現代社會中,金融行業發展尤為迅速,且在國際市場中也占據一席之地,其重要性逐漸凸顯,但由于我國金融行業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較多問題和缺陷,因此在金融管理中還應加大對金融風險管理工作的強度,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本文主要對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識別金融風險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金融管理;識別;金融風險
對于金融行業而言,其在發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風險問題,而這也是其區別于其他行業的一大特征,在此情況下,企業若想獲得長期穩定發展,就必須要對各種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精準的識別,并采取有效對策加以應對,最大限度降低金融風險對整個行業產生呢的不良影響,在企業確保自身穩定發展的同時,還要推動整個金融行業的快速向前發展。
一、金融風險及類型概述
導致金融風險問題產生的因素眾多,例如,一旦行業自身出現決策問題,便會出現金融風險、此外,隨著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也同樣會導致金融風險問題的發生,上述問題均應引起企業的高度重視。縱觀當前國內金融行業風險的產生特點及原因,可將金融風險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具體如決策風險、市場環境風險、自然災害風險、流動風險等等。通過對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型進行明確,更加有助于企業及時識別風險并加以應對,從而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1]。
二、在金融管理中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的重要價值
在金融管理工作中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對于整個行業而言意義重大。眾所周知,在金融行業領域中,經常會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問題,加之國內市場發展不完善,因此更是增加了這些不穩定性因素。金融行業一旦產生金融風險,勢必會對自身的金融體系造成嚴重沖擊,若風險較為嚴重,還極有可能導致整個市場崩潰,阻礙金融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而通過風險識別則可有效緩解上述問題
且更加有助于國際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目前,我國金融市場在競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秩序問題,由此便會產生一系列的競爭風險,這些風險的存在,將對整個行業發展造成直接影響,而通過金融風險識別,則可在很大程度上對金融市場競爭秩序加以規范,確保整個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強化金融風險識別還能夠幫助國家制定出相應的法律法規,并幫助企業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金融政策,通過風險識別工作的開展,還可為相關政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提供保障,使其更加適合于目前的市場發展環境,反之,若相關法規政策不具備科學性,將會對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2]。
三、在金融管理中識別金融風險的有效途徑
(一)詳細了解資產組成結構
在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的過程中,相關部門一定要對資產組成結構進行詳細了解,在金融發展中,資產屬于一個核心關鍵的內容,對于金融風險而言,必須要具備充足的資產,才能進行妥善應對,一旦資產不足便會加大金融風險問題的發生概率。因此,人們在對金融風險進行評估時,首先便可對資產進行判斷,實踐過程,中資產組成結構是判斷資產的依據和前提。現階段,資金組成結構具體包括證券、固定資金、貸款、現金等等,通過對上述結構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對資產的大概數量進行明確,從而進一步判斷是否會產生金融風險,并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對策加以應對,從根本上杜絕金融風險問題的發生[3]。
(二)詳細了解銀行借貸
在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的過程中,強化對銀行信貸的了解也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對策。在現階段的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貸款風險問題十分常見,需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對于銀行而言亦是如此,這主要是因為銀行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來自于貸款利息,因此,其在發展過程中一旦產生貸款風險,便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鑒于上述情況,一定要強化對銀行信貸的了解,如此才能在發生問題時做到有計可施。
(三)深入了解銀行盈利狀況
金融行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很多人們都將銀行的發展當作金融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并對其進行深入研究,上述情況對于金融風險識別而言也是如此。通過對銀行盈利狀況的深入了解,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狀況,從而能夠在第一時間識別發展中的風險,并進行有效規避,對于銀行自身而言這一點至關重要,需引起高度重視[4]。
(四)精準把握資產儲量
在對金融風險進行識別的過程中,精準把握資產儲量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通過對金融行業自身所擁有的資產存儲量進行了解,能夠清晰的判斷出企業自身是否具備應對風險的能力,若由于自身能力有限而不能應對金融風險,則很有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金融風險,但如果企業擁有足夠的金融儲備量,則可有效解決各種風險問題,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的金融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兩者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但與此同時,金融風險問題的發生同樣不可避免,在金融管理領域中,通過對金融風險的有效識別,能夠促進整個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減緩風險問題對行業發展產生的不良影響。在此也要求相關的金融從業人員,提升對上述問題的重視程度,同時還要提高自身的風險判斷和識別能力,從而為整個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熊懿榮.企業運用金融衍生品進行套期保值的問題探討--以江西銅業為例[D].江西財經大學,2016.
[2]吳建民,汪其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金融倉儲業務風險評價[J]. 金融理論與實踐,2014(7):76-79.
[3]孫寶文,牛超群,趙宣凱,等.財務困境識別:中國P2P平臺的風險特征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6(7):32-43.
[4]王丹,徐鷺鷺.中國建立現代金融風險管理體系所面臨的制約與對策——兼論中國市場化改革中加強金融監管的必要性[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4):89-90.
(作者單位:中國水電建設集團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