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大學 旅游烹飪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鹽水鵝是揚州著名的美食之一,是一款深受人們喜愛的上等鹵味。鹽水鵝的加工過程主要包括:宰殺清洗、擦鹽干腌、復鹵濕腌、煮制成品4步。復鹵所用鹵水有新、老之分。新鹵為初次配制而成的,老鹵則是由新鹵經過多年重復使用所形成的具有獨特風味的鹵水。風味現已作為食品一項最重要的感官品質和質量指標,據調查,80%的消費者重復選購同一產品是由于其獨特的風味[1]。鹵水的質量直接決定了鹽水鵝風味的好壞。因此本文針對這一決定因素,比較了新老鹵水中營養成分含量的差異,同時運用固相頂空微萃取-氣質聯用技術對鹵水中的揮發性風味物質進行了分離鑒定,來更詳細地了解其風味特征。
老鹵:由揚州市小史老鵝攤位提供。
新鹵:將八角、小茴、桂皮、豆蔻、蔥、姜、花椒、香葉、白芷等香辛料與鹽按照特定的比例加入水中煮制1 h,攪拌、冷卻后過濾得到新鹵。
PHS-3C型pH計 上海雷磁儀器廠;SZC-C脂肪測定儀 上海纖檢儀器有限公司;石墨消解儀,K9840自動凱氏定氮儀 濟南海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HD4020凱氏定氮滴定系統;75 μm PDMS萃取頭 上海安譜科學儀器有限公司;Trace ISQ氣質聯用儀 美國賽默飛世爾有限公司。
2.1.1 pH值
插入式pH計法。
2.1.2 脂肪含量
參照GB 5009.06—2016,使用SZC-C脂肪測定儀測定。
2.1.3 粗蛋白含量
參照GB 5009.5—2016,使用自動凱氏定氮儀測定。
2.1.4 氯化鈉含量
參照GB 5009.44—2016的方法。
2.2.1 內標溶液制備
稱取0.0422 g辛酸甲酯,用甲醇溶液溶解稀釋,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從容量瓶中吸取10 μL溶液繼續稀釋10000倍,便得到實驗所需濃度的內標溶液。
2.2.2 揮發性風味物質的萃取
量取3 mL鹵水樣品裝入15 mL的頂空分析專用樣品瓶中,加入20 μL辛酸甲酯,將75 μm Car/PDMS 萃取頭于250 ℃老化1 h后插入樣品瓶中,使纖維頭探伸至樣品上部,于60 ℃水浴萃取40 min,然后拔出萃取頭迅速插入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的進樣口,解吸5 min,并啟動儀器進行數據采集。
2.2.3 GC-MS工作參數
色譜條件:色譜柱為DB-WAX石英毛細管柱,進樣口在不分流進樣模式操作。進樣口和檢測器溫度分別為280,250 ℃。程序升溫:起始溫度40 ℃,保持1 min,以5 ℃/min升溫至100 ℃,保持8 min,再以8 ℃/min升溫至240 ℃,保持5 min。
質譜條件:離子源為EI源,離子源溫度為200 ℃;接口溫度為250 ℃;檢測器電壓為350 V;發射電流為150 μA;掃描范圍為33~500。
2.2.4 氣相色譜-質譜鑒定
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對揮發性風味物質進行分析和鑒定。
2.2.5 定性定量分析
將掃描結果與譜庫進行對照分析,確定各風味物質的種類,然后根據各化合物的峰面積與內標物質的峰面積,便可計算得出各化合物的相對含量。

表1 營養成分含量和理化指標結果Table 1 Nutritional components' content and physicochemical indexes' results
注:結果為平均值±標準差;同一列上標不同字母者表示差異顯著(P<0.05)。
由表1可知,老鹵的蛋白質含量明顯高于新鹵,可能是老鹵在反復的煮鵝過程中,鵝肉體內的蛋白溶出所導致的。而在生產中商家會對鹵水保養,人為調節pH值,使其維持在中性附近,能降低對材料的損耗,所以出現老鹵的pH值顯著高于新鹵的情況。在鹵水的保存過程中,會將鹵水中煮鵝所產生的大量脂肪剔除出去,因此新老鹵水中的脂肪含量并沒有顯著性差異。脂肪和蛋白質的降解是鹵水風味形成的一種重要途徑,對鹵水本身的風味以及最終鹽水鵝的風味都具有重要影響。老鹵經過多年的熬煮,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組成成分。兩種鹵水均具有較高的氯化鈉含量,一方面能夠抑制微生物生長,延長產品的保質期,另一方面對產品風味的形成也具有一定作用。

表2 HS-SPME-GC-MS法檢測鹽水鵝鹵水中的揮發性風味物質及其相對含量Table 2 Volatile flavor substances in brine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 in salted goose brine by HS-SPME-GC-MS μg/L

