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鳳,姚向陽,王 琛
(1.上海市金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 201501;2.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上海 200032)
混合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同時曲張、擴大、相互 溝通吻合[1],痔的主要癥狀有便血、疼痛、脫垂及黏膜水腫、糜爛等[2],當保守治療無效,或發展到Ⅲ~Ⅳ度內痔時,痔周圍的支持組織都已經被廣泛破壞,所以不僅是病理解剖,還是生理功能都已經不再具有可逆性,在這個時候選擇手術治療是必要的[3]。由于術后便秘、疼痛、排尿困難、肛門水腫、肛門墜脹等并發癥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許多患者抗拒接受必要的手術治療,導致疾病進一步加重。近年來微創手術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優點。另外,已有研究顯示中醫藥的干預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如何曉萍等[4]用耳穴貼壓法(耳穴埋豆)減輕混合痔術后疼痛療效確切,王斌[5]用增液湯化裁等治療混合痔術后便秘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霍巨等[6]用中藥熏洗坐浴能有效緩解混合痔術后的疼痛、紅腫,姚向陽等[7]用斂痔散外敷能明顯減少術后肛門疼痛、肛緣水腫、便血的發生。因鮮有報道混合痔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研究,故本課題旨在研究微創手術結合中醫藥綜合治療后對混合痔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肛腸科住院的混合痔患者1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50例/組。治療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5.48±10.97)歲,平均病程(10.08±3.99)年。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43.48±10.36)歲,平均病程(9.18±4.05)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2006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委員會聯合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8]中痔的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中痔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混合痔診斷標準;2)年齡為18歲至80歲,性別不限;3)Ⅲ度~Ⅳ度內痔;4)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者;2)有肛門狹窄及肛周其他病變;3)患有急慢性腹瀉;4)精神疾病患者;5)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6)不愿意加入本研究,中途主動要求退出或失訪者。
1.4 治療方法
1.4.1 2組均采用微創手術(RPH) 患者取左側臥位,局部常規消毒鋪巾,骶管麻醉達效后,將自動痔瘡套扎器連接負壓吸引器,在肛門鏡表面涂擦無菌石蠟油,插入肛門,暴露肛管,可以觀察肛門的齒狀線及內痔組織,將套扎器對準痔上粘膜部位,痔核吸入,當負壓增加至0.09 kPa時,轉動齒輪,釋放膠圈套入痔核基底部,修整外痔部分,作好適當減壓切口,結扎出血點,觀察無活動性出血點后,肛內放置排氣管,予德濕康藻酸鈣敷料1張、醫用膠原蛋白1張、棉塊紗布填塞肛門創面壓迫止血,美敷1張外固定,術畢。術后常規給予適當、足量抗生素及止血藥靜脈滴注3 d。
1.4.2 治療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醫藥干預,療程為10 d。 1)耳穴壓丸,耳穴選取單側神門、皮質下、尿道、膀胱、直腸、三焦。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先用棉簽清除耳廓污垢,然后用75%酒精常規消毒,再用探針在耳廓上找出穴位壓痛點,并且把王不留行籽用約0.5 cm×0.5 cm的橡皮膠布固定在所選的穴位上。最后用拇指和食指對壓耳穴,手法可以由輕到重,要使患者產生酸、麻、脹、痛的得氣感覺,注意要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度。術前要先指導患者按壓1次,并囑其術后每日需要自行按壓2~3次,而且每次每穴按壓時間為3~5 min。2)內服中藥(增液湯),方藥組成:生地黃30 g,玄參20 g,麥冬20 g,1劑/d,分2次早晚服用。3)外用中藥,①熏洗坐浴:痔疾洗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25696,規格:125 mL)60 mL加1 000 mL溫開水,水溫控制在38~42℃,每次先熏蒸5 min,接著坐浴10~15 min,早晚各1次;②中藥外敷:用本院自制斂痔散(主要組成為龍血竭、制爐甘石、冰片、黃芩、黃連、黃柏、大黃等)外敷創面,早晚各1次。
1.5 評價標準 療效標準[10],痊愈:癥狀和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積分值減少≥95%以上,相關理化指標應正常或基本正常;顯效: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積分值減少≥70%,相關理化指標明顯改善;有效:癥狀和體征有好轉,積分值減少≥30%,相關理化指標相應好轉;無效:癥狀和體征未見好轉,積分值減少<30%,相關理化指標沒有改善。生活質量積分[11]:采用SF-36美國波士頓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簡明健康調查問卷。轉換分數(實際得分-該維度的可能最低分)/(該維度的可能最高分-可能最低分)×100,得分高說明健康狀況好。
1.6 統計學方法 用EXCEL 2003軟件將數據錄入,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則采用t檢驗,如果不滿足正態和方差齊的條件,則采用秩轉換的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秩轉換的非參數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轉換的非參數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不符合正態分布的數據以中位數(最大值,最小值,四分位數間距)表示,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50) 例
表2 2組治療前后 SF-36 生活質量積分比較(±s ,n=50) 分

表2 2組治療前后 SF-36 生活質量積分比較(±s ,n=5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生理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總體健康 活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治療組治療前72.56±15.56 56.26±11.82 54.46±14.13 54.68±15.45 46.28±11.84 76.88±11.27 51.88±10.75 71.90±12.00治療后81.30±11.39#△ 80.52±11.83#△ 67.02±13.41#△ 67.56±13.94#△ 54.22±11.45#△ 88.20±6.50#△ 78.64±10.52#△ 86.36±6.99#△對照組治療前74.00±14.45 56.80±11.86 54.34±15.27 54.66±15.51 46.88±11.00 78.84±11.25 52.88±10.68 69.96±12.48治療后76.36±12.15#66.02±13.41# 59.90±13.70#60.36±14.33#49.04±11.83#84.08±6.79#73.88±11.06#82.42±6.86#
中醫藥綜合治療具體為耳穴壓丸、內服中藥、熏洗坐浴、外敷中藥。耳穴是耳廓皮膚表面與人體臟腑、經絡、組織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溝通的部位,為脈氣輸注之所在[12]。增液湯出自清·吳鞠通《溫病條辨》,為增水行舟之方。此方妙在寓瀉于補,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既可攻實,又可防虛。玄參苦咸寒,養陰生津,啟腎水以滋腸燥;麥冬甘寒,增液潤燥;生地黃甘苦寒,養陰潤燥;三藥合用養陰增液,使腸燥得潤,大便自通[13]。熏洗坐浴可以借助藥物的療效與濕潤蒸騰的熱氣直接作用在術后創面上,其發揮療效的過程是肛門內括約肌松弛,皮膚溫度升高,毛孔開放,微小血管擴張,血液和淋巴循環加快,痔靜脈、淋巴管回流暢通,使皮膚附屬器官和創面組織比較容易吸收藥液中的有效成分,直達病所,能促進水腫消散,從而發揮最佳治療效應[14]。中藥外敷:將藥物敷于創面,能在局部直接發揮治療作用,方法簡便,不良反應少[15]。
綜上所述,對混合痔患者采用微創手術(RPH),結合中醫藥綜合治療,能促進創面愈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