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銅雕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與傳統(tǒng)文化同步發(fā)展。古代的銅雕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征,在人類歷史文明的發(fā)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銅雕在世界銅雕文化中都是獨樹一幟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銅雕藝術品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在室外作為景觀雕塑,而且室內裝潢中也融入了這種元素?,F針對銅雕的實用功能、社會效應和美學價值進行分析,探討現代銅雕對我們生活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銅雕;實用價值;社會效應;美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 J324?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19)12-0018-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蘇先平.淺論銅雕的美學價值[J].天工,2019(12):18-19.
銅雕是一種手工藝品,是使用材料或者是半成品手工加工的產品,它起源與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它是民族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體現了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性。銅雕藝術在我國古代就十分發(fā)達,形態(tài)各異,是其他材質雕塑無法企及的。它是錫和銅的合金,整體的硬度比較強,與其他的雕塑工藝品相比,更具有收藏的價值。銅雕的數量比較多,而且種類繁多,酒器、食器、兵器、禮器還有車馬器和農具等各類生活用具一應俱全,并且隨著地域的不同,呈現出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一、銅雕的實用功能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及其雕刻技藝就已經出現,在當時的越國已經開始對青銅進行冶煉,同時也將其用于兵器的制造當中。雕塑是一種造型藝術形式,是雕、刻、塑三種制作方法的總稱,一般可以分為浮雕和圓雕兩類。我國的雕塑文化歷史比較悠久,不僅技藝精湛,而且具有非常強的裝飾性、實用性和藝術性。
從我國古代上周時期的青銅器可以看出,銅雕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像青銅禮器、青銅炊器、青銅樂器、青銅生產工具等。青銅炊器一般就是銅鼎,它與現代的鍋作用相似,主要是用于煮食物或者盛食物。我國古代的很多生活用具都是青銅制作的,這足以說明銅雕產品在中國歷史上肩負著非常重要的實用功能。在明朝中后期之后,社會上的分工開始逐漸的精細化,手工業(yè)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青銅器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到清朝末年和民國初期時,小手工業(yè)比較發(fā)達,青銅器開始根據購買的階層和購買者的經濟狀況,在銅器上雕刻一些難度不同的圖案和文字??傮w而言,銅雕雕塑一般具有兩個重要的特點,其一是可以作為收納和盛放東西的容器,其二是可以作為擺飾來進行陳列。銅雕作為收納容器是它的基本功用,因為對古代人生活來說,他們的必需品大多數都需要以銅為材質來雕刻完成,或者來制作供奉祭祀的禮器。銅雕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作為裝飾品來裝扮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城市的公園廣場中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各類銅雕雕塑品。如銅雕作品《忠義千秋》,它的形象是非常鮮明的,和作品的名字一樣,主要突出的就是“忠義”二字,選取的是中國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它可以是一個地標性的雕塑,能夠為大家提供指引,同時也是一種忠義文化的傳承和美好寓意的載體。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雕塑在人們的生活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銅雕承載著很多實用性兼美觀性的功能,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處不在。
二、銅雕的社會效應
城市雕塑是現代社會中比較常見的形式,好的城市雕塑采用的都是最耐久的材料和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向人們展現出當代或者歷代人們的精神面貌,不僅能夠為當代人們的文明創(chuàng)造一定的氛圍,同時還能陶冶情操,為各個時代的人們留下一定的思想和形象的印記。雕塑與建筑之間存在著非常深刻的聯(lián)系,各個時代、民族和該地區(qū)的城市建筑會催生出不同風格的雕塑藝術,兩者相互協(xié)調、相互配合,共同形成了一個城市重要的精神面貌,是其他文化不能替代的。對于一座城市來說,藝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其文化性,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也是品味的彰顯。對于中國來說,幾大古都的銅雕藝術對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已經有所彰顯,而且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如圣彼得堡的《青銅騎士》、雅典衛(wèi)城中的《雅典娜銅像》、法國雕塑家羅丹的《青銅時代》等,這些藝術品都在潛移默化中對雕塑作品的社會效應進行了展示。
銅雕藝術作用主要是與宗教、政治和歷史有關,是以美的形式作為載體來將這些內容傳遞給受眾,尤其是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它們憑借著藝術的形象影響著人類的心靈,好的藝術作品可以提高公眾的趣味,培養(yǎng)公眾的審美格調和文化素質。對于城市來說,一些銅雕會對其歷史、地理、政治和傳說等內容進行體現,不僅會受到人們的喜愛,還會獲得一定的社會效應,如鐵人王進喜的銅像和紀念館,為大慶這座城市注入了人文內涵和時代精神。又如作品《湄洲媽祖影視城人物組合銅雕》,這種類型的銅雕就是將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踐融入其中,有日常勞作的銅塑,也有表現人們日常生活的銅塑,此種類型的銅塑就是將人們作為主要的表現內容,能夠更好地表現出生活的氣息,能夠在潛移默化中表現出中華民族眾多勞動者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貼近社會現狀,具有一定的社會效應。
對于雕塑藝術來說,它是對社會和歷史有益的,能夠鼓勵人們更加熱愛生活,激勵人們繼往開來,拼搏進取,擁有更多的美好愿望和對待生活的信心。
三、銅雕的美學價值
建筑和環(huán)境的藝術語言是具有象征性、概括性和朦朧性的,而雕塑藝術語言具有更強的鮮明性和具體性,它能賦予環(huán)境更明顯的思想性,能使用生動的形象對自然環(huán)境的主題進行有效表達。對于雕塑作品來說,它不應該成為環(huán)境的圖解和說明,它需要對含蓄、間接、語言進行利用,通過暗示和隱喻的方法來進行更為生動的表現。它不僅不被實用功能所束縛,同時可以比較隨心的安置自身的形體,是具有非常強烈的感情交流的一種媒介。銅雕作為一門大眾藝術,它具有非常明顯的開放性,可以說是公共和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創(chuàng)造,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因此,在藝術策劃中需要與形勢進行協(xié)調,而且銅雕作為藝術大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整個大局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不僅僅是因為自然條件是非常廣闊的公共空間,同時也因為自然條件才是銅雕的重要載體。因此,在進行銅雕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對雕塑與情境的關系進行著重審視,要使其符合藝術的規(guī)律,不然就會對雕塑方案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青銅雕塑不僅是以自身為基本藝術取向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種因勢利導、給人以審美享受的文明藝術,具有強烈的美學價值。
綜上所述,銅雕藝術是從歷史長河中發(fā)展而來的,并且它一直都處在一個長久不衰的地位,這主要是因為它不僅具有實用性,還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效應和藝術價值,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銅雕藝術在現代生活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不管是廣場景觀中的雕塑還是室內設計中的擺件,它都發(fā)揮著自身的重要價值,對于銅雕藝術來說,它未來的發(fā)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參考文獻:
[1]劉和琴.“有意味的形式”:公共銅雕藝術的形式語言研究:以中國銅陵國際銅雕藝術展為例[J].銅陵學院學報,2016(5):101-104.
[2]巫志標.淺談銅雕著色的多元化[J].美術教育研究,2016(3):50-51.
[3]王金坪.誰在塑造中國銅雕[J].收藏,2015(19):142-150.
[作者簡介]
蘇先平,生于1971年,祖籍福建惠安。福建師范大學藝術專業(yè)畢業(yè)。現為國家一級雕刻技師,泉州市工藝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名人,泉州市創(chuàng)意產業(yè)協(xié)會會員,泉州市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福建省佛教文化研究會理事?;莅部h閩淘園雕藝館創(chuàng)辦人。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