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劍
摘要:近年,廣西市場主體增速較快。面對其龐大的市場主體的飛速增長,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其整個市場主體的信用監管覆蓋率不全,導致市場中仍然存在諸多企業信用缺失的現象,而其市場主體信用缺失的現象不僅惡化了整個商業環境,導致廣西的市場經濟混亂,也阻礙了其市場化的進程。本文從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闡述了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的迫切性,同時對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的方向提出了探索性建議。
關鍵詞:市場主體;信用監管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戰略,近兩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按照國務院簡政放權、放管服相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部署,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廣西市場監督管理局及相關部門與有關部門一起,扎實抓好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任務的落實,為推動全區商事制度改革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缺失的危害
市場主體信用的缺失直接影響到市場主體的經營與發展。自古以來誠信都是難能可貴的品質,在市場的經營過程中,除了商品本身的物美價廉,更多程度上依賴于商家的信用程度;良好的社會經濟市場秩序需要良好的信用來維持,買賣雙方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坦誠的溝通和堅定的契約精神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增大金融市場風險。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數年持續上升,對于放出貸款的銀行來說,不良貸款率的增加,導致向外貸款的風險增大,制約了其在市場中的資金融通作用,嚴重破壞了銀行的健康穩定運營,進而間接加劇金融風險;降低資源配置效率。市場經濟本質上可以說就是有關信用的經濟,市場對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優良的信用環境帶來穩定的市場基礎,企業若缺失了信用對于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將產生巨大的負面效應。
二、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必要性
廣西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改變廣西的營商信用環境,加強對市場主體信用監管就變得非常有必要。為彌補廣西在立法方面的空白和不足,切實規范廣西市場主體信用行為,提升廣西市場主體整體信用狀況,適時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得市場主體信用監管變得有法可依。構建新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體系有利于配套落實廣西商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部分,是“寬進嚴管”的核心與靈魂。更是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需要。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是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基礎與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社會主義現代文明道德體系要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市場主體信用監管。
(二)市場主體信用監管的重要性
規范市場主體信用行為,切實做好誠信建設和社會管理綜合工作,關乎廣西的營商信用環境的建設,更關乎廣西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創新查處取締無照經營工作機制,關乎企業的公平競爭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是構建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對市場主體信用的監管,打擊制假售假、商業賄賂、欺行霸市等各類違法違章的不公平交易行為,才能夠為市場主體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為規范廣西營商環境,維護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只有建立起公平透明社會信用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失信欺詐行為,促進和規范經濟主體的運行,確保市場經濟的和諧發展。
三、廣西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的探索
(一)著力推進市場主體信用政策落地
明確政府及各相關部門在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方面的職責。從法律層面規定各相關部門市場主體信息歸集、共享、運用的法律義務,從而更好地規范各部門市場主體信息歸集公示使用行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市場主體信息歸集公示管理辦法》明確自治區工商局負責廣西企業基礎信息及信用交換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西)的建設、運行和維護。自治區本級市場監督管理機關做好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技術支撐。實現聯合懲戒、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不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檢查各部門開展工商信用監管體系建設階段任務的完成情況。
(二)扎實推進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建設
順應新時期要求,利用當前科技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創新市場監管手段,扎實推進監管執法信息化建設,切實推進市場主體信用體系改革。圍繞市場監管現代化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信息化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信息化綜合服務能力,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效能,帶動現代化監管體系構建,建設和拓展“全國一張網”監管功能,為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信息技術支撐。全力推進市場主體信用的信息歸集公示工作開展。加快企業信息公示系統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市場主體基礎信息和信用信息的采集、整合、服務能力,完善市場主體的信用約束機制。
(三)加大聯合激勵與懲戒力度
首先,抓好政策激勵,對于信用狀況良好的市場主體,爭取自治區政府批準,將其納入商標培育發展保護工作評授范圍。其次,加大聯合懲戒力度,探索部門聯動機制,實現各地級市信息數據的有效交換,再次,建立健全跨部門聯動響應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最后,抓緊建立統一的監管平臺,把部門間關聯的監管事項都放到平臺上來,同時清理整合各類行政執法隊伍,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形成監管和執法合力,建立“失信者寸步難行”的市場監管機制,開創“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監管格局。
參考文獻
[1].艾琳,王剛.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行政審批視角解析——兼評廣東省及深圳市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實踐[J].中國行政管理,2014.01
[2].陳暉.商事制度改革成效與完善對策——以珠海橫琴為例[J].經濟縱橫,2017.02
[3].陳永.試析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下市場監管體系的調整與完善[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6(7):7-10.
[4].丁錦.對我國社會信用管理頂層設計的幾點思考[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4(06):63-65.
[5.]濟寧市編辦,市工商局.構建“互聯網+信用”監管新模式不斷完善商事領域事中事后監管體系[J].機構與行政,2016(08):33-34.
[6].洪雋.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后的市場主體信用監管[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4(08):32-35.
[7].黃榕海.廣州市工商部門企業信用監管研究 [D].西南交通大學,2015.
基金項目:本文得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共建共治共享視閾下市場主體信用監管改革研究”(18BGL213)的資助。
(作者單位:廣西財經學院海陸經濟一體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研究協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