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隨著養生風越來越盛行,酒桌上也出現了新變化。白酒太烈,啤酒太脹,相比之下,喝杯葡萄酒才是氣氛與格調并存的選擇。
法國諺語說:“吃飯是為了身體,喝酒是為了靈魂。”這種說法深得好酒者的追捧。初階的飲酒者會在身體和靈魂之間二選一,對于重度愛好者來說,沒有單選,只有全選,身體和靈魂都要,因為他們認為喝葡萄酒對身體沒什么壞處。
作為一種用葡萄發酵而成的酒精飲料,葡萄酒的酒精含量其實并不高,一杯5盎司的葡萄酒只含有半盎司多一點的純酒精——大約相當于12盎司啤酒或1.5盎司白酒的酒精含量。
不少人認為,來杯葡萄酒能夠解乏消愁,減少患一些疾病的風險,因為葡萄酒中的多酚類物質可以消解炎癥并清除一些體內的有害物質。這種觀點的論據是,法國南部的波爾多是重要的葡萄酒產區,從日常餐酒到世界著名的昂貴葡萄酒在內,每年約有7億瓶葡萄酒在此誕生,當地居民每天吃肉喝酒,但其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卻一直較低。
快速增長的中產階層、年輕一代消費習慣的改變、葡萄酒知識的普及都讓中國葡萄酒消費愈加強勁且具有潛力。
在支持者眼里,葡萄酒不僅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對預防結腸癌也有效。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的研究人員分析了飲酒量與癌癥的關系。他們發現,每天喝250毫升葡萄酒的人當中,選擇酒精含量僅有10%的葡萄酒的人,其結腸癌發病率低于那些選酒精含量高于14%的酒的人。兩者之間,其結腸癌發病率相差7%。研究者認為,這意味著如果改喝較低酒精含量的葡萄酒,每100人當中會減少一名患病者。
1915年,《申報》曾刊登過一段關于張裕葡萄酒強身健體的文字——“經英國柯師大醫生化驗,發給證書,謂此酒質味美醇,有滋補身體之功用。”
在中國,葡萄酒于身體有益的觀念由來已久,但更多的說法來自于近年來的一些研究。
在美國最大的醫療健康服務網站WebMD上搜索“葡萄酒”,會出現不少相關信息。
比如,研究人員發現,健康的人喝葡萄酒,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與不飲酒者相比,適度的量(每天一到兩杯)可將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降低約30%至50%。與每周飲酒少于一杯的男性相比,患有冠心病的男性每周飲1~14杯葡萄酒,似乎對心臟病或全因死亡率沒有任何影響。但每天喝三杯或更多的酒,會增加有心臟病病史的男性死亡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還發現,每周適量飲用葡萄酒,可以降低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風險。而且有證據表明,與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1到2杯的人,其患老年癡呆癥的風險也會降低。
研究人員也發現,適量飲用紅酒(每天至少一杯5盎司的紅酒)可以降低患代謝綜合征的風險,但喝白葡萄酒與此沒有關聯。
還有一些研究認為,每周至少喝兩次葡萄酒,可以降低女性患狼瘡的風險。
此外,適量飲酒與降低32%的抑郁幾率有關。有些人用葡萄酒來減輕焦慮,刺激食欲,通過增加胃酸來促進消化。而且,葡萄酒有時會直接用于皮膚,以改善傷口愈合和處理小結節附近的關節問題。

紅色一直是中國人喜歡的顏色,這種審美情趣似乎也被帶到了餐桌上。中國早在2013年就超越法國和意大利,成為全球最大的紅酒消費市場。而在整個葡萄酒領域,中國僅次于美國和英國,消費量居世界第三。
中國人歷來有喝白酒的傳統,并不喝葡萄酒。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人近些年開始熱衷于購買品質上佳的葡萄酒。
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中心是一家酒類研究機構,總部位于倫敦,該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2005年以來,中國消費者對紅葡萄酒的興趣與日俱增。”這家機構認為,紅葡萄酒日益流行,是因為相對于谷物釀造的傳統白酒而言,紅酒更加健康,同時,也是因為商務會議中更傾向于選擇紅酒。
在中國的紅葡萄酒消費中,超過一半的紅酒產自中國本土,以張裕為代表的本土葡萄酒生產商在過去10年中獲得了不小的發展,占據了中國葡萄酒企業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14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總營收43.34億元,其中張裕以28.28億元的營收占據總銷售額的65%以上,更貢獻了總利潤額的90%。同時,張裕還在海外布局5大酒莊,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
令葡萄酒生產商興奮的是,雖然目前中國的酒類市場已經很大,但依舊潛力無限。數據顯示,現在中國的葡萄酒年人均消費不到兩升,但法國是40多升。
中國紅酒市場的增速已經連續多年居世界之首。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最新的調查報告顯示,快速增長的中產階層、年輕一代消費習慣的改變、葡萄酒知識的普及都讓中國葡萄酒消費愈加強勁且具有潛力,龐大的人口基數使中國成為全世界最具吸引力的葡萄酒市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銷售渠道上創新也讓紅酒更容易從酒莊的地窖抵達消費者杯中。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網上購買紅酒。2018年“雙11”天貓熱銷店鋪排行TOP30榜單顯示,張裕官方旗艦店在葡萄酒店鋪的排名中居首。國際葡萄酒及烈酒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中國成熟的電子商務的推動下,目前中國在線銷售紅酒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的美國的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