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琳 李秋靜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 廣州 510000)
在改革開放后飛速發展的時期,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問題也日趨嚴峻起來。隨之,各種養老項目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養老問題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衣食住行”中,住房作為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老有適居”,誰都有變老的那一天,當我們的身體不再健康、行動不再便利、感官不再靈敏之時,我們生活的住宅是否能承載我們的衰老,使年老的我們能夠安心與舒適地老去。住宅空間不僅僅是老人養老的活動場所,也是他們感情的港灣。
老年人對于住房環境的心理感受以及生活質量有著比較敏銳的感受,老年群體因為自身的原因長時間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居住環境中,因此老年人對于住房條件的要求不同于年輕人。本著了解老年人對現有住宅的看法以及自身的需求,我們對500位老人以調查問卷以及采訪交流的方式進行了調研。調研主要從老年人對現有住宅空間的不滿意項以及需要改善項兩個方向進行調查。
圖1為老年人對現有住宅空間的不滿意項調查結果。據調查,大多數對現有住宅空間存在不滿意的看法。可從數據中看出,在500位老年人中,對于在住宅滿意度的調查中我們發現,老人對于現有住宅的室內空間布局和設計上持不滿意態度占比最多,另外也有大部分對住宅樓層過高也頗有不滿,還有部分受訪者對住宅安全性以及光照通風的比例基本持平,另外有少部分老人對于住宅設施設備也尚不滿意。這些調查結果都反映出我國適老化住宅設計存在很大的問題。

圖2為老年人認為現有住宅空間需要改善項的調查結果。在此看出,大部分的老人對地面防滑、扶手、緊急設備以及夜燈上持有較多的改善愿望。部分老人認為需要改造住宅空間以方便輪椅出行,以及樓層過高上下不便也應該改善。綜合圖1與圖2的信息,看出我國老年人對空間的要求以及注重點更加側重于住宅環境的便捷性以及安全性。
3.1.1生理機能退化
生理需求是指人最初始、最基本的需求,對衣食住行的需求。人變老后,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會慢慢地衰老和退化,新陳代謝的速度下降,身體不如年輕時健壯,聽力、視力、智力都會衰退,病痛也隨之而來了。
3.1.2體形與外貌的衰老
隨著年齡的遞增,體形與外貌也會逐步產生變化。伴隨著新陳代謝功能的退化和膠原蛋白的流失,年長者會長白發、脫發。其次由于皮下脂肪和膠原蛋白的流失、色數沉淀,皮膚松弛,皺紋和老年斑也隨之而來了,皮膚呈現老化。老年人的骨頭彈性和身體韌性的衰退,還容易骨質疏松,從而導致駝背、步履蹣跚、行動不便、關節炎等等問題。
3.1.3感知能力的衰退
人體的感官系統主要分為視覺、聽覺、嗅覺、觸覺。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感官都會慢慢退化。老年人視力降低,不僅會出現老化,色弱,也易患白內障、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老年人聽力衰退,語言識別力下降。
3.1.4神經系統能力的衰退
隨著神經系統的衰老和退化,老年人會記不清事情、忘性大、反應不靈活、肢體不協調、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失眠等等情況。智力也會逐漸下降,接受新事物和處理新記憶的能力較差,導致許多老年人不愿意離開原本生活的環境,依賴熟悉的人或地方。
3.1.5病痛的增加
俗話說“人老一身病”。老年人因體質機能的下降,通常會疾病纏身,像風濕、高血壓、糖尿病等老年人高發病會影響他們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
3.2.1無障礙設計
加強老年人住宅室內環境的無障礙設計,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保證不同行動能力、不同年齡的人在特定的空間都能自如地使用。衛生間、樓梯、過道等功能上的無障礙設計要充分考慮安全性,設置扶手。衛生間里盡可能選擇坐便器,坐便器的高度也可以視情況加高,減輕老年人使用時下腰的不便。衛生間出口要大于80 cm,方便輪椅出入。
3.2.2加強感官刺激設計
