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璐 劉天成 彭中山 朱修鵬 唐甜
摘 要:大學一般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學習階段,對于學生以后發展十分重要。但是現階段大學生的學習效率普遍低下,因此基于大數據環境,對大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并從身心狀態、學習對象、學習手段、學習場所的影響四方面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此提升其學習效率。
關鍵詞:大數據;學習效率;大學生;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1-018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1.165
學習效率是指學習者利用最少的時間獲取到最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將時間效率最大化,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進而使其綜合素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身心狀態的影響
學生的身心狀態是其學習效率的直接影響因素。在生理上,大腦發育情況、過度疲勞都會降低其學習效率。另外,錯誤的學習觀念也會對大學生學習效率造成影響。在大數據時代下,有關學者對大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在平常學習中積極性不高,總會在考前進行突擊學習,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學習方式,不僅不能夠牢固掌握知識點,同時長時間的熬夜行為也會使其身心疲憊,想要實現高效率的學習只是一個幻想[1]。
針對以上問題,大學生應學會科學用腦,使自己的身心能夠處于良好狀態。首先要學會循序漸進地學習,在面對眾多作業時,要按照由簡到難、由機械作業到運算作業的順序進行,使大腦能夠逐漸接受更多的知識,進而提升其學習效率。其次,要集中注意力。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在學習時要擺脫一些干擾因素,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最后,要把握好學習的度。在經過長時間學習后,學生可以通過聽音樂、看電視等方式來緩解腦部,以此來提升其學習效率。
二、學習對象的影響
學習對象的選擇也是影響大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之一。學習對象不僅可以是其所學習的知識內容,也可以是學習材料,更可以是其他學生。在學習內容上,學生一般會選取自己所能快速掌握的內容,對于較為煩瑣的內容處于忽視狀態;在學習資料上,學生會選擇抽象程度較低、結構簡單易懂的材料;在選擇學習競爭對象上,有些學生會跟學習較差的學習比較,這些都會使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針對以上情況,大學生應選擇壓力較大的、有挑戰的學習對象。學習壓力會受到內外部的影響。從外部看,大學生應學會自我調節,將壓力變為學習的動力,以此來提升其學習效率。從內部看,大學生可以通過設定更好的目標、發展方向,或是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進行比較等方式來自我施壓,這樣也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其學習效率[2]。
三、學習手段的影響
學習手段是指為了能夠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學習方法及措施,大學生是否能夠利用合理的學習手段,是提升其學習效率的關鍵。目前,大學生常用的學習手段是電視、計算機網絡、電子圖書等,這些都是人們智力物化產生的,所以對其合理地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學習效率。但是現階段,大學生在使用計算機時,不能夠合理把控游戲時間與學習時間,不合理的時間分配使其利用網絡學習的效率降低。
針對以上問題,大學生要選擇合理的學習方法。大學生選擇的學習方法是否合理與其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關聯性。根據有關研究發現,其置信度為0.8,部分在上課會開小差,基本處于學習狀態下的學生,在課后完成作業時,都要通過復習或是查找相關資料來作為輔助,而經常制訂學習計劃的學生也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若是想要提高學習效率,就要遵循學習的正確規律,按照自身實際情況,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學習場所的影響
學習場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學習效率造成影響。首先,學習場所的顏色。通過有關學者實驗表明,顏色較為艷麗的藍色與黃色相較于低調的白色、棕黃色來說,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出勤率也逐漸上升。其次,學習場所的溫度。根據有關調查表明,當學習場所的溫度在21-24℃,風速為0.1-0.2m/s,濕度為45%-65%時,是最佳學習機會,此時的人腦最為敏捷,精神狀態也是最佳。根據有關研究發現,坐在教室左側的學生比教室右側的學生更為聰明,所以大學生可以根據課程的變化,選擇不同的座位來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影響大學生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大體分為四個方面,一是身心狀態,二是學習對象,三是學習手段,四是學習場所。大學生只有將自己的身心狀態調整到最佳,選擇挑戰性較高的學習對象,合理地選擇并運用學習方法,對學習環境進行改善、調節,學習效率才會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邱述兵,汪張林.手機移動互聯對大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影響研究——以會計學專業大學生為例的實證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11):31.
[2]陳巖,蔣平,顧偉等.基于數據挖掘的大學生專業課學習效率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4):68.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
韓璐(1998.1— ),女,漢族,江蘇揚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劉天成(1997.2— ),男,漢族,江蘇如皋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彭中山(1997.11— ),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朱修鵬(1996.3— ),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唐甜(1997.7— ),女,漢族,河南南陽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