續 表

續 表
由表2可知,在鹽水鵝的兩種鹵水中共檢測出84種揮發性風味物質,其中包括醛類(21種)、醇類(16種)、酯類(7種)、烴類(20種)、酮類(6種)、酸類(1種)、呋喃類(1種)、芳香族化合物(4種)、雜環化合物(3種)、含硫化合物(1種)、含氮化合物(4種)。在新鹵中檢測出50種風味物質,主要是烴類、醛類和醇類化合物;在老鹵中檢測出58種風味物質,主要是醛類、芳香族和烴類化合物。
醛類物質的感覺閾值較低,檢出濃度卻比較高,并且能與其他物質形成風味協同效應,因此是一類對鹵水風味有重要影響的化合物[2]。醛類化合物不僅能夠提供香氣成分,還可以發生羰氨反應,生成生香前體物質[3],然后進一步生成具有鹵水特征性的香氣揮發成分。在新鹵中醛類物質含量最高的為反式肉桂醛,它具有特殊的肉桂芳香氣味,可能來源于桂皮等香辛料。苯甲醛具有令人愉悅的櫻桃香、杏仁香和堅果香[4],微量的苯甲醛即能夠帶給鹵水較為特別的風味。老鹵中含量較高的是己醛和壬醛。己醛和壬醛主要是由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產生的。己醛來自于ω-6不飽和脂肪酸[5],主要是由游離或酯化的亞油酸自動氧化產生的過氧化物斷裂生成的[6],因其風味閾值較低,對鹵水的風味有著重要的作用。己醛具有清新青草的氣味[7],壬醛具有玫瑰花香和柑橘的清香,它們均能增加鹵水中清香的氣味。除了飽和醛類外,還檢出一些單稀醛和二稀醛,對風味也有很重要的貢獻。如2,4-癸二烯醛,具有強烈的雞香和雞油味,可能來源于老鹵添加的香精。
飽和醇的感覺閾值比較高,因此對鹵水總體風味的影響并不大,而不飽和醇的閾值較低,通常具有芳香和植物香味[8],對鹵水風味有一定的影響。新鹵中芳樟醇含量高達3.57 μg/L,具有鈴蘭香氣,它與松油醇、4-萜烯醇等醇類風味物質均可能來源于煮制鹵水所用的香辛料中。而老鹵中醇類物質含量明顯低于新鹵,可能是由于老鹵重復多次的煮制。
酯類化合物一般具有酒香、花香和水果香味[9],通常由脂質代謝產生或者由酸類和醇類物質經酯化反應后生成,其中經短鏈酸形成的酯類通常具有水果香味,而經長鏈酸形成的酯類一般具有輕微的油脂味,以油香氣息為主。乙酸松油酯是由松油醇酯化后產生的,它具有檸檬的清香和淡淡的薰衣草花香。甲酸庚酯具有玫瑰花香和梅子的甜香。2種鹵水中酯類物質的含量相近,化合物的種類卻略有差別,對鹵水總體風味也有不同的影響。
烴類化合物的感覺閾值比較高,且大多香氣都比較弱甚至沒有氣味[10],因此,烴類化合物對鹵水的風味影響較小,但是部分烯類物質例外。烯類物質主要來自豆蔻、茴香和生姜等香辛料,烯類物質中的α-姜黃烯等化合物都是十分重要的風味物質,對鹵水的風味形成有重要作用。新鹵中檢出的茴香腦是八角中的重要成分,同時也是鹵水形成醬香風味的主要物質[11],其含量遠超其他物質,可能是由于香辛料的配比所導致的。老鹵經過反復多次的煮制,導致烴類化合物總體含量下降。
芳香族化合物對鹵水總體風味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在2種鹵水中主要是3-烯丙基-6-甲氧基苯酚、2-甲氧基-5-(1-丙烯基)-苯酚、1-甲氧基-{4-(1Z)-1-丙烯-1-基}-苯這3種芳香物質的含量較高,且老鹵中的含量均高于新鹵。因此,老鹵具有更濃郁的芳香氣味,使用老鹵進行復鹵和加工更能賦予鹽水鵝獨特的風味特征。
酮類化合物通常呈現奶油香味、果香或者青香氣味,其中不飽和酮是動物特征味和植物油脂味的來源[12]。老鹵中酮類物質含量高于新鹵,使得老鹵的風味特征更加豐富。(±)-3-羥基月桂酸的含量較低,并且感覺閾值比較高,對鹵水風味的影響較小。2-正戊基呋喃僅在老鹵中檢出,是一種含氧雜環化合物,可能是通過亞油酸氧化產生的,它具有烤堅果或者烤肉的焦香,很容易與硫化氫反應,產生強烈的香氣,并且感覺閾值極低,因此,對老鹵的風味有重要作用。吡嗪類物質閾值通常比較低,具有令人愉悅的烘烤和堅果的香氣。二糠基硫醚呈強烈的牛、雞肉香味,可能來源于食用香料。
新、老鹵水由于其加工方法和使用次數等不同,老鹵的pH值和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新鹵,脂肪和氯化鈉含量差異不顯著。新鹵中檢測到50種風味物質,主要是烴類、醛類和醇類化合物;老鹵中檢測到58種風味物質,主要是醛類、芳香族和烴類化合物。2種鹵水在揮發性化合物的種類和相對含量上均存在差異,由此也形成了鹵水各自的風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