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 劉程
摘要:公共氣象服務作為氣象部門的工作重點,其發展與建設的好壞直接代表了基層氣象部門的工作水平。本文給予公共氣象服務目前的發展狀況,分析了其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對更好的建設基層氣象部門的公共氣象服務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為基層氣象部門實際開展公共氣象服務提供理論支撐。
關鍵詞: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發展;建設
一、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目前的發展狀況
基層氣象部門在氣象工作中擔當著打基礎、筑地基的作用,基層氣象部門的公共氣象服務沒有做好,那么氣象部門的氣象數據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就喪失了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氣象工作重視度的不斷提升,基層氣象部門的公共氣象服務水平逐漸上升,其服務內容也逐漸適應基層民眾的農業生產種植需求。同時,長效機制的建立也為氣象部門的持續有效服務創造了條件。
二、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現有的問題分析
(一)專業人才隊伍缺乏,人員職業素養欠缺
由于氣象數據變動大,專業要求高,數據掌控難度大。而在基層氣象部門中,工作人員通常只負責接受上級部門傳遞出的氣象數據,部門本身不需要研究和判斷氣象數據情況。因此,在目前的基層氣象部門中,存在專業人才隊伍缺乏,人員職業素養欠缺的情況。具體表現在:第一,基層氣象隊伍人才來源單一,重理論輕實踐。縣級氣象部門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通常會考慮各大專業的高職院校,這部分工作人員其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實踐操作能力仍有所欠缺,限制了基層氣象部門的發展;第二,基層氣象部門工作氛圍略微寬松,部分氣象工作人員在氣象工作開展工作中,服務意識不強,開展工作時不顧嚴謹認真,部分工作人員也存在相互推諉等情況,對公共氣象服務的有效開展影響嚴重;第三,部分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應急應變能力有待加強,在面對極端天氣和惡劣天氣環境時難以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行動,及時分解數據,妨礙了氣象應急行動的開展,不能及時有效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信息傳播途徑有限,氣象服務信息傳送不及時
基層氣象部門傳播公共氣象服務信息時,一般是借用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如短信、廣播、電視等方式,這些信息傳播方式受限因素較多,不能很好的達到及時傳播的目的,影響了氣象服務的針對性措施的采取。作為基層氣象部門的服務對象來說,農村群眾的文化水平有限,日常精力主要放于農作物生產種植方面。而若是氣象服務信息不能得到及時傳送,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網絡廣播無法涉及到的偏遠地區,氣象災害一旦發生,相關部門難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的氣象災害應急救援機制,其產生的嚴重后果將難以想象,造成的損失也將難以估計。
(三)氣象數據單向性傳播,無法適應生產需求
目前,大多數的氣象部門工作人員對于氣象工作的認識尚有所欠缺,他們從思想上認為氣象服務工作的重點在于傳播氣象數據。事實上,在實際工作中,向人民群眾傳播氣象數據也成為了基層氣象部門工作的主要內容。這種單向性的氣象數據傳播,簡化了氣象部門工作人員的辦事流程,卻無法對群眾給予準確的氣象指導,也缺乏行之有效的災害預防對策。另一方面,氣象數據本身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普通民眾收到氣象信息后無法準確理解數據信息,氣象服務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效果。對于基層氣象部門來說,其服務的主要對象是農村居民,因此,在公共氣象服務的推送內容上,現有的氣象數據也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使得公共氣象服務本身失去了其實用效應。
(四)重視度不夠,發展受限
氣象服務的最終對象是社會上的廣大人民群眾,也就是說,基層氣象部門作為最直接接觸普通民眾的部門,其日常工作的開展和建設都應得到重視。實際情況是,不論是社會群體還是相關氣象管理部門,對于基層氣象部分的公共氣象服務的重視度和關注度都嚴重缺乏,以致基層氣象部門在人員建設、基礎設施以及設備的配備等方面都不夠完善,嚴重限制了基層氣象部門的發展。
三、如何建設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
(一)定期開展培訓,建設專業人才隊伍
針對基層氣象部門專業人才隊伍匱乏,工作人員職業素養較低的情況,相關氣象管理部門應提高重視,定期召集基層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開展業務學習,向他們傳授最新的氣象觀測技術和方式,提升基層氣象部門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同時,還可組織基層氣象部門的工作人員到專門的氣象學校進行長期或者短期的氣象學習,為基層氣象隊伍的專業知識的灌輸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而且,從基層氣象部門工作人員本身來說,在日常氣象服務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工作人員應刻意培養自身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以高度的激情對待氣象工作,從思想上端正工作態度,意識到基層氣象服務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關鍵作用,確保達到基層氣象數據的傳播目的。
(二)多種宣傳方式結合,擴大信息傳播范圍
基層氣象服務要充分切合基層的實際情況,保證基層氣象服務能切實達到服務目的,為民眾日常生產生活提供實質性幫助。所以,在日常氣象數據傳播之前,基層氣象部門可組織相關人員對農村工作開展調研,了解農村信息接收的突進和渠道,收集群眾對于公共氣象服務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的提供解決方案,切實的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提供幫助。比如,借助農村的村社廣播、發動村民小組的傳播力量,聯合使用電話、微信、短信等傳統方式,共同發力,力保達到基層公共氣象服務的效果和目的。
(三)開展基層調研,制定科學有效的氣象服務方案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基層氣象服務對象本身為基層民眾。因此,在選擇公共氣象服務的內容和服務方式時也應充分考慮基層民眾的需求,選擇適合基層民眾的服務方式。所以,要想達到公共氣象服務的目的,可借助于之前開展的基層調研結果,制定科學有效的氣象服務方案,合理決策,結合氣象數據信息為民眾的農業生產提供指導性建議和意見,充分發揮基層氣象部門的作用。
(四)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氣象工作正常開展
基層氣象部門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技術支持和政策支撐。政府相關氣象管理部門應切實做好基層氣象部門的資金支持,加大資金投入,為基層氣象部門的基礎設施設備建設、科技創新以及人才培養創造條件,改善基層氣象環境現狀,切實當好基層氣象部門的后備力量,以保障氣象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基層氣象部門發展公共氣象服務,需要創新性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既要保證基層氣象信息更新的時效性,又要考慮傳播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它要求基層氣象部門時刻加強氣象理論知識的學習,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升,發現氣象部門在基層氣象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有關管理部門也應充分發揮社會的力量,多方聯動,以基層氣象部門為主導,政府為輔助管理部門,社會為監督參與群體,共同發力,提升公共氣象服務的水平,增強氣象災害的防控應急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王鵬,楊春嬌.建立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體系?保障農村地區生命財產安全[J].吉林農業,2018(16):95.
[2]楊衛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奮力推進具有龍江風格?更高質量的氣象現代化[J].黑龍江氣象,2018,35(01):1-8.
[3]葉芬梅,盧維潔.政府購買公共氣象服務:現實動因、實踐樣態及發展路徑[J].閱江學刊,2017,9(02):15-24+144.
[4]鄭云漢.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01):216+219.
[5]洪杰,章威,劉麗琴,黃春梅.基層氣象部門公共氣象服務現狀分析及思考[J].科技與創新,2016(04):41.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寧安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