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石雕是我國一項傳統的雕刻技藝,承載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隨著時代不斷地發展,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當前石雕行業的創新瓶頸所在,緊密關注近些年涌現出的新技法,以此作為今后工作的參考。
[關鍵詞]石雕技術;傳統創新;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 J323? ? ? ? ? ? [文章標志碼] A? ? ? ? [文章編號] 2095-7556(2019)12-0150-02
本文文獻著錄格式:吳廣輝.淺析石雕如何從傳統中開辟創新之路[J].天工,2019(12):150-151.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石雕技藝出現了一些獨具匠心的創新技法,即在保留底蘊的基礎上,突破傳統的表現形式,創新雕刻手法,進而將石雕工作者的思想融入作品創作中,更加注重作品整體的藝術性,也充分表達了作品的靈活性。
一、創新需要以繼承傳統石雕技藝為基礎
縱觀我國石雕發展史,其融各家所長、集民間美學和雕刻技藝為一身的藝術創作。在當前的石雕創作中,無論是雕刻技藝還是創作手法,都涵蓋了我國石雕行業深厚的歷史底蘊,上溯到唐宋時期的佛像、把玩件以及民間建筑的各類石雕造型,都能尋味到我國石雕技藝的精髓。傳統的石雕創作取決于不同地域的文化風俗,區域與區域之間的石雕技藝差別巨大,往往都展示了當地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即使經過時間的沖刷,這些石雕藝術仍是人們心之所向的傳統產物,符合人們的審美特點。
石雕工藝的發展歷史中,創造出數不清的雕刻奇跡,也造就了眾多石雕大師,是傳統文化流傳發展的最好佐證,傳統石雕文化講究師徒、父子相傳,這種尊師重道的禮儀文化培養出一代代優秀的石雕大師。石雕技藝從傳統的民間工藝發展為現在的一項文化產業鏈,創造出的價值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是人們追溯歷史的重要憑證。不同時期的石雕藝術是其所在時代的縮影,在當下時代發展走向多元化,石雕技藝也應當充分融入現代化的元素,汲取傳統技藝與現代文化兩者之精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展現石雕作品的表現形式,在保證實用價值的基礎上滿足當前大眾的審美需求。
石雕作為一項藝術創作,雖然其形態不受文化風俗的影響,但其創作范圍也有所局限。眾所周知,在一些傳統器物乃至人物的雕刻上,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禁忌,這是長時間歷史文化的積累,關乎著人與風俗器物之間的某種聯系。筆者認為,我們想要石雕從傳統中開辟創新,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思想,可以采用較夸張的形式展現人物形態,以創新的形式進行文化的傳承。
二、石雕技藝展現形式的傳統與創新
傳統的石雕創作,往往是根據我國的一些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為創作背景,在對這些藝術題材進行創作時需要注重其內涵的表達,但是在當前社會文化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的石雕雕刻也顯現出一些弊端,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后,石雕創作在表現形式上也出現了較大的改變,所以我們應當從傳統石雕中尋求創新。
當代人們追求更加自由個性的生活方式,這與傳統思想下的生活理念存在較大的不同,所以石雕創作者應當緊密聯系當代社會形勢,將多元化的藝術創作形式充分融入當代人的生活中。石雕創作的題材也應當更加多元化,促進更多的人關注石雕行業,不斷豐富創作形式與內容,也更加貼切當代人的審美方式。
石雕藝術能切實地展現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加上其豐富多彩的石雕品類,可以稱之為中華民族的璀璨文化,良好的傳承石雕技藝也是我們需要注重的問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石雕行業應當將創新作為整個行業的發展目標,增加創作的表現形式,促進石雕作品的多元化發展,不斷地融入其他的藝術表現手法,引領石雕行業走向創新發展的道路。所以,在進行石雕創作時,應當在傳統題材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化的元素。傳統的石雕創作題材,阻礙了雕刻家藝術創作靈感的發揮,條條框框容易造成藝術局限,創新困難,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們應當適當地放寬傳統局限,在傳統的基礎上謀求創新,將傳統與現代的石雕創作理念相融合,使石雕作品更具觀賞性、實用性等特點,在不失古典的基礎上,展現現代氣息,也能體現出現代石雕作品的文化底蘊。
三、石雕技藝創新助推石雕產業發展
作為石雕創作者,首先需要繼承精湛的雕刻技藝,其次需要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理念,最后需要根據時代的需求進行石雕創作,對石雕的表現形式以及內容創新發揮,就能創造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石雕作品。藝術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創作者需要從日常中汲取美感,尋求石雕作品的創新發展。當代石雕創作需要以時代需求作為準繩,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新的石雕題材,將現代審美融入石雕創作,實現良好的創新。
當前石雕行業還需要注意傳統手工技藝創作和現代機械化創作的關系,進一步提升石雕作品的附加值,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做好石雕文化屬性的歸類。從當前形勢來看,機械化雕刻難以替代傳統手工技藝,而一些石雕企業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從而采用機器設備,造成產品質量不佳,難以提升石雕附加值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正確對待機械與傳統手工的聯系,促進石雕文化的傳播,使石雕行業健康發展。
任何行業都不能脫離時代潮流而發展,石雕行業也應當加強自我創新,積極汲取其他藝術形式的優秀文化,作為石雕創作者也應當不斷地提升自我修養內涵,創作符合當代審美標準,以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作出更多人喜歡的作品。在石雕創新的道路上,秉持自我的藝術性及理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從而促進石雕行業的發展。作為石雕從業人員,應當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既是傳統文化的繼承人,也是行業創新的踐行者,找到兩者的平衡點,為石雕行業的不斷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綜上所述,石雕擁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繼承傳統也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但是當代社會發展走向多元化,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創新發展。創新需要我們跳出原有的思維框架,開辟新的發展方向。創新也是一條打破常態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對于傳統的石雕技藝來說,需要石雕創作者秉承熱愛生活的心,在生活中發現新的美,并保持著熱愛石雕的工作常態。只有從創作者本身出發,做好傳統與創新的平衡,將現代化的理念融入石雕的創作中,才能保證石雕行業在現代經濟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重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張恒達,葉晟,姜文文.吳河江對靈璧磬石雕刻的傳承及其工藝特色摭論[J]. 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5):77-79.
[2]李音.殘手雕刻美麗人生[J].時代報告,2017(5):103-105.
[3]楊明.淺論圓雕技法在人物雕刻中的運用[J]. 天工,2017(1):98-99.
[4]時慶梅.淺談山西傳統文化和雕刻技藝[J].神州, 2017(11):9.
[作者簡介]
吳廣輝,男,生于1981年,江西吉安人。1998年隨李惠清、陳文強等惠安老輩師傅學習玉、石雕傳統雕刻,逐步掌握雕刻技巧。2008年升任技術主管,獨立完成傳統人物雕刻的設計和創作。2018年在聚元石業有限公司,擔任技術設計總監事,主要負責傳統人物的雕刻和創作。2018年,作品《寒江獨釣》榮獲第十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暨古典家具、珠寶玉石博覽會“中藝杯”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比銅獎,同年,作品《李白醉酒》榮獲第四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最佳傳承獎金獎,作品《佛緣》《佛在心中》分別榮獲第四屆海峽兩岸雕刻藝術大賽“福雕獎”金獎、銀獎。
(編輯:溫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