在色彩的設計上,盡量運用淺色的色調,對于臥室,盡量使用暖色,營造溫馨的氛圍,平靜與安撫老人的心靈。開關的設計要醒目,具備辨識度,可以使用面積較大的板式開關,照明要充足和明亮。
3.2.3智能居家化
我國大多數現有的住宅在建造初就忽略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導致使用方式不靈活,阻礙了家庭養老。智能家居的出現打破傳統人工看護的形式,無論老年人身處何處,都能隨時隨地進行實時看護。比如家居智能傳感器,借助光學和聲學傳感器,對老年人的行為和身體狀況監控,當老人出現突發狀況,傳感器就會自動求救,與家人取得聯系。
老年人退休后,脫離了熟悉的工作崗位,與社會逐漸脫節,社會角色乃至家庭角色產生變化,加上身體機能衰退,活動范圍縮小,從而就產生了一種失落、孤獨和沮喪的感覺。
3.3.1失落感
脫離了奮斗了大半輩子的工作崗位,由原本的忙碌的社會活動充實到平淡安逸的家庭活動,老人都念舊,由于一時間無法接受離開熟悉的人和事,容易產生失落、被遺棄的負面情緒。
3.3.2孤獨感
人老了,腿腳便不太靈活,老年人的活動范圍和生活圈子縮小。家中年輕一輩都需要養家糊口,不能常在家陪伴,特別是孤寡老人這一群體。在城市步履匆匆的身影交換之間,他們行走時形單影只,無人陪伴,盼望著子女可以經?;貋砜纯醋约?,心中的孤獨我們無法預知。
3.3.3抑郁感
退休后,老年人由撫養人口轉變為被撫養人口,經濟收入減少,或者因為身體狀況給子女帶來負擔,老人就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悲傷、恐懼、無用等負面情緒,發展到嚴重的時候還由此產生心理障礙,患上抑郁癥,這種心理障礙往往還會引發其他疾病。
3.4.1安全感的需求
兩鬢斑白的退休老人,無須擔心衣食住行,但老年人似乎很少快樂地享受晚年,他們往往比年輕人更憂心忡忡。有時就會擔心我的身體會不會有問題,我的孩子會不會生病,我的孩子們工作是否順利。“我就是這操心的命”,這是很多老人常掛在嘴邊的話。其實他們是缺乏安全感。身體健康、財產安全、家庭和睦、子女孝順,是老人安全感的源泉。
3.4.2歸屬和愛的需求
老年人通常都念舊,依賴熟悉的環境,歸屬感源于社會,希望能和社會不脫節,被認可和接納。愛的需求源于家人、朋友等方面對自己的關心與重視。
3.4.3受人尊重的需求
老年人雖然退休了,不具備養家糊口的能力,但是身為人,無論處于哪個年齡階段,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價值觀、個人權利等都能被人尊重。
3.4.4自我實現的需求
據相關研究表明,人到老年,自我價值感會變強。大部分老年人積累了豐富的職業和人生經驗,在退出社會的舞臺后,并不希望整天無所事事,而是依然希望自己能發揮自我的價值,繼續為家庭、他人、社會做出貢獻。
雖然適老化理念在我國目前的養老住宅設計中有一定的應用,盡管我國已經邁入老齡化社會十余年,但是老年住宅無論在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施工工藝上還是處于一種剛起步的狀態,相關的專業人才嚴重缺乏,且設計與實施的經驗也不足,部分設計師對老年人的需求不了解,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也達不到要求。相對于日本,他們本土的養老產業具備先進性,研究適老化設計專業的人才輩出。
我國對養老設施在設計與施工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規范和監管體系,適老化設計不到位不合理,馬虎粗糙,疏忽了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空間設計存在安全隱患,不安全,環境氛圍讓老人感覺不溫馨,冷冰冰的,居住感不舒適。
我國養老市場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尚不完善。生搬硬照發達國家先進的適老化理念,但是并沒有結合本國國情,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因此這樣是行不通的。項目僅僅只滿足基本的無障礙設計要求,缺乏對適老化設計深度的研究與細節的思考,導致適老化住宅設計總體低水平、低要求。
老年人人數的增長,對于適老化設計的需求增多,這不僅僅表現在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會需求等方面。但是整體來說,適老化理念多數應用在新建的養老項目上,但是相對我國國情來說,因受共聚天倫的思想影響,目前多數老人還是比較傾向于居家養老,但是目前的住宅在初建時就忽略老年人的使用問題,空間靈活性不足,因此適老化理念的應用范圍較小。
