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整體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藝術品的追求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愛好收藏的人們當中,玉雕藝術由于其獨特的經濟價值以及藝術方式,廣受人們喜愛、收藏。玉雕收藏市場也不再單純地停留在商品的外在感官,更多在意的是玉雕飾品的整體雕刻構思以及收藏品的整體價值。
[關鍵詞]玉雕藝術;價值及傳承;發展分析
[中圖分類號] J323?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19)12-0146-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黃成卓.玉雕藝術價值及傳承發展分析[J].天工,2019(12):146-147.
玉雕藝術,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了,在經過歷史的洗滌之后,玉雕藝術逐漸有了自己獨特的語言以及方式,無論是從外觀的整體藝術、雕刻意境,還是獨特的審美特征都是我國傳統藝術組成的重要成員。在新時代影響下的,玉雕技術正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需要人們去發現與解決。在原有技術的基礎上大膽地突破與創新,將一些新時代的氣息融入到傳統工藝中,與此同時,也可以為玉雕技藝的傳承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玉雕藝術的由來以及整體發展
早在新石器時期,人們就開始研究與挖掘玉石的制作,那時對玉石的雕刻比較抽象、淳樸。而到了中期,玉雕的藝人就開始逐步將雕刻與繪畫技術結合在一起,讓玉雕的藝術品整體變得更加精致;到了中后期,玉雕的藝術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這個時間段的玉雕作品在雕刻過程中比較注重玉石的整體造型,主要以典雅與貴氣為主。相對來說玉石的雕刻工藝在人們的生活中始終占據著重要地位,就像《禮記》中記載的那樣“玉不琢,不成器”,人們后來也將育人的工作比喻成了玉石的雕刻,由此可見,玉石在人們的概念中發揮的真正作用。玉,即人們精神方面的載體,又是彰顯高尚人格的一種代表與象征。玉器的雕刻工作由于難度較大并且發展周期與時間較長,一直都廣受中外人士的喜愛,并且在世界藝術長河中也占據著一定的地位。
二、阻礙玉雕藝術前行的因素
隨著社會整體經濟的不斷發展,玉石雕刻市場也在不斷地壯大與蛻變,但是由于玉石雕刻傳承的時間較為悠久,極易受到發展思路以及制作手法的影響,也極易受到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可能會阻礙玉雕藝術發展的因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更加注重玉石的質量以及工藝,而忽略應有的設計
在玉雕藝術的發展長河中,有一些問題早已體現出來,只是由于年代的問題而被人們所忽略,比如,晚清到民國期間,人們在玉石雕刻方面出現了一定的認知誤差,更加注重玉石本身的質地、材料的使用情況,并且在玉石雕刻手法方面過于復雜,認為只有復雜的藝術品才能彰顯出飾品的價值,與傳統“材美玉巧”的雕刻理念完全背道而馳。這種“重工重藝”的玉石雕刻理念也逐漸傳承至今,間接地阻礙了玉石雕刻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整體來說,玉石雕刻工作就是一個綜合的藝術品,而作品制造出來的價值也會受到更多不同因素的干擾,對于一件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來說,玉石的質地以及雕刻工藝固然重要,但整體的藝術設計更為重要。
(二)在玉石雕刻藝術方面仍保留了大量的傳統工藝,缺少創新與突破
