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甜,王惠琴,常永莉,李天浩,田王斌,解嵐嵐
(1.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00)
降鈣素原(PCT)作為一種新型的炎癥生物學標記物,已廣泛用于評判感染的類型及嚴重程度[1]。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系統感染性疾病,感染是這兩種疾病發生發展的主要誘發因素,PCT對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本研究對于兩種疾病中PCT的變化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材料
1.1.1 實驗動物 清潔級、雄性SD大鼠80只,體質量160~260 g,許可證號SCXK(陜)2012-003,質量檢測單位(陜西省實驗動物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由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1.2 肺炎實驗 肺炎組大鼠是我們團隊前期的工作,該實驗從前期實驗中隨機選取了30只大鼠進行實驗對照。
1.2 建立動物模型
1.2.1 建立肺炎模型 將30只SD大鼠隨機分為正常組(n=10)、肺炎銅綠組(n=10)及肺炎肺鏈組(n=10),用10%水合氯醛3.5 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正常組經口氣管插管緩慢注入0.4 mL滅菌生理鹽水,操作完后立即將豎立大鼠固定臺并左右搖晃;肺炎銅綠組、肺炎肺鏈組以同樣方法分別注入0.4 mL銅綠假單胞菌混懸液(6×108cfu/mL)、肺炎鏈球菌混懸液(4.8×109cfu/mL),注射完后立即將大鼠直立30 s,待液體均勻落入肺組織。
1.2.2 建立AECOPD模型 50只SD大鼠單純煙熏90 d,煙熏30 d、60 d、90 d時隨機選取5只大鼠進行處理,觀察COPD成熟度。90 d后將煙熏大鼠隨機分為COPD組(n=10)、AE肺鏈組(n=10)、AE銅綠組(n=10),另5只大鼠作為實驗候補。誘發AECOPD模型采用誘發肺炎的方法,但建立AECOPD模型時時分別將0.2 mL細菌混懸液(肺炎鏈球菌濃度2.4×109cfu/mL、銅綠假單胞桿菌濃度6×108cfu/mL)自大鼠氣道內緩慢注入,COPD組大鼠以相同方法注入0.2 mL滅菌生理鹽水。
1.3 血清 PCT檢測 實驗前、接種菌液后6、12、18、24 h分別斷尾取尾靜脈血0.5 mL于抗凝管中,放在冷凍型微量臺式離心機(HERAEUS FRESCO 2)以3 000 r/min,20 min,4℃離心,取血清存放于- 80℃冰箱中待測。檢測時,將冰凍的標本解凍后,ELISA檢測試劑盒說明書并嚴格按照ELISA檢測試劑盒說明書操作步驟進行,檢測血清中PCT質量濃度。24 h后處死實驗動物,取右肺組織做病理檢查,取左肺參照王煒芳[3]的實驗制備肺組織勻漿培養細菌。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s) 表示,檢驗水準α=0.05。
2.1 一般情況 正常組被毛光澤柔順,精神狀態良好,反應靈敏,飲食正常。肺炎銅綠組及肺炎肺鏈組的大鼠被毛欠光澤,呼吸急促,活動度減少,飲食飲水減少,精神狀態差,對周圍刺激反應差。COPD組營養狀況一般,被毛色枯黃,身體無明顯消瘦,精神欠佳,飲食尚可、飲水量增加,偶有打噴嚏、咳嗽。AE銅綠組及AE肺鏈組的大鼠消瘦,豎毛雜亂無光,被毛脫落稀少,精神萎靡,靈敏度下降/或活動能力明顯降低,飲食飲水較少,呼吸頻率加快,活動后加劇,有哮鳴音,口鼻有分泌物,咳嗽,打噴嚏。AECOPD造模過程中AE肺鏈組死亡1只,AE銅綠組死亡2只。
2.2 正常組與COPD組接種細菌后不同時間點血清PCT的水平比較 接種正常組和COPD組血清PCT水平的比較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肺炎銅綠組、肺炎肺鏈組和AE銅綠組、AE肺鏈組血清PCT的濃度比較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
2.3 肺組織勻漿鑒定結果 正常組和COPD組肺組織勻漿均未培養出菌落,肺炎銅綠組、肺炎肺鏈組和AE銅綠組、AE肺鏈組肺組織培養出的細菌,經自動血液細菌培養儀鑒定系統證實為肺炎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
2.4 肺組織病理形態學改變 正常組大鼠肺組織肺泡結構無明顯變化、未見腺體增生肥大、氣道有分泌物及炎性細胞浸潤(圖a);肺炎銅綠組、肺炎肺鏈組可見明顯的炎癥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為主。肺泡壁增厚、破壞(圖b)。COPD組大鼠肺組織少肺泡結構融合范圍小,程度輕。柱狀上皮部分脫落,主要以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為主(圖c)。AE銅綠組、AE肺鏈組病理切片可見大量的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可見鱗狀上皮化生,肺泡大量的融合、范圍較廣,炎癥程度加重(圖d)。
表1 接種滅菌生理鹽水不同時間點PCT的濃度(±s ,n=10) pg/mL