通過對老年人的多方面需求進行剖析,我們在進行關于老年人的住宅設計時應該將老年人的需求作為核心進行住宅設計。對于外環境方面而言,應選擇交通便利、環境質量較高的區域;還應確保該區域內具備全面、完整的服務設施,例如在社區內設置活動室、醫務室、咨詢室等。在公共建筑的設計上,應該把滿足老年人日常的出行和活動作為設計的要點,確保有較大的活動空間提供老年人使用。并且將老年人的安全放在首位,設置相應的無障礙通道。在居住區域內對網路系統合理設計,采用人車分流的設計方案,避免老年人受到主干道的噪聲等方面影響等。
配套設施的全面改善,可以有效提高住宅建筑的性能,還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更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在老年住宅空間設計中,應采用綜合智能技術。如自動報警系統(一鍵緊急呼叫、人體無活動感應、氣體泄漏報警等)。智能家居的使用可以對溫度、濕度、光照等方面智能控制,為老人提供安全保障,可以對老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施監護,還具備自動清潔化、康復輔助功能等。在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使其日常生活更方便,還能維護老人的自尊。
在適老化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無障礙的通道,由于行動能力降低,老年人對于安全的要求會更高,但是老年人行走時更容易產生各種突發情況,無障礙的通道對于適老化設計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設計中可使用廂式電梯、坡道、護欄等設施。樓梯應做防跌倒,防撞設計,在線路照明設計中,在保持充足照明的同時,光源應避免直射人眼。設計時應注意以防止其他建筑結構產生強烈的陰影。最理想的情況是安裝落地燈;應提供無障礙通道,確保所有入口和通道完全無障礙,電梯或坡道應通過不同高度的平臺連接;公共走廊應設置扶手,應在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布置有風雨走廊。
墻面應使用功能好的(觸感好,隔音好)的材料;起居室與廚房餐廳等使用的交通空間串聯時不應設置高差;應設置床頭燈和夜燈以供老年人的夜間活動。如果能人為地調節光源的亮度,就會使光源更加人性化。老年人的行為會較為僵持,門窗的開關等應該方便老年人的活動,易開易關。緊急呼叫設備的設置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地面最好使用地毯,以便緩沖老年人絆倒等各種狀況。
如果門口和客廳位置的視線通暢,廚房采用開放式廚房的設計等。而在聽覺方面,我們應設置老人單獨臥室,但在兩位老人一起住的時候,可以在兩位老人臥室中間的位置設計一個小窗戶。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具有兩個優點,另一方面,室內通風是平滑的,另一方面,兩個房間的聲音被擴展,并且通信是方便的。窗戶的設計增強了相互理解和人性化設計,它在老年人的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在設計時應該要特別注意到老年人的實際需求,而不是概念上的需要,如平整地板、為老年人做輪椅圈、增加扶手等。我們應該從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概念開始,這可以體現在精裝書的層次上,而不是建筑的層次上。
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進步,住宅設計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老年人需要在什么樣的居住環境中老去,如何讓老年人快樂地老去,我們要做的是以老年人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從老年人的角度出發切實地去感受老年人的真實需求,以此為出發點,真正做到老有適居。這樣人性化設計,使建筑住宅空間有血有肉,具備溫度。毋庸置疑,在設計中關注老年人的生理以及心理的需求,將關愛融入到設計中,這一概念的形成不僅將成為解決建筑領域設計問題的一種策略,對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現狀還能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