玉石的雕刻工藝由于受到歷史傳承的影響,很多雕刻大師在制作過程中保留了大量的傳統雕刻手法與方式,缺少大膽的突破與創新,導致整體的玉雕工藝出現較為嚴重的程式化。嚴格來講,在玉雕行業中,一些雕刻理念與題材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能否在原有的框架之下突破傳統的玉器設計工作,更是對一名雕刻師進行評判的方式之一。在玉石雕刻方面,技巧的傳承仍是傳統的師帶徒方式,這種方式相對來說就是屬于較為傳統的一種,也會間接導致學徒的思想受到局限。在這種師徒模式的影響之下,其中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玉石雕刻品都是千篇一律的,同時也不易受到人們的重視,收藏品之間最大的差別可能就是玉石的質地或者是雕刻品大小的區別。這樣的傳承理念也間接阻礙了玉雕藝術品更好的發展。作為一名玉石雕刻師,在進行雕刻的過程中會尤為擔心自己的技巧,從而毀掉整件藝術品。所以,永遠都只將自己的雕刻技巧局限于傳統技巧當中,越發的不敢去嘗試、突破以及創新。
三、促進玉雕藝術更好發展的建議
(一)在保證玉石的質地與工藝的基礎上,提升原有的設計理念
對于繼承玉石雕刻的技師來講,除了要繼承傳統的技巧外還需在雕刻技術上進行大膽地突破與創新,在傳統工藝理念上將現代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玉石是進行雕刻的基礎,不管是翡翠、羊脂白玉還是其他材質的玉石,只要設計合理都會發揮出應有的特點,彰顯其獨特的魅力,同樣也能滿足雕刻師對美學方面的研究與突破。整體來講,玉石的雕刻并不是說越復雜就越好,不要過于重視技巧方面的問題。將傳統雕刻手藝當中的浮雕、微雕、鏤雕等技巧與現在的3D掃描、電腦繪圖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更好地將雕刻師的設計構造表現出來,滿足更多設計的需求。在雕刻過程中,雕刻師需要始終秉持著“材美工巧”原則。根據設計過程中所要表現出來的設計理念,選擇更加適合的玉石材料,在玉雕過程中融入現代化的設計理念,也可以融入更多藝術設計,從而更好地將玉制飾品的美展現出來。
(二)在挖掘原有雕刻手藝的同時,也要將時代的氣息融入其中
人們在進行傳統的玉石雕刻時,往往都希望用一件作品來傳達自己要表達的意義,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除了保留傳統的欣賞概念更希望雕刻出帶有時代特點的作品,彰顯出時代的革新。所以,在進行玉雕創作時,雕刻師應該注意雕刻的理念與技巧,緊跟時代步伐大膽地進行技巧方面的創新,讓玉石雕刻作品與時俱進。
對于玉石雕刻工藝來講,既不能脫離實際生活的要求,又要通過相關的技巧傳達出相應的生活理念。優秀的玉雕作品是可以直接引起觀賞者共鳴的,所以作品在雕刻過程中應該更加貼近生活。雕刻師要在雕刻過程中仔細體會傳統工藝手法的情感寄托,同時也要根據當代人們的實際情況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比如,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情感的流露等。將兩者有效結合最終形成整體的設計理念,通過優質的作品,將這些情緒傳達給每一位觀賞者或是收藏家,發揮出玉石雕刻的真正意義。
相對來說傳統的玉石雕刻有著無法比擬的魅力,所以自始至終都廣泛受到人們的喜愛,而現代化的玉石雕刻藝術在傳承了雕刻技巧之外,可以更好地將一些現代元素融入其中,滿足當代人設計、需求、彰顯玉器另一面的同時也能推動雕刻工藝更好的前行。
參考文獻:
[1]沈貝妮.玉雕設計與制作專業核心課程設置探討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6):210-212.
[2]楊萍,丘志力.中國當代玉雕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第十屆“子岡杯”見證[J].創意設計源,2019(3):29-34.
[3]牛晨旭.許延平玉雕藝術創作的“實驗性”探析[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9,35(5):107-109.
[作者簡介]
黃成卓,男,漢族,1984年出生于玉雕之鄉河南省鎮平縣,父輩從80年代從事和田玉人物雜件制作,童年在家庭的熏陶下對其產生了巨大興趣,熱愛玉雕藝術,從事玉雕工作以來,致力于玉石雕刻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的學習,在通過玉雕設計實踐中逐漸領悟玉雕藝術的魅力,并創作出許多精美的作品。2000年至2003年在工藝美術學校師從王超麟老師學習玉雕繪畫技藝。從事玉雕設計制作18年,2013年成立卓玉府玉雕工作室,主要從事和田玉籽料和俄羅斯白玉的設計和制作。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