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宏偉,王 冠,羅宗鍵,王旭凱,冷向陽*
(1.長春中醫藥大學,長春 130117;2.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長春 130021)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OA)是骨科臨床常見疾病, 以關節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癥狀[1]。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統計,我國40歲以上中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總患病率為17.0%,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相應增高[2]。另有文獻[3-4]指出,女性的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尤其是絕經后的女性發病率明顯增高。中醫將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歸為“骨痹”“筋痹”范疇。應用中醫藥傳統方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臨床上獲得了很好的療效[5-9]。本院骨傷科在臨床中采用傳統中藥塌漬結合現代威伐光照射方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獲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3月-2017年6月間于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骨傷科就診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60例,依照隨機數碼表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研究對象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6.21±11.53)歲。所有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41名。觀察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齡(57.30±11.42)歲,平均病程(3.71±3.12)年。對照組,男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55.74±12.37)歲,平均病程(3.24±3.01)年。所有患者治療前均進行VAS評分和WOMAC評分檢測。
1.2 診斷標準 參照2007年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中所推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臨床診斷標準:1)近1個月反復膝關節疼痛;2)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3)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 000個/mL;4)中老年患者(≥40歲);5)晨僵≤30 min;6)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具備1)2),或1)3)5)6),或1)4)5)6)可診斷為KOA。膝關節炎分級采用Kellgren分級標準:0級,正常;1級,可疑有關節間隙狹窄,似有骨贅;2級,有骨贅,關節間隙可疑狹窄或無;3級,有中等骨贅形成、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硬化以及關節似有變形;4級,有大量骨贅形成,明顯關節間隙狹窄,關節面嚴重硬化以及關節變形。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且Kellgren分級為1~3級;2)年齡40~75歲;3)近1 周內未服用其他相關治療藥物或采用相關治療方法者;4)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且同意治療期間不接受其他方法治療(包括手術)者。
1.4 排除標準 1)急性膝關節損傷、膝關節結核、腫瘤、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等;2)合并心腦血管、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疾病,精神病患者;3)僅有影像學檢查而無膝關節病臨床癥狀者;4)不具備獨立知情同意能力,或無法配合研究進行臨床觀察者。
1.5 觀察指標 采用疼痛視覺評分量表(VAS)和西安大略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骨關節炎指數(WOMAC)調查量表做為療效評價標準。VAS疼痛評分標準為患者主觀評價標準,依照疼痛級別分為10級:無痛為0分;有輕微的疼痛為1~3分;疼痛影響睡眠,尚可忍受為4~6分;強烈的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嚴重影響睡眠為7~10分。WOMAC是常用的評價KOA的量表,主要從疼痛、僵硬、日常功能3個方面對KOA患者的影響進行評分,總積分越高提示病情越嚴重。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3個月為觀測時點,觀察各時點患者VAS、WOMAC評分變化情況。
1.6 干預方法 2組患者在入組時均服用骨質增生止痛丸(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院內制劑)及在醫生指導下行膝關節功能鍛煉(非負重位下屈伸活動、股四頭肌肌力鍛煉)。觀察組采用威伐光(德國海特公司生產,型號:750,產品編號:15700207)垂直照射膝關節,間距30 cm,照射時長20 min,1次/d,療程28 d。在進行威伐光照射后,給予患者膝關節中藥塌漬治療。方由透骨草、伸筋草、陳皮、防風、姜黃、紅花、牛膝、蒼術、路路通、生薏苡仁、延胡索等藥物組成,上述藥物烘干共末,以蜂蜜調勻,均勻涂抹至無菌紗布上,以特定電磁波治療器(重慶博之翰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型號:OH-LD)垂直照射,間距30 cm,照射時長20 min,1次/d,療程14 d。對照組僅進行中藥塌漬治療。所有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14 d、治療后3個月接受療效評價。
1.7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軟件作為統計工具,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VAS評分比較(±s ,n=30) 分

表1 2組VAS評分比較(±s ,n=3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 6.43±1.47 3.51±1.45#△ 2.43±1.12#△對照組 5.69±1.36 4.73±1.67# 3.64±1.55#
表2 2組WOMAC評分比較(±s ,n=30) 分

表2 2組WOMAC評分比較(±s ,n=3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后3個月觀察組 91.31±29.14 48.35±26.33#△ 34.21±13.45#△對照組 90.67±30.05 54.42±19.12# 45.43±14.65#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群中常見、多發的退行性骨病之一。根據美國外科醫師協會(AAOS)于2013年發布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療指南》推薦,早中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是應用功能鍛煉、減重、非甾體類抗炎藥等方式進行治療,而諸如透明質酸、糖皮質激素、富血小板血漿等療法療效未得到國際公認,且不良反應較多[10-12]。中醫認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的病因病機是風寒濕邪入侵、素體肝腎虧虛、局部氣血瘀滯所致[13-15],故在中醫臨床上主要應用補益肝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等方法辨證治療[16-17]。本研究應用的中藥塌漬,方中透骨草、伸筋草、防風、姜黃、紅花、路路通、延胡索等藥物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功效,陳皮、蒼術、生薏苡仁具有燥濕健脾、利水通經等功效,牛膝是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常用藥物,上述藥物搭配使用,能夠起到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從“骨痹”的病因病機方面綜合解決問題,因此能夠取得滿意療效。
威伐光是近年來在骨科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理療儀器。威伐光以鹵素光源為發光體,并將其產生的光經過德國專利的WIRA(威閥)系統過濾后,大幅濾過了其中對皮膚易產生熱效應的光,而保留了大部分人體能夠耐受且有治療作用的高能量光波。威伐光能夠作用于皮下6~10 cm組織,達到深層治療的作用[18-19]。
綜上所述,中藥塌漬聯合威伐光照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能夠取得滿意療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