表1 接種滅菌生理鹽水不同時間點PCT的濃度(±s ,n=10) pg/mL
注:與同時間點肺炎組比較,# P<0.05
組 別 0 h 6 h 12 h 18 h 24 h正常組 3.21±0.40 3.18±0.15 3.05±0.32 3.05±0.30 3.23±0.18 COPD 組 572.91±12.89# 553.1±21.06# 552.52±16.81# 461.23±26.43# 447.60±25.03#
表2 接種銅綠假單胞菌的不同時間點PCT的濃度(±s ,n=10) pg/mL

表2 接種銅綠假單胞菌的不同時間點PCT的濃度(±s ,n=10) pg/mL
注:與同時間點肺炎組比較,# P<0.05
組 別 0 h 6 h 12 h 18 h 24 h肺炎銅綠組 3.20±0.27 48.20±7.02 106.48±9.23 83.27±3.41 83.01±3.59 AE 銅綠組 592.38±26.13# 633.70±14.12# 659.88±24.69# 598.42±23.18# 595.60±33.47#
表3 注射肺炎鏈球菌的不同時間點PCT的濃度(±s ,n=10) pg/mL

表3 注射肺炎鏈球菌的不同時間點PCT的濃度(±s ,n=10) pg/mL
注:與同時間點肺炎組比較,# P<0.05
組 別 0 h 6 h 12 h 18 h 24 h肺炎肺鏈組 3.21±0.36 37.30±8.98 81.26±5.48 60.60±4.78 60.19±3.56 AE 肺鏈組 595.60±30.30# 601.30±21.48# 605.10±32.74# 519.52±40.50# 517.82±43.17#

肺炎是指發生在肺間質、肺泡以及終末氣道的炎癥。細菌性肺炎約占肺炎的80%。AECOPD發生發展的原因中,細菌占50%左右[2-3],細菌感染使COPD穩定期急性加重,使病情急劇惡化,累及多個系統、或多個器官等[4]。感染是臨床中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機體自身抵抗力降低,發生感染所導致[5-6]。本研究中誘發COPD急性加重時細菌的菌落數小于肺炎的細菌菌落數,其可能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關,COPD組大鼠比正常組大鼠免疫功能差,極易發生細菌感染且感染程度重,預后較差。本研究結果顯示,未注射細菌的COPD組血清PCT明顯高于正常組,其可能與煙草中含有微量的微生物細胞成分,包括細菌脂多糖,長期煙熏使得這些微量的細菌脂多糖持續作用于氣道,導致氣道慢性炎癥改變有關[7]。而并非與細菌感染有關。本實驗中COPD組血清PCT雖有輕微升高趨勢,但其在24 h內波動幅度在0.5 ng/mL周圍,波動幅度不大,與唐丹丹等[8]研究結果一致,充分說明PCT與非感染因素有關。
血清降鈣素原(PCT)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物質,生理情況下由肺神經內分泌細胞和甲狀腺濾泡旁C細胞分泌,正常人血液中的含有微量的 PCT[9]。PCT 分泌的最重要誘導因素是LPS,當機體發生細菌感染時,LPS和大量的炎癥因子釋放入血,誘導甲狀腺內分泌細胞產生大量的PCT[10-11]。機體感染細菌6~12 h 后達峰值,48 h 內血清 PCT濃度維持在較高水平上[12-13],所以,PCT對于細菌感染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正常組、COPD組在接種細菌混懸液6 h后,PCT即升高,12 h達高峰,24 h內波動幅度小,維持在較高水平上。與文獻報道相符[14-15],當機體發生感染時,血清中PCT水平變化與感染有關。
不同疾病發生感染時的基礎不同,其感染程度亦不同。本研究結果顯示,正常組及COPD組分別接種了銅綠假單胞菌、肺炎鏈球菌后,AECOPD組血清PCT明顯高于肺炎組,兩者比較具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COPD組大鼠免疫功能受損,有基礎疾病,而正常組大鼠免疫功能正常,所以當有細菌感染時,因易感性不同,其感染的程度也不同。本實驗通過檢測誘導的肺部感染動物模型和AECOPD動物模型中血清PCT的變化,發現當發生細菌感染時有基礎疾病的機體比健康機體血清PCT升高的幅度更大,猜測其與機體的免疫狀態有關,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