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玉文化與玉雕設計自古以來都受到人們的追捧,近年來,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也對玉文化的設計與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新時代地域性玉文化融入玉雕的設計與創新中是目前玉文化行業發展必經的途徑,以此為發展目標展開分析。
[關鍵詞] 新時代;地域性;玉文化;玉雕設計;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 J042?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19)12-0048-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孔士奇.新時代地域性玉文化與玉雕設計創新策略探討[J].天工,2019(12):48-49.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玉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皇帝運用的玉璽、人們身上佩戴的飾品均離不開玉,最能反映古代人們對玉器重視程度莫過于“和氏獻璧”這篇故事,文章借助卞和歷經磨難,多次向皇帝進獻未經過打磨的璞玉,皇帝認為卞和欺騙了他,廢掉卞和的雙腳,卞和鍥而不舍,最終使得這塊寶玉得到了認可,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華夏兒女對玉文化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
一、玉文化中的精神內涵
玉文化的發展史,是儒家文明的具體體現,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精神寄托,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精神文化。從廣義上來講,玉代表著德才、清正廉潔的氣魄、無私奉獻的品德、良好的道德素養、淵博的知識涵養等。玉文化是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精神支柱,是人們精神涵養的一種傳遞,玉文化的不斷創新和發揚,對整個社會文明的傳承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和意義。
二、新時代地域性玉文化
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漸漸地形成了玉文化,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普遍運用到婚嫁喪娶、祭祀等方面,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在一定基礎上推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持續發展。在玉文化的發展過程中,作為相應的社會主體,社會群眾的力量決定著玉文化的發展方向。受人們傳統觀念、風俗文化以及信仰之間的差異,使得玉文化各具特色。在我國民俗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正是由于地域性的差異,才有了各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充分地體現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
基于目前玉文化的發展形勢,在科技發展的理念下,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審美觀念也產生了相應的變化,為此,在發展新時代地域性玉文化的過程中,要綜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人們的審美方向,來對玉文化進行擴充和豐富,進而對玉雕設計進行創新和發揚。在對玉雕設計進行創新時,要把新型的設計理念融入設計流程中,在保留民間傳統文化的同時基于人性化發展的需求,以全新的設計理念來對玉雕設計進行創新。
三、新時代地域性玉文化與玉雕設計創新策略
在科技技術的影響以及經濟發展的推動下,玉文化的發展能有效地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人們的精神涵養。在創新設計理念的同時,還要把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內涵融入其中。在創新設計過程中,汲取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運用現代文明對其進行不斷轉化,求新求變,有依據、有文化、有理念地對其進行創新,才能保證玉文化的持續發展,從而使玉雕設計得到大眾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盲目地跟風,要綜合人們的觀點和看法,避免創作與社會傳統文化相悖的作品。尤其對于一些社會發展過程中一時興起的流行趨勢,要嚴加防范,滿足市場的發展需求,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首先,要確定設計主體,保證玉料能與相應的雕刻題材相匹配。結合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以及玉雕題材的受歡迎程度來進行設計創新。在確定題材后,綜合人們的審美觀念,將中華古典韻味、宗教、神話傳說、民間藝術等精神涵養運用其中,充分借助這些構成元素,制作出人們喜聞樂見的設計題材,把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蘊含其中。
其次,要確定表現形式,在發展過程中,要從視覺表現效果的角度出發,落實相應的主題設計形象,在設計過程中,全面了解玉雕表達的意境,從而注重主題形象的建設。玉雕的各個層次結構要具備一定的差異性,把主題線條凸顯出來。掌握相應的雕刻手法,如浮雕、淺浮雕、鏤雕、圓雕等,在具體的雕刻過程中綜合設計主體、玉料選用相應的雕刻方式。
在創新設計時,材料的選擇以及顏色的使用是雕刻過程中的重要組成環節,玉料品種類型不統一,在進行篩選時,要考慮玉雕題材,采用發展的眼光,有依據地選取設計題材,合理的取舍,科學的運用,才能保證玉雕設計的整體質量。為更好地發揮玉料的價值,在設計過程中,在彰顯玉料價值的同時,還要結合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運用不同的雕刻方式來演繹色彩眾多的玉料。巧用俏色,在為玉雕提供視覺效果的同時提升其市場價值。
玉雕設計的精神內涵主要是通過作品來將人們內心的想法以及觀點傳達至社會,能否成功取決于玉雕設計以及整體的作品效果。為此,在設計創新過程中,要充分將題材的特點展現出來,從現代化的角度出發,融入一些新穎的表現手法,把時尚元素與古典韻味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合理地掌控各個環節之間的協調性,避免設計元素之間沖突。落實細節處理,注重作品設計的靈活性,合理地掌控元素的投入力度,保證作品能將所要表達的內容全面展現出來。
玉雕的整體設計理念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為此在創新的過程中,要遵循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創新理念,對運用觀賞性和實用性的玉雕要準確地進行區分,在體現傳達的文化涵養的同時充分體現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的作用。做好玉雕產品的成本管控工作,結合消費群體來進行控制,做好產品質量以及成本管理。
玉雕設計的創新是當前社會發展局勢下玉文化得以發展的主要措施,在創新的過程中,全面保留玉文化的地域性,保存玉文化之間存有的差異,創新發展理念,開辟玉雕發展的新局勢,結合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從而不斷地挖掘玉雕設計的發展方向,促進玉文化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彥.基于現代審美意識下的蚌埠玉雕傳承創新路徑研究[J].蚌埠學院學報,2018,7(1):115-118.
[2]沈貝妮.玉雕設計與制作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探討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6):210-212.
[3]楊萍,丘志力.中國當代玉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第十屆“子岡杯”見證[J].創意設計源,2019(3):29-34.
[4]高蕓,董姬斐.楊國智:萊州玉雕傳承與創新同行[J].走向世界,2018(47):82-83.
[5]邢天洋,劉聲遠.淺談現代玉雕設計中的形式美[J].美術教育研究,2018(9):53.
[6]曹亞楠,周欣越.談岫玉產品設計傳統與現代設計元素的融合發展[J].藝術科技,2018,31(3):26.
[作者簡介]
孔士奇,男,漢族,1983年出生于河南省魯山縣磙子營鄉,父輩從20世紀80年代從事和田玉吊墜制作,童年在家庭的熏陶下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00年至2003年就讀于鎮平縣工藝美術學校。2005年至2008年師從王超麟大師學習玉雕技法。2008年至2015年進入玉雕行業工作,2005年創建士奇玉雕工